《孫文垣醫案》~ 卷三 (22)
卷三 (22)
1. 吳勉齋腹痛欲死(有發明)
吳勉齋,年近五十,有腹痛疾,或作或止,性極急,多躁多怒。今痛在當臍,不間晝夜,市裡醫者為下之已五日,大便雖瀉,痛則尤甚,飲食不進,手足清冷,形神俱倦,脈僅四至,重按則伏而有力。此由攻克太過,寒涼傷脾,脾虛則中氣不運,積反凝滯,以故大便雖瀉而積不行,痛終不減也。治當建立中氣為主,中氣一回,痛當立止,先與王海藏五神丸一錢,滾水送下,以止其痛。
此丸補接元氣,安和五臟,升降陰陽,極有神應,故名五神丸。方出《醫壘元戎》第十卷中。再用小建中湯調肝養脾。蓋臍下乃肝經部位,唯此湯乃對症劑也。白芍酒炒三錢,炙甘草一錢五分,桂心一錢,加香附一錢,生薑三片,水煎服。
午牌進藥,未牌已報痛止,因其夜進粥太頻,且食鴨汁,憾動余積,腹又作痛,且加脹悶,面有浮氣,裡急後重,與四平丸而漸定,外以二陳湯加香附、砂仁、蒼朮、厚朴、山楂,腹中始覺寬快,三日無恙。
又縱恣口腹,大啖肥甘,糕、粽、肉、雞之類,不飽不止,腹中大痛時刻難存,欲吐則食已下膈,欲瀉則食尚未入腸,自喊叫云,可取木香檳榔丸、大承氣湯急與我下之,雖死無憾。
予諭之曰:據痛雖甚,腹則不堅,顧今日適屆冬節,禮曰先旺於至日,閉關安靜,以養微陽,曷敢以大寒峻劑,而汨天和乎?設不和已只須桕樹東行根上白皮一錢,長流水煎飲之,一服可愈也。夜已二鼓,覓而煎服,天明瀉三五行,痛減大半,仍以小建中湯和之,痛又旋減,唯臍下尚不脫然,常常以熱手重熨之,大便欲行,及至廁,則又不解。
知其血少而氣不調,用熟地三錢,白芍一錢,杏仁二錢,烏藥一錢,木香五分,水煎飲既,下黑糞甚多,十年腹痛沉疴從此不再復萌。此後勉齋常語人曰:吾得孫公五神丸、桕根皮、小建中湯三法,不啻脫胎換骨,數年來豈惟飲食增加,即步履輕便,捷若少壯,皆孫君賜也。親友有求其三法者,畀而服之,捷若桴鼓,彼家謂予殆三生夙緣云。
白話文:
吳勉齋,快五十歲了,有腹痛的毛病,時好時壞,個性非常急躁,容易發怒。現在腹痛的位置在肚臍周圍,不分白天黑夜,城裡的醫生給他用了瀉藥,已經五天了,雖然排出了大便,但疼痛更加劇烈,吃不下東西,手腳冰冷,精神非常疲憊,脈搏跳動很慢,按重一點才感覺到脈搏深沉但有力。這是因為過度使用瀉藥,寒涼的藥物傷了脾胃,脾胃虛弱導致中氣無法運行,反而積聚凝滯,所以雖然排了便,但積滯沒有消除,疼痛還是不減。治療上應該以建立中氣為主,只要中氣恢復,疼痛就會立刻停止。先給他服用王海藏的五神丸一錢,用滾水送服,以止痛。
這個五神丸能補充元氣,調和五臟,升降陰陽,效果非常神奇,所以叫做五神丸。這個藥方出自《醫壘元戎》第十卷。然後再用小建中湯來調養肝脾。因為肚臍下方是肝經的位置,只有這個湯是對症的藥劑。用酒炒過的白芍三錢,炙甘草一錢五分,桂心一錢,再加上香附一錢,生薑三片,用水煎服。
中午吃藥後,下午就說疼痛停止了。因為他晚上吃粥太頻繁,又吃了鴨汁,動到了殘餘的積滯,肚子又開始痛起來,而且還脹悶,臉色浮腫,有裡急後重(想上廁所卻排不出來)的感覺,給他服用四平丸後才逐漸穩定下來。外面再用二陳湯加上香附、砂仁、蒼朮、厚朴、山楂,肚子裡才開始覺得寬鬆舒服,三天就沒事了。
他又放縱口腹之慾,大吃肥膩甘甜的食物,像是糕點、粽子、肉、雞之類的,不吃到飽不罷休,結果肚子又開始劇痛,痛到難以忍受,想吐卻食物已經下到食道,想拉肚子卻食物還沒進到腸道,他自己大喊說:「快給我用木香檳榔丸、大承氣湯,趕快讓我拉肚子吧,即使死了也沒遺憾!」
我勸他說:「雖然你很痛,但肚子並不硬,而且今天剛好是冬至,按照禮儀應該說冬至陽氣開始萌發,要關閉門戶安靜休息,以保養微弱的陽氣,怎麼可以用大寒峻烈的藥物,來擾亂天和呢?如果實在不好,只要用柏樹向東生長的根上的白皮一錢,用長流水煎服,一劑藥就可以治好。」到了晚上二更,找來藥材煎服,天亮時拉了三五次,疼痛減輕了大半,再用小建中湯來調養,疼痛又慢慢減輕,只有肚臍下方還是不舒服,常常用熱手去按壓,想大便,到了廁所又排不出來。
我知道這是因為血虛而氣不調,就用熟地三錢,白芍一錢,杏仁二錢,烏藥一錢,木香五分,用水煎服,喝下去後,拉出很多黑色的糞便,十年的腹痛頑疾從此不再復發。此後,吳勉齋常常對人說:「我得到孫先生的五神丸、柏樹根皮、小建中湯這三種方法,簡直像是脫胎換骨一樣,幾年來不只是食量增加,就連走路也輕便矯健,像是年輕人一樣,這都是孫先生賜予的啊!」親友們有人向他求這三種方法,給他們服用後,效果就像敲鼓一樣靈驗,他們都說我大概是和孫先生有三世的緣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