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垣醫案》~ 卷四 (11)
卷四 (11)
1. 查少川喘後腫脹(有發明)
查少川公,年四十三,夙有哮喘疾,每發則遍身如燎,氣賁賁上騰,息息短促,候中痰聲響若湯沸。經七晝夜,汗而漸平。居常嗜飲,通宵不輟,醉後縱欲,不避風寒。族中有教以石膏、麻黃、杏仁、枳殼、細茶各一兩,作大劑飲之,名曰五虎湯,喘至即以此御之,隨飲而止,屢發屢進,應若桴鼓。公喜甚,持為保命丹。
寓大通一月,邑中麻黃、石膏為之缺市。詎知情欲無窮,胃中衝和有限,三年之間,飲五虎者殆不可以數計,而胃中之沖和者,亦不知損之何若也。因而腹大若復箕,兩腿光腫如柱,內外臁、疥瘡中清水涓涓流之不竭,晝夜腥氣逼人,不能伏枕而臥者五越月。自儀(徵)楊(州)醫起,問京口(鎮江)之醫如何如何,張者最良,遍延治之彌月,卒無一驗。
又舍京口抵姑蘇,歷嘉杭,凡有名者,悉迎療之,而勢益劇,舁回至岩鎮,鎮醫擅名者吳與方也。先詣吳,吳駭辭不治;就方,方診視久之曰:公疾非常,必得非常人乃可已。公曰:先生世家大方,昔在兩淮且人人引領,願得先生一診為快,何我棄而使需非常人也?今世非常人舍先生其誰?方曰:嘻,公貴邑孫生生者,名動三吳,今歸不出,亟迎治之,或可無恙。公扣孫生生居何里,狀何若,方書予姓氏里居與之。
歸即懇程公山氏紹介迓予,時長至後一日也。至則見公坐高椅之上,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復以綿被,足納火箱,前後左右,環火五盆,首戴絨帽,帽外籠以貂套,套外仍束一帕,鼻用絨套籠之。門設重幔,猶凜凜怯寒。診其脈浮大無力,睇其色,白中隱青。徐問公曰:惡寒身熱從何時起?公曰:十日。
予曰:據色據脈,予已得其概矣,公曆數府名家,認為何症,擬何湯劑,請詳述之。公曰:眾論落落不一,先生學博見真,願惟命。予曰:公疾乃氣虛中滿,法當溫補下元。人徒知利小水,不知小水不利者由下焦之氣不充,不能滲從膀胱故道而行,若利之急,則汛濫而橫流肌膚,下於陰囊,甚則脹裂,崩塌而出,若使下焦壯盛,則小水自通。譬之甑炊釜底,水火交旺,甑中之氣自然蒸騰,若霧若露。
《內經》曰: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身充膚、澤毛,若霧露之灌溉,是謂氣。故曰上焦如霧也。清陽升則濁陰降,降下則為小水,故曰下焦如瀆也。瀆者,水也。言下焦為決水之官,水道出焉者是也。人之汗即此霧露之氣,小水即降下之氣。蓋氣者水之母,由氣化而為水,故又曰氣化則能出矣。
融眾理而觀之,總由下焦元氣壯盛,斯能升降變化,清陽升,濁陰降,即地天交之泰。陽不升,陰不降,即天地不交之否。痞者,塞也。此脹滿之所由生也。公之疾起於五虎湯,致臟寒生滿病也。公曰:善。吾乃今始知致病之源。第近來身熱、手熱、膈內焦辣,而外惡寒竟不解,孰為熱、孰為寒也?予曰:仲景云傷寒必惡寒,由寒邪在表而然,合先散之。胸膈焦辣者,乃陰盛格陽,虛陽之火被寒氣驅逼上行,非真熱也。
白話文:
查少川先生,四十三歲,一直有哮喘的毛病,每次發作時全身像火燒一樣,氣喘急促,呼吸短淺,喉嚨裡痰的聲音像開水沸騰。經過七天七夜,流汗後才逐漸平靜。他平時喜歡喝酒,整夜不停,醉後又放縱性慾,不注意保暖。他家族有人教他用石膏、麻黃、杏仁、枳殼、細茶各一兩,煮成一大劑藥湯喝,名叫五虎湯。喘發作時就喝這個藥,喝了就止住,反覆發作反覆喝,效果像敲鼓一樣迅速。他非常高興,把它當作保命丹。
他住在一個叫大通的地方一個月,當地的麻黃、石膏因此都被買光了。但他不知道情慾無窮,而他的胃的承受能力有限,三年之間,喝五虎湯的次數多到數不清,他胃的正常機能,也不知道被損害到什麼程度了。因此,他的肚子大得像翻過來的簸箕,兩條腿腫脹發亮像柱子,大小腿內外、疥瘡裡面有清水不斷流出來,晝夜散發著腥臭味,無法躺下睡覺的情況持續了五個多月。他從儀徵、揚州請醫生來看,又問京口(鎮江)的醫生如何如何,說張醫師醫術最好,他請了很多醫生來治療,過了一個月,都沒有效果。
他又離開京口去了姑蘇,經過嘉興、杭州,凡是有名的醫生,他都請來治療,但病情反而更加嚴重,最後被人抬回了岩鎮。岩鎮醫生中,吳醫師和方醫師最有名。他先去找吳醫師,吳醫師嚇得拒絕治療;又去找方醫師,方醫師仔細診斷很久後說:「您的病很特別,一定要特別的人才能治好。」查先生說:「先生您是醫學世家,以前在兩淮地區就受人尊敬,希望您能給我診斷一下,為什麼要放棄我,說要找特別的人?現在世上特別的人除了您還有誰?」方醫師說:「唉,您貴地的孫生生先生,名聲響遍三吳地區,現在他回來了,您趕快請他來治療,或許可以痊癒。」查先生問孫生生住在哪里,長什麼樣子,方醫師寫下姓氏、住址給他。
查先生回家後就請程公山先生介紹,請我去看病,當時是冬至過後一天。到他家時,看到查先生坐在高高的椅子上,氣喘吁吁,身上發熱煩躁,又蓋著棉被,腳放在火爐裡,前後左右圍著五盆火,頭戴絨帽,帽子外還套著貂皮帽套,帽套外又裹著一塊布,鼻子用絨套罩住。門口掛著厚厚的門簾,但查先生仍然覺得很冷。我診斷他的脈象,脈浮大無力,看他的臉色,白中帶青。我慢慢問他:「您覺得怕冷發熱是什麼時候開始的?」他說:「十天前。」
我說:「根據您的氣色和脈象,我已經大概了解了您的病情。您找過很多地方的名醫,他們認為您是什麼病?開了什麼藥方?請詳細告訴我。」查先生說:「大家的說法都不一樣,先生您學識淵博,看得最真切,我聽您的。」我說:「您的病是氣虛中滿,應該用溫補下焦的方法治療。大家只知道要利小便,不知道小便不利是因為下焦之氣不足,無法讓水液從膀胱正常排出。如果強行利小便,水液就會氾濫流到皮膚,向下到陰囊,嚴重會脹裂崩潰。如果下焦強壯,小便自然會通暢。這就像用甑煮飯,鍋底水火旺盛,甑中的氣自然蒸騰,像霧像露一樣。
《黃帝內經》說:上焦開發,宣發五穀的味道,滋養全身皮膚、毛髮,像霧露灌溉一樣,這叫做氣。所以說上焦像霧一樣。清陽上升,濁陰下降,下降就變成小便,所以說下焦像水溝一樣。水溝就是水,說下焦是決定水液排出的官,水道從這裡出來。人的汗水就是這種霧露之氣,小便就是下降的氣。氣是水的母親,由氣化成水,所以又說氣化才能排出。
綜合這些道理來看,總是由於下焦元氣旺盛,才能升降變化,清陽上升,濁陰下降,就像天地交泰一樣。陽不升,陰不降,就像天地不交的閉塞狀態。痞就是閉塞。這就是脹滿的原因。您的病是因為喝五虎湯導致的,使臟腑寒冷,產生了脹滿的病。查先生說:「說得對,我現在才知道得病的原因。只是最近身上發熱、手心發熱、胸膈內像火燒一樣,但又怕冷一直沒有好轉,到底哪裡是熱,哪裡是寒?」我說:「張仲景說傷寒一定怕冷,是因為寒邪在體表造成的,應該先驅散它。胸膈像火燒一樣,那是陰氣太盛,把陽氣逼到上面,虛陽的火被寒氣逼迫上行,並不是真的熱。
經書說水往濕處流,火往乾燥處燃燒,只要下焦一溫暖,熱自然就會下行。查先生說:「對,一切都聽您的。」我開了紫蘇、馬蹄莘、炙甘草、防風、白豆蔻、蒼朮、陳皮、人參、羌活、生薑,吃了一劑就出了微汗。我把周圍的火盆都撤走,只留下腳下一個,頭上的布也拿掉了。只有鼻子還像以前一樣冷,就用防風、黃耆各二兩煎湯放在容器裡,讓他熏鼻子,過一會兒就好了,一天熏三次,第二天鼻子上的絨套也拿掉了。他還噁心想吐,用人參溫膽湯加丁香給他吃,吃一劑就止住了。
又聽說鯉魚能利尿,他就一天吃了兩斤半。晚上脹得厲害,就來找我。我說:「病情都這樣了,還這樣放縱,這種情況,一般的藥怎麼能消散呢?」我想了很久,用平胃散一兩,加入橄欖肉一兩,用水煎了讓他喝,喝兩劑就穩定下來了。只有腹脹,小便不利,不能躺下睡覺。就用附子理中湯加砂仁、補骨脂、赤小豆、桂心,連續吃了四劑,小便稍微多了一點。
接著讓他每天早晚三次吃尊重丸,每次吃五丸。五天後小便順暢,可以躺下睡覺了。繼續這樣調理,腹脹逐漸消失,兩個月後基本康復,三個月後查先生就出門到街上走了。市裡的人都相信我,是從查先生這裡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