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垣醫案》~ 卷三 (17)
卷三 (17)
1. 祝弘吾潮熱咳嗽汗流不止
德興文學祝弘吾公,祝令君叔祖也。在休衙,偶有陰陽之患,子午潮熱,咳嗽痰多,汗流不止,胸膈不暢,大便燥結,動作喘乏口渴。以貝母、知母、栝蔞仁、桑白皮各一錢,枳殼、黃連、麥門冬各八分,桔梗、柴胡、前胡各五分,甘草三分,五味子十一粒服下,五更微汗,熱退十之七,惟痰嗽喘乏,改用栝蔞仁二錢,余如前,外以七制化痰丸夜服熱盡退。渠甚喜,以為自是以往,可勿藥矣。
予曰:未也,據脈弦數不減,恐防作瘧,公未為然。予適東行半月,書報瘧作,咳嗽轉加,所出皆黃黏老痰。予曰:書云無痰不作瘧。仍用前方倍加柴胡、貝母為君,加烏梅一個,四劑霍然良已。公曰:翁之視疾,應若桴鼓。古云:智者不治已病治未病。吾於翁言徵之,乃以是備言祝令公。
祝令公喜曰:孫君匪獨得岐黃正脈,其雅誼足稱,叔祖尚未前聞,予當賦詩以贈。於是欣然手書若干律以授予,其詩附後第六卷。
白話文:
德興文學祝弘吾先生,是祝令君的叔祖。他休假在家時,偶然得了陰陽失調的病,每天中午和午夜都會發潮熱,咳嗽痰多,汗流個不停,胸口悶脹不舒服,大便乾燥結塊,稍微動一下就氣喘乏力,而且口渴。我給他開了貝母、知母、瓜蔞仁、桑白皮各一錢,枳殼、黃連、麥門冬各八分,桔梗、柴胡、前胡各五分,甘草三分,五味子十一粒的藥方,他服下藥後,在凌晨五更時微微出了汗,潮熱退了七成,只剩下痰多咳嗽和氣喘乏力,於是我把藥方改為瓜蔞仁二錢,其他藥材不變,另外再讓他晚上服用七制化痰丸,熱就完全退了。他非常高興,認為從此以後,應該可以不用再吃藥了。
我說:「還沒好呢!看你的脈象弦數仍然很快,恐怕會轉變成瘧疾。」他不以為然。我剛好要往東邊去半個月,期間收到消息說他瘧疾發作了,咳嗽更加嚴重,咳出來的都是黃色黏稠的老痰。我說:「醫書上說『沒有痰就不會得瘧疾』。」於是,我仍然用之前的藥方,但是把柴胡和貝母的劑量加倍,作為主藥,另外再加一個烏梅,服用了四劑就完全康復了。祝弘吾先生說:「先生您看病,簡直就像敲鼓一樣,一下就應聲響起!古人說:『有智慧的醫生不治療已經發生的疾病,而是預防還沒發生的疾病。』我從先生的醫術上驗證了這句話,所以把這件事詳細告訴了祝令公。」
祝令公聽了非常高興,他說:「孫先生不僅學到了岐黃醫術的精髓,他的高尚情誼也值得稱讚,我叔祖從來沒聽說過這樣的事情,我應該作詩來贈送他。」於是,他高興地親筆寫了好幾首律詩送給我,這些詩收錄在後面的第六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