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垣醫案》~ 卷三 (9)
卷三 (9)
1. 一僕婦瘟疫以勞食復作
一僕婦,年三十,患瘟疫一月餘矣,非勞復即食復,今則發熱咳嗽,胸脅痛,耳聾口渴,大便七八日不行,不知人事。乃與柴胡、石膏各三錢,栝蔞、桔梗、枳殼各一錢五分,黃芩、前胡各一錢,天花粉八分,甘草五分,黃連八分,急煎服之,人事稍清。因大便不行,次日以大柴胡湯下之,又次日大便雖行熱仍不退,改以柴胡二錢,白芍藥、黃芩、麥門冬各一錢,天花粉、茯苓、甘草各六分,四帖而愈。
白話文:
有一個僕婦,三十歲,得瘟疫一個多月了,不是因為勞累復發就是因為飲食復發,現在則發燒咳嗽、胸口和脅肋疼痛、耳朵聽不見、口渴、大便七八天沒解,已經不省人事。於是給她服用柴胡、石膏各三錢,栝蔞、桔梗、枳殼各一錢五分,黃芩、前胡各一錢,天花粉八分,甘草五分,黃連八分,趕緊煎藥給她喝,她稍微清醒一些。因為大便不通,隔天用大柴胡湯幫她瀉下,再隔天大便雖然解了,但發燒仍沒退,改用柴胡二錢,白芍藥、黃芩、麥門冬各一錢,天花粉、茯苓、甘草各六分,服用了四帖藥就痊癒了。
2. 程方塘年六十四風癱不能步者三載腿肉盡消
參軍程方塘翁,年六十四,向以殈胤服溫補下元藥太多,冬月下身著單褲立溪邊督工,受寒致筋骨疼痛,肩井、缺盆、腳、膝、跟、踝、手肘、掌後及骨節動處皆紅腫而痛,臥床褥三年。吳中溪視為虛而用虎潛丸;吳渤海視為寒而用大附子、肉桂、鹿茸。徐東皋認為濕,周皜認為血虛,張甲認為風,李乙認為歷節,百治不瘳。
腿間大肉盡消,惟各骨節處腫大而疼。予適在程道吾宅,乃逆予。診之,其脈弦澀有力,知其為濕熱痰火被寒氣凝滯固澀經絡也。第為藥劑不對,故病日加。所取者目中精神尚在,胃氣仍未全損,但小水解下,以瓦盆盛之少頃則澄結為砂,色紅而濁,兩膝下及腳指皆生大瘡,瘡靨如靴釘狀,此皆平昔服溫補春方所致。病雖久,年雖高,猶為有餘之疾,不可因高年疾痼棄不治也。
乃特為先驅逐經絡中凝滯,然後健脾消痰,俾新痰不生,氣血日長,最後以補劑收功,斯得矣。翁生平好補畏攻,故進門者皆務迎合,予獨反之。以新取威靈仙一斤,裝新竹筒中,入燒酒二斤,塞筒口,刮去筒外青皮,重湯煮三炷官香為度,取出威靈仙曬乾為末,用竹瀝打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早晚酒送下一錢,一日服二次。五日後大便瀉出稠黏痰積半桶,腫痛消去大半。
改以人參、石斛、蒼朮、黃柏、苡仁、蒼耳子、牛膝、烏藥葉、龜板、紅花、犀角屑、木通煎服二十帖,又用前末藥服三日,又下痰積如前之半。仍以前煎藥服半月,又將末藥服三日,腹中痰漸少,乃為制丸藥,以虎骨、晚蠶砂、蒼朮、黃柏、丹參、杜牛膝莖葉、苡仁、紅花、五加皮、蒼耳子、龜板打酒,麵糊為丸,梧桐子大,每空心白湯送下七八十丸外,以丹溪保和丸食後服半年痊愈,腿肉復完,步履如故。
白話文:
程方塘老先生六十四歲,因為中風癱瘓不能走路已經三年,腿上的肌肉都消瘦了。
這位程老先生之前當過兵,六十四歲時,因為長期服用溫補下元(下半身)的藥物太多,冬天時下身只穿著單薄的褲子在溪邊監工,受寒導致筋骨疼痛。他的肩井穴、缺盆穴、腳、膝蓋、腳跟、腳踝、手肘、手掌後側以及骨頭關節活動的地方都紅腫疼痛,因此臥床三年。有位吳醫師認為他是虛症,所以用了虎潛丸;吳渤海醫師認為他是寒症,所以用了大量附子、肉桂和鹿茸;徐東皋醫師認為他是濕氣太重,周皜醫師認為他是血虛,張甲醫師認為是風邪,李乙醫師認為是風濕性關節炎,眾多醫師都試過各種方法治療,但都沒效果。
他的腿部肌肉幾乎完全消失,只剩下各關節處腫脹疼痛。我剛好在程道吾家,程老先生就請我為他看病。把脈之後,發現他的脈象弦而澀且有力,我知道他這是因為濕熱痰火被寒氣凝滯,阻塞了經絡。主要是因為之前用藥不對,所以病情才日益加重。現在看起來,他的精神還不錯,胃氣也沒有完全衰敗,只是小便時會排出砂狀沉澱,顏色紅濁,兩膝以下及腳趾都長了像靴釘一樣的大瘡,這些都是他之前長期服用溫補藥物造成的。雖然病了很久,年紀也大了,但這還是屬於多餘的病,不應該因為他年紀大又久病不癒就放棄治療。
因此,我決定先替他驅散經絡中凝滯的邪氣,然後再健脾消痰,使新的痰液不再產生,氣血逐漸旺盛,最後再用補藥來鞏固療效,這樣才能治好他的病。程老先生平時喜歡進補,害怕攻伐,所以來替他看病的醫師都順著他的意思開藥,但我卻反其道而行。我用了新採的威靈仙一斤,裝在新的竹筒裡,倒入燒酒二斤,塞住筒口,刮掉竹筒外面的青皮,隔水加熱煮到燒完三炷香的時間。然後取出威靈仙曬乾磨成粉末,用竹瀝調成糊狀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天早晚用酒送服一錢,一天服兩次。五天後,他排出了半桶又濃又黏的痰液,腫痛也消退了大半。
接著,我改用人參、石斛、蒼朮、黃柏、薏仁、蒼耳子、牛膝、烏藥葉、龜板、紅花、犀角屑、木通煎服,連續喝了二十帖。同時,繼續服用之前做的藥末三天,又排出了如同上次一半的痰液。然後繼續喝之前的煎藥半個月,又服用藥末三天。肚子裡的痰液逐漸減少,我便替他製作丸藥,用虎骨、晚蠶砂、蒼朮、黃柏、丹參、杜牛膝的莖葉、薏仁、紅花、五加皮、蒼耳子、龜板等藥材用酒調和,再用麵糊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天早晨空腹用白開水送服七八十丸,另外再搭配丹溪保和丸在飯後服用,半年後他的病就痊癒了,腿上的肌肉也恢復了,走路就像之前一樣靈活。
3. 汪省吾瘧三日一發發於夜
汪省吾暮秋患瘧,三日一次,發於夜。迨次年仲春猶不能止,遍身疼,頭疼,背脊疼,百治不應。即炙亦僅止得一日,次日仍發,面色青,肌肉瘦。以症參之,邪在足太陽經,用麻黃一錢五分,人參、桂枝、白芍藥、粉草、知母各一錢,陳皮、貝母各七分,薑、棗煎服,諸疼減半而瘧未止。
以何首烏、白朮各五錢,青蒿一錢,烏梅一個,陳皮二錢,生薑三大片,水煎,臨發日五更服。尋常以六君子湯加黃耆、柴胡、五味子、烏梅、草果調理而愈。
白話文:
汪省吾在晚秋時得了瘧疾,每三天發作一次,而且都在晚上發作。到了第二年春季,病情仍然沒有停止,全身疼痛,頭也痛,背脊也痛,看了很多醫生都治不好。即使使用艾灸,也只能暫時止住一天,隔天又會發作,臉色發青,肌肉消瘦。根據他的症狀判斷,病邪在足太陽經,所以開了麻黃一錢五分、人參、桂枝、白芍藥、甘草粉、知母各一錢,陳皮、貝母各七分,加上生薑、紅棗一起煎服,各種疼痛減輕了一半,但瘧疾還是沒有停止。
後來又改用何首烏、白朮各五錢,青蒿一錢,烏梅一個,陳皮二錢,生薑三大片,加水煎服,在瘧疾發作的那一天清晨服用。平常則用六君子湯加上黃耆、柴胡、五味子、烏梅、草果來調理身體,最後才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