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垣醫案》~ 卷二 (23)
卷二 (23)
1. 周鳳亭濕熱壅滯發熱煩躁(有發明)
周鳳亭公,年五十有八。正月腸風下血,又飲食過傷,大吐。而朱友以枸杞地黃膏一斤進之。不知此公肝氣素盛,中焦原有痰積,且多思傷脾,又值卯木正旺之月,投以地黃、枸杞,適以滋其濕而溢滯其痰耳。由是飲食減少,肌肉日消,腹中痞滯。又吳友以歸脾湯進之。詎知濕熱未除,先用溫補,是以油撲火,勢成燎原。
以致大便燥結,口乾舌燥。據巳午未三時,中焦蒸蒸發熱,煩悶,酉時而退。此皆濕熱壅滯於脾無疑矣。且面色黃中帶黑,下午足面有浮氣,皆是濕勢傷脾之徵。法宜清肅中焦,徹去濕熱,則飲食自加,而新痰不生,宿痰磨去,庶五穀精華不生痰而生血矣。血充則精神長,而肌肉可復,且秋來無瘧痢之患。
公曰:清肅中焦,當用何劑?予曰:二陳湯加薏苡仁、酒炒白芍藥、麥芽以養脾而消痰,以枳實、黃連泄痞而去熱,以青蒿分利陰陽而消其黃,葛根升引清陽之氣,使肌熱清,而口渴可止矣,當服十劑。公曰:先生之方善,但枳實、黃連恐體虛者不足以當之。予曰:惟此二味,適可以去公之病根,舍是則不效。
緣中焦有餘之疾,非此不能去,亦非它藥所能代。公半信半疑,服四劑而諸疾皆愈。公遽中止,不復服完。至七日盡,果發瘧疾,而以木香檳榔丸下去稠積甚多,乃追悔予言,而延之診。予教以前方仍服十劑,夜以丹溪保和丸調理,則永無瘧痢之患矣。
白話文:
周鳳亭先生,五十八歲。正月時因為腸風導致下血,又因為飲食不當而嚴重嘔吐。此時,朱姓友人送了一斤枸杞地黃膏給他。殊不知這位先生本來就肝氣旺盛,中焦有痰積,加上思慮過多傷了脾胃。又剛好在卯月這個木氣旺盛的月份,給他服用滋膩的地黃、枸杞,反而助長了體內的濕氣,讓痰更加壅滯。因此,他開始食慾不振,肌肉日漸消瘦,腹部脹悶不適。之後,吳姓友人又給他服用歸脾湯。卻不知濕熱還沒清除,就先用溫補的藥,就像拿油去撲火,反而會讓火勢更加擴大。
導致他大便乾結,口乾舌燥。根據巳、午、未三個時辰,中焦會蒸蒸發熱,感到煩悶,到了酉時才會退去。這些都是濕熱壅滯在脾胃的表現。而且他臉色黃中帶黑,下午時腳面會浮腫,這些都是濕氣傷脾的徵兆。治療方法應該要清肅中焦,徹底去除濕熱,這樣才能增加食慾,不再產生新的痰,並將舊痰消除,讓五穀精華能夠轉化為氣血,而不是生成痰。氣血充足就能精神飽滿,肌肉也能恢復,而且秋天就不會再有瘧疾或痢疾的困擾。
先生問:要清肅中焦,應該用什麼藥方呢?我說:可以用二陳湯加上薏苡仁、酒炒白芍藥、麥芽來養脾消痰;用枳實、黃連來消除痞塞並去除熱邪;用青蒿來調和陰陽並消除黃疸;用葛根來升提清陽之氣,使肌肉的熱感消除,口渴也能止住,應該服用十帖。先生說:您的藥方很好,但是枳實、黃連恐怕體虛的人承受不了。我說:正是這兩味藥,才能去除您疾病的根本,如果不用它們,就沒有效果。
因為中焦有餘的病邪,非這兩味藥不能去除,也沒有其他藥可以代替。先生半信半疑,服用了四帖,所有不適的症狀都痊癒了。先生就自行停止服藥,沒有把十帖都吃完。到了第七天,果然發作了瘧疾,而且用木香檳榔丸排出了很多黏稠的穢物,這才後悔沒有聽我的話,又來請我診治。我教他還是按照之前的藥方服用十帖,晚上搭配丹溪保和丸來調理,這樣就可以永遠擺脫瘧疾和痢疾的困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