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垣醫案》~ 卷四 (24)
卷四 (24)
1. 邵馬兄患嘔吐所吐皆如爛豬肺
有邵兄而諱馬者,年五十患嘔吐,吐物如爛豬肺狀,胸背脹。市上諸醫皆以翻胃治之不效,而反加潮熱煩躁,飲食不入口。歙醫謂肺壞,辭去不治。延予治之。診其脈兩寸滑數,左關尺澀。予曰:此瘀血痰飲症也,非肺壞,果若肺壞,聲音當啞,今聲亮而獨胸背作脹,瘀血痰飲明矣。此症殆由酒後怒發所致。
蓋肝藏血,脾統血,酒傷脾,怒傷肝,以故不能藏,不能統,血隨氣上積於胸膈,必吐出而脹斯寬也。法當消瘀血、調氣化痰,氣調瘀消,則新血始得歸經,大本端而病根可除矣。乃為立方。滑石三錢,甘草五分,茜根二錢,小薊一錢五分,桃仁、貝母、歸尾、香附各一錢,山梔仁、枳殼、桑白皮各八分。服十帖而全安。
白話文:
有位姓邵、名叫馬的人,五十歲時得了嘔吐的病,吐出來的東西像腐爛的豬肺一樣,胸部和背部都感到脹痛。市面上的醫生都當作是翻胃來治療,結果沒有效果,反而更加發燒、煩躁,吃不下東西。歙縣的醫生認為他的肺壞了,就推辭不肯醫治。後來請我來治療。我把了他的脈,發現兩手的寸脈滑而快,左手的關脈和尺脈卻澀而慢。我說:「這是瘀血和痰飲造成的病症,不是肺壞了。如果肺真的壞了,聲音應該會沙啞,但他聲音洪亮,只有胸背脹痛,很明顯是瘀血痰飲的問題。這個病大概是因為喝酒後發怒引起的。」
「肝臟儲藏血液,脾臟統攝血液,喝酒會傷害脾臟,發怒會傷害肝臟,因此血液無法正常儲藏和統攝,隨著氣往上積聚在胸膈之間,一定會吐出來,吐出來後胸脹的感覺才會比較舒服。治療方法應該要消除瘀血、調順氣、化解痰飲,等氣順了、瘀血消了,新的血液才能回歸經絡,根本問題解決,病才能痊癒。」於是我開了藥方。藥方內容包含:滑石三錢,甘草五分,茜根二錢,小薊一錢五分,桃仁、貝母、當歸尾、香附各一錢,山梔仁、枳殼、桑白皮各八分。服用了十帖藥後就完全康復了。
2. 許卓峰上吐血下溲血咳嗽聲啞
許卓峰者,多酒多怒人也。上吐血,下溲血,咳嗽聲啞。族醫以為瘵,辭去不治。迎予診之。其脈左關弦大,右寸下半指累累如薏苡子狀。予曰:此有餘症也。作瘵治者非。客有辨之者,謂此症人皆認為瘵,而先生獨謂非瘵。然何以失血而聲啞也?予曰:其為人也好酒,酒屬濕熱而助火生痰,火性炎上,迫肺不降,積而生痰,壅瘀肺竅,肺屬金,主聲。書云:金空則嗚,金壅塞而不通,故啞。
此痰壅之啞,非肺痿之啞也。其性又多怒。《內經》云:怒則傷肝,甚則嘔血,並下泄。蓋血隨氣行,氣妄動血隨之亦妄動而不歸原,故上吐而下溲。法宜清熱開鬱化痰、導血歸原,不半月而病可瘳也。若認為瘵症而以地黃、天麥門冬、牛膝、山茱萸之類,將甚其塞而益其熱,聲音何由而開?血隨氣行,氣不清,血又何得歸原哉?諸君試觀之。
予用滑石、青蒿解酒熱為君,貝母、鬱金、山梔仁、香附開鬱為臣,杏仁、桔梗同貝母化痰為佐,丹皮、丹參、小薊、甘草導血歸原為使。服十帖,血果歸原。又以貝母一兩,童便浸一日,為末,柿霜等分,時時抄舌上化下。五日而聲音開亮矣,計期不出半月。
白話文:
許卓峰這個人,平常很愛喝酒又容易生氣。他出現了上吐血、下尿血,而且咳嗽聲音沙啞的症狀。家裡的醫生都認為他是得了肺癆(肺結核),不願意醫治就離開了。於是找我來診斷。我把他的脈象,左手的關脈呈現弦而且大的狀況,右手寸脈的下方,指尖感覺摸起來像一粒粒薏苡子。我說:「這是身體多餘的病症,當作肺癆來治療是錯誤的。」
有客人提出疑問說:「這種病症大家都認為是肺癆,只有先生你認為不是。但是,他為什麼會出血又聲音沙啞呢?」我回答:「這個人很喜歡喝酒,酒是濕熱的,會助長火氣產生痰。火性向上,會逼迫肺氣不能下降,累積久了就產生痰,阻塞了肺的通道。肺屬金,主管聲音。書上說:『金屬內部空虛則能發出聲音』,金屬被阻塞不通暢,所以才會聲音沙啞。
這種是因為痰阻塞而引起的聲音沙啞,不是因為肺衰弱導致的聲音沙啞。而且他這個人又容易生氣。《內經》說:『發怒會傷肝』,嚴重的話會嘔吐出血,而且小便也會出血。這是因為血隨著氣運行,氣亂動血也會跟著亂動而無法回到原來的位置,所以才會有上吐血和下尿血的症狀。治療方法應該要清熱、疏通氣的鬱結、化痰,並且引導血液回到原來的位置,這樣不用半個月病就可以痊癒。如果當作肺癆來治療,用生地黃、麥門冬、牛膝、山茱萸之類的藥物,只會加重阻塞而且增加熱氣,聲音怎麼可能開朗呢?血是隨著氣運行的,氣不清暢,血液又怎麼能回到原來的位置呢?各位可以仔細觀察。
我用了滑石、青蒿來解酒熱,作為主要的藥物,再用貝母、鬱金、山梔子、香附來疏通氣的鬱結作為輔助藥物,杏仁、桔梗跟貝母一起化痰作為佐藥,最後用丹皮、丹參、小薊、甘草來引導血液回到原來的位置作為使藥。服用了十帖藥,血真的回到了原來的位置。我又用貝母一兩,用童子小便浸泡一天,磨成粉末,再混合等量的柿霜,讓他時常塗在舌頭上慢慢化開。五天後聲音就變得清亮了,預計不用半個月就會完全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