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垣醫案》~ 卷二 (4)
卷二 (4)
1. 吳仲峰脾泄
吳仲峰先生邀予診,時為仲秋初二日也。六部皆沉微,而左尤甚,隱隱又如蛛絲之細。症則原以腸風去血,過服寒涼,致傷脾胃。自春至秋,脾泄不愈,日夜十二三行,面色黃白帶青,兩頤浮腫,四肢亦浮,小水不能獨利,利必與大便並行,腸鳴,四肢冷,口不渴,飲食大減,口唇齦肉皆白。其為人也,多憂思。
夫四肢者,脾之所主,清冷為陽氣不充。兩頤乃腎經部位,浮腫益見腎氣之不足也。脈沉微與面色黃腫,皆屬於濕。書云:諸濕腫滿,皆屬脾土。合脈症觀之,由脾虛不運,積濕而然,虛寒明矣。病至此,勢亦甚危,第形症相符,色脈相應,又能受補,庶幾可生也。法當大溫補升提。
以東垣益胃升陽滲濕湯加減調理。人參三錢,白朮五錢,黃耆二錢,茯苓、益智仁、蒼朮、澤瀉各一錢,大附子五分,炮薑、炙甘草、升麻、防風各五分,連服八帖,諸症悉減。乃囑之曰:病雖暫愈,宜戒生冷、憂思,庶服藥有效,切勿輕犯,犯之非藥石可回也。翁曰:諾,敢不唯命?
白話文:
吳仲峰先生邀請我為他看診,當時是仲秋初二。把脈發現他六個脈象都很沉微,左邊的脈尤其明顯,微弱得像蜘蛛絲一樣細。他之前因為腸風下血,吃了過多的寒涼藥物,導致脾胃受損。從春天到秋天,腹瀉一直沒好,每天要拉十二三次,臉色黃白帶青,兩邊臉頰浮腫,四肢也浮腫,小便無法順利單獨排出,只要小便一定會同時排大便,肚子會叫,四肢冰冷,口不渴,食慾大減,嘴唇和牙齦的肉都是白的。他這個人,很多愁善感。
四肢是脾所主宰的,四肢冰冷表示陽氣不足。兩邊臉頰是腎經的部位,浮腫更加顯示腎氣不足。脈象沉微和臉色黃腫,都屬於濕氣的表現。《醫書》上說:各種濕氣引起的腫脹,都屬於脾土的病變。綜合脈象和症狀來看,是因為脾虛不能運化,積聚濕氣導致的,虛寒的狀況很明顯。病情到了這個地步,情況很危險,但是好在症狀和脈象相符,臉色和脈象也互相對應,而且能夠接受補藥,或許還能救活。治療的方法應該用大溫大補,並升提陽氣。
我用李東垣的益胃升陽滲濕湯加減來調理他的身體。用了人參三錢、白朮五錢、黃耆二錢、茯苓、益智仁、蒼朮、澤瀉各一錢、大附子五分、炮薑、炙甘草、升麻、防風各五分,連續吃了八帖藥,各種症狀都減輕了。我於是囑咐他說:病雖然暫時好轉,但是應該戒食生冷食物,並且不要過度憂慮,這樣才能使藥物有效,千萬不要輕易違犯,如果違犯了,就不是藥物可以救回來的。吳先生說:好的,我不敢不聽從您的囑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