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垣醫案》~ 卷二 (29)
卷二 (29)
1. 崔百原公右脅痛右手足痛
崔百原公者,河南人也。年餘四十矣,而為南勳部郎。患右脅痛,右手足筋骨俱痛,艱於舉動者三月,諸醫作偏風治之不效。馳書邑大夫祝公徵余治。予至,視其色蒼,其神固,性多躁急。診其脈,左弦數,右滑數。時當仲秋。予曰:此濕痰風熱為痹也。脈之滑為痰,弦為風,數為熱。
蓋濕生痰,痰生熱,熱壅經絡,傷其營衛,變為風也。公曰:君何以治?予曰:痰生經絡,雖不害事,然非假歲月不能愈也。隨與二陳湯加鉤藤、蒼耳子、薏苡仁、紅花、五加皮、秦艽、威靈仙、黃芩、竹瀝、薑汁飲之。數日手足之痛稍減,而脅痛如舊。再加鬱金、川芎、白芥子,痛俱稍安。
予以赴漕運李公召而行速,勸公請假緩治,因囑其慎怒、內觀以需藥力。公曰:內觀何為主?予曰:正心。公曰:儒以正心為修身先務,每苦工夫無下手處。予曰:正之為義,一止而已,止於一,則靜定而妄念不生,宋儒所謂主靜。又曰:看喜怒哀樂,未發以前,作何氣象。
釋氏之止觀,老子之了得一萬事畢。皆此義也,孟子所謂有事勿正、勿忘、勿助長,是其工夫節度也。公曰:吾知止矣。遂上疏請告。予錄前方,畀之北歸,如法調養半年,而病根盡除。
白話文:
崔百原先生是河南人,年紀四十多歲,當時擔任南勳部的官員。他患有右邊脅肋疼痛,右邊的手和腳的筋骨也都很痛,導致行動困難,已經三個月了。許多醫生都當作半身不遂來治療,但都沒有效果。他寫信給當地長官祝大人,請我來為他醫治。
我到了之後,看到他面色蒼白,但精神還算好,只是個性比較急躁。把了他的脈,發現左邊脈象弦而數,右邊脈象滑而數。當時是秋季中旬。我說:「這是因為體內濕氣、痰、風、熱相互夾雜,導致經絡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痹症。脈象滑代表有痰,弦代表有風,數代表有熱。濕氣容易生痰,痰會產生熱,熱聚集在經絡,損傷了身體的營衛之氣,就變成了風。」
崔先生問:「您要如何治療呢?」我說:「痰積在經絡,雖然不會馬上危害生命,但要完全治癒需要時間。」於是我開了二陳湯,再加上鉤藤、蒼耳子、薏苡仁、紅花、五加皮、秦艽、威靈仙、黃芩,以及竹瀝和薑汁混合服用。幾天後,手腳的疼痛稍微減輕,但脅肋的疼痛依舊。我又加上鬱金、川芎、白芥子,各種疼痛才都稍微緩解。
後來我因為要趕著去處理漕運李大人的事,必須馬上動身,就勸崔先生請假慢慢治療,並且囑咐他要控制情緒,不要生氣,要常常反省內心,才能讓藥發揮作用。崔先生問:「反省內心是什麼意思?」我說:「就是要讓心歸於正。」崔先生說:「儒家認為端正心念是修身的首要任務,但總是覺得難以入手。」我說:「正的意思就是『停止』,當心念停止在一個目標上,就會平靜安穩,不再胡思亂想,這就是宋儒所說的『主靜』。此外,也要觀察喜怒哀樂的情緒在產生之前,會是什麼樣的徵兆。佛家的『止觀』,老子所說的『了解一個道理就能解決所有問題』,都是這個意思。孟子所說的『有事的時候不要刻意去矯正、不要忘記、不要揠苗助長』,講的就是修養心性的方法。」
崔先生說:「我了解如何讓心平靜了。」於是就上書請假。我把之前的藥方記錄下來,給他帶回老家,按照方法調養了半年,病根就完全清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