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垣醫案》~ 卷三 (14)
卷三 (14)
1. 金氏婦血崩後四肢浮腫
金氏婦,蘇雙泉之親媽也。舊秋患崩中,愈後方百日,時值上巳,因洗浴受風邪,外寒而束內熱,前後心脹,四肢腫痛,面有浮氣,惡寒發熱,呵欠不時,大小便欲行不行,口內常甜,六脈浮大而數。以柴胡、紫蘇、麻黃、桔梗、枳殼、大腹皮、厚朴、酒芩、薑黃服下,夜得微汗,胸腹稍安,四肢仍脹,再加蘿蔔子進之,覺煩躁且醋心。
改用二陳湯加香附、大腹皮、桑白皮、姜連、枳殼、山梔子各八分,益元散二錢,薏苡仁三錢,吳茱萸三分,服下,四肢消半,面氣全消。覺腰痛,噯氣,胸膈嘈辣,用六君子湯加薏苡仁、姜連、厚朴、知母、澤瀉、鬱金、砂仁、枳實,調養半月,四肢悉平,嘈雜尋愈。
白話文:
金氏婦人是蘇雙泉的親生母親。之前秋天時患有崩漏(女性子宮出血),病好後才一百天,正逢三月上旬,因為洗澡時受了風寒,導致外感風寒而內熱鬱積,感到胸前和背後都脹痛,四肢腫痛,臉上浮腫,怕冷發燒,不停打哈欠,想大小便卻又排不出來,口中常常覺得甜膩,把脈發現六脈浮大而且跳動快速。
於是開了柴胡、紫蘇、麻黃、桔梗、枳殼、大腹皮、厚朴、黃芩(酒製)、薑黃等藥服用,晚上稍微出汗,胸腹感覺稍微舒服一些,但是四肢仍然腫脹,再加入蘿蔔子後,反而覺得煩躁而且胃酸過多。
於是改用二陳湯加上香附、大腹皮、桑白皮、黃連(薑製)、枳殼、山梔子各八分,搭配益元散二錢、薏苡仁三錢、吳茱萸三分服用,四肢消腫了一半,臉上的浮腫也完全消退。病人覺得腰痛、打嗝、胸膈有灼熱感,於是改用六君子湯加上薏苡仁、黃連(薑製)、厚朴、知母、澤瀉、鬱金、砂仁、枳實來調理,經過半個月的調養,四肢完全消腫,胸膈灼熱的感覺也好了。
2. 張雲門令郎囊癰
文學張雲門三令郎,丁年偶發寒熱,右脅有一塊降起,疼痛,手不可近,下午至夜尤甚,額顱手心皆熱,脈右關洪滑,兩尺尤有力,日夜不得睡。乃仿推氣散例,薑黃、桔梗、川芎各一錢五分,枳實二錢,白芍藥一錢,粉草五分,薑、棗煎服,外以當歸龍薈丸。其夜大便行一次,頗得睡。
三更後,先發寒戰,徐熱,至五更微汗,而脅痛寒熱悉減。再診之,左脈略弦,舌有黃白厚苔,兩脅重按微疼,大便燥結不行,以小柴胡湯減半夏,倍加栝蔞、鱉甲、牡蠣、脅疼全瘳,睪丸略硬痛,彼自以為無後恙矣。予語渠姐夫徐仲子偉曰:「病先起脅下,顧脅下為肝之經,後及睪丸硬疼,其睪丸亦肝之地,此餘熱未盡徹故也。而彼已厭藥,以小愈為全安,不出浹旬,必有奇疾。
」徐仲之曰:「奇者若何?」余曰:「此君性急好勝,若勉強作文,遇勞而發,憎寒壯熱,非瘧即囊癰也。予倘東行,子宜識之。」別後半月,果因作文,夜發寒熱,囊漸腫大,其熱如火。及予至,診之六部皆數,兩尺且近於洪,知其膿已成,必潰而後已。彼心甚恐,予曰:「無傷,易與耳。
」急以營衛返魂湯加金銀花為君,兩帖而膿潰。再加人參,又兩帖而肌生,十日痊愈。方用何首烏、赤芍藥、當歸、小茴香、甘草節、木通、金銀花、貝母、枳殼、白芷,水與酒共煎服之。此方加獨活治流注尤神。
白話文:
張雲門的三兒子,在年輕時偶然發作寒熱,右邊脅肋下長出一塊隆起,疼痛難耐,手都不能靠近,下午到晚上尤其嚴重,額頭和手心都發熱,脈象右關脈洪大且滑,兩尺脈更有力,整天整夜都睡不著。於是按照推氣散的例子,用了薑黃、桔梗、川芎各一錢五分,枳實二錢,白芍藥一錢,粉草五分,加生薑、紅棗煎服,外用當歸龍薈丸。當晚大便排了一次,稍微睡了一會。
三更之後,先是發冷顫,然後慢慢發熱,到五更時微微出汗,脅肋疼痛和寒熱都減輕了。再次診斷,左脈略微弦緊,舌頭有黃白厚膩的苔,兩邊脅肋用力按壓微微疼痛,大便乾燥結塊排不出來,就用了小柴胡湯,減去半夏,加倍栝蔞、鱉甲、牡蠣,脅肋疼痛就完全好了。只是睪丸稍微有些硬痛,他自己認為已經沒有後顧之憂了。我告訴他姐夫徐仲子偉說:「病先從脅肋下開始,要知道脅肋下是肝經所過,後來又波及睪丸,睪丸也是肝經所主的地方,這表示殘餘的熱邪還沒有完全清除。但他已經厭倦吃藥,把稍微好轉就當作完全痊癒,不出十天,一定會再出現怪病。」
徐仲子偉問:「會是什麼怪病呢?」我說:「這個人性情急躁好勝,如果勉強寫文章,遇到勞累就會發病,會憎惡寒冷,發高燒,不是瘧疾就是陰囊癰。」我如果往東去,你要注意這點。」 分別半個月後,他果然因為寫文章,晚上發冷發熱,陰囊逐漸腫大,發熱如火。等到我來的時候,診斷他的六部脈都呈數脈,兩尺脈甚至接近洪脈,知道他已經化膿了,必須潰膿才能好。他非常害怕,我說:「沒關係,很容易處理。」
馬上用了營衛返魂湯,加金銀花作為主藥,服用了兩帖,膿就破了。再加人參,又服了兩帖,就長出新肉,十天就痊癒了。藥方用了何首烏、赤芍藥、當歸、小茴香、甘草節、木通、金銀花、貝母、枳殼、白芷,用水和酒一起煎服。這個藥方加獨活治療流注(一種瘡瘍)尤其有效。
3. 朱宅內眷懷妊受驚而成子懸(有發明)
朱眷內眷,孕已八月,因送殯受驚,胸膈脹悶,嘔逆不入食。城中時師,認為外感,為之發散,嘔惡愈劇。舉家恐胎有動,延予診視。兩寸脈皆洪滑,兩尺弱,此亢上不下之候,胸膈脹者,蓋由子懸而然,此一劑可瘳也。夫曰:「胎婦難任峻劑,覷其嘔惡之狀,脹悶之勢,時刻不秪,一劑曷愈?」予曰:「請試之。
」與溫膽湯加薑汁炒黃連、大腹皮,水煎成送下薑汁益元丸,果一帖而嘔止膈寬,即能進食,午後酣寢,怡然若未始有病者。其夫訝曰:「溫膽湯何神若此,幸詳其義。」予曰:「胎孕之症,重在足少陽,足少陽者,膽也。病起於驚,氣逆痰隨,胎氣上逼,故脈亢上不下,在《難經》為溢候,由木火之性上而不下。經曰: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
予故用一劑可愈也。方名溫膽者,此溫字非溫暖之溫,乃溫存之溫。黃連、竹茹清其肝膽之火,同白茯苓而安心神,益元丸壓其痰火下行,火下行而胎因之亦安矣。」筠皋公曰:「先生認症真,故投劑確,非神乎?藥神乎用也。」
白話文:
朱家內眷懷孕八個月,因為去送葬受到驚嚇,導致胸口和胃部脹悶,想吐吃不下東西。城裡的醫生都認為是外感風寒,用發散的藥物治療,結果嘔吐更加嚴重。全家人擔心胎兒有問題,就請我去看診。我把脈,發現兩手的寸脈都洪大滑數,兩手的尺脈卻虛弱,這是氣往上衝而下不來的表現。胸口脹悶,是因為胎兒上頂導致的。我認為只要一劑藥就能治好。她丈夫說:「孕婦不能用藥性猛烈的藥,看她嘔吐和脹悶的樣子,每時每刻都不停,一劑藥怎麼可能治好?」我說:「請讓我試試。」
我開了溫膽湯,再加入薑汁炒黃連、大腹皮,用水煎好後送服,並配上薑汁益元丸。結果,一帖藥就止住了嘔吐,胸口也舒展開來,能吃下東西了,下午就睡得很香甜,就像沒有生過病一樣。她丈夫驚訝地說:「溫膽湯怎麼這麼神奇?請您詳細解釋一下它的道理。」我說:「懷孕的病症,重點在於足少陽經,而足少陽經就是膽。這個病是因為受到驚嚇,導致氣逆而痰也跟著上來,胎氣也跟著上頂,所以脈象才會呈現氣往上衝而下不來的樣子,在《難經》中稱之為溢候,這是因為肝木和心火的特性是向上而不是向下。經文說:『上部有脈,下部無脈,這個人就會嘔吐,不吐就會死』。
所以我只用一劑藥就能治好。方子名稱為溫膽湯,這個『溫』字不是溫暖的溫,而是溫存的溫。黃連和竹茹可以清瀉肝膽的火氣,加上白茯苓可以安定心神,益元丸則可以將痰火往下引導,火氣下行,胎兒自然也就安定了。」筠皋先生說:「先生您辨證真準確,所以用藥也精確,這不是藥神奇,而是用藥的神奇啊!」
4. 胡鄰泉女吐血潮熱
胡鄰泉令媛及笄後,患吐血,每吐碗余,下午倦怠,夜分潮熱,嘔吐不食,大便秘結,時師視為陰虛火動,投以滋陰之劑,反加飽悶,背心脹痛。予診其脈,兩寸洪大,兩尺弱,知其有瘀血凝滯,以致新血不得歸經,故滿而溢也。法當消瘀為主,用白芍藥、枳殼、前胡、益元散、桃仁、紅花、牡丹皮、山梔子、貝母、水煎,臨服入蘿蔔汁一小酒杯。
服後嘔吐如舊,大便仍秘,乃以龍薈丸通之,更以石膏三錢,橘紅、半夏曲、姜連、茜根、竹茹、黃連、枳殼各一錢,白茯苓八分,甘草三分,服後大便行三次,吐止食進。後用二陳湯加滑石、丹參、丹皮、茜根、白芍藥、香附。二十劑後,經行熱退背脹悉愈。從此經調血不上逆。
白話文:
胡鄰泉的女兒在成年後,開始吐血,每次吐出約一碗的量,下午感到疲倦,晚上會發潮熱,噁心想吐吃不下東西,大便也難以排出。當時的醫生認為是陰虛火旺,所以開了滋陰的藥,反而讓她更感到胸悶,背部也脹痛。我替她把脈,發現兩手寸脈洪大,兩手尺脈虛弱,知道這是因為體內有瘀血阻礙,導致新血無法正常運行,才會滿溢而出。治療方法應該以消除瘀血為主,我開了白芍藥、枳殼、前胡、益元散、桃仁、紅花、牡丹皮、山梔子、貝母等藥材加水煎煮,服用時加入一小杯蘿蔔汁。
服藥後,嘔吐的情況沒有改善,大便仍然不通暢,所以我改用龍薈丸來幫助排便,再以石膏三錢,加上橘紅、半夏曲、薑黃連、茜根、竹茹、黃連、枳殼各一錢,白茯苓八分,甘草三分等藥材,服用後大便排了三次,嘔吐停止,也能夠開始進食。之後再使用二陳湯,並加入滑石、丹參、丹皮、茜根、白芍藥、香附等藥材。服用二十劑後,月經來潮,發熱和背脹等症狀都痊癒了。從此以後,月經正常,血也不再逆流而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