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製》~ 前言
前言
1. 前言
藥,是醫的作戰武器,所以醫與藥是互相依存、絕對不可分割開的。幾千年來,祖國醫葯在人民與疾病的鬥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保障了整個民族的健康,因此中藥學在我國醫學史上占著很重要的地位。筆者在40多年從事中醫葯工作實踐中,深刻體會到中藥炮製質量的重要。
中國藥物的修治,創始很早。相傳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是就使人民對藥物的使用深為注意。雷公的炮製法,開闢了後世藥物修治的道路,其炮製藥歌雲:“芫花本利水,非醋不能通……地榆醫血藥,連梢不住紅。”在這幾句話里,可以體會到中藥必須加以修治和炮製,否則不獨無益於病,相反的還能有害於人。炮製方法是否得宜,會直接影響藥物性能和療效。
為了繼承和發揚中藥炮製這一寶貴的遺產,確保用藥安全有效,特將我們從師學習的經驗,參考有關書籍,編寫成《實用中藥炮製學》,曾在市衛校、中藥進修班講課後,由市科委及有關報刊內部印刷後,得到湖北、廣東、山東、江西、四川、安徽、遼寧、河北、天津、上海等省、市有關單位和個人來信索取,內部印刷三千冊,全部銷完。
許多讀者贊譽此書“對提高中藥質量和中藥專業職工隊伍的素質,培養中藥事業的接班人起了很好的作用,真是中藥炮製實用的好教材”。為了滿足廣大中藥職工要求,特公開出版。
全書分總論、各論兩部分,總論主要參考高等院校中藥炮製教材,介紹中藥炮製的起源和發展、炮製的意義和目的、炮製的依據及其對藥物成分的影響、炮製的常用輔料、藥物的貯存、炮製的古今分類方法等知識,著重介紹現代炮製常用法,即修制、切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和其他製法。
各論介紹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我們在工作中所得的體會,具體介紹三百多種常用中藥炮製的方法。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臺灣中國醫葯學院董事長陳立夫先生題寫書名,中國中醫葯學會副會長、北京中醫學院教授王綿之,湖北省中醫學會理事長、湖北中醫學院教授李今庸,湖北省中藥專業委員會主任陳緒綸教授等關懷和指導,併為本書題詞,在此向他們表示崇高的謝意。
由於時間倉促,工作繁忙,難免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同仁賜教,以便進一步修訂提高。
1993年3月
白話文:
[前言]
藥物,是醫生們對抗疾病的重要武器,因此醫學與藥學是相互依存且不可分割的。數千年的歷史中,中醫藥在我國人民與疾病的搏鬥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保障了整體民族的健康,故此中藥學在我國醫學史上佔據了重要位置。本人在四十餘年的中醫藥工作實踐中,深刻認識到中藥製造品質的重要性。
中國藥物的加工處理,起源很早。傳說神農氏嘗試各種草藥,一天之內遭遇七十次中毒,這使得人們開始非常重視藥物的使用。雷公的藥物加工方法,為後世的藥物處理鋪平道路,其詩歌描述:“芫花本有利水功效,若非經醋處理則無法發揮……地榆是止血良藥,但若不去除根梢,則無法保持其紅色。”由此可見,中藥必須經過適當的加工和處理,否則不僅對病情無助,反而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加工方法的恰當與否,直接影響藥物的性能和療效。
為了繼承並發揚中藥加工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確保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將多年從師學習的經驗,結合相關書籍,編寫了《實用中藥炮製學》。此書在市衛生學校和中藥進修班講授後,由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及相關報刊內部印製,並受到湖北、廣東、山東、江西、四川、安徽、遼寧、河北、天津、上海等省、市相關單位和個人的高度關注,內部印製的三千冊已全部售罄。
許多讀者稱讚此書“對提升中藥品質和中藥專業人員的素質,培養中藥事業的接班人起到了積極作用,是中藥炮製的優秀教材”。為了滿足廣大中藥工作者的需求,決定公開出版。
全書分為總論和各論兩大部分。總論部分主要參照高等學校的中藥加工教材,介紹中藥加工的起源和發展、加工的意義和目標、加工的依據及其對藥物成分的影響、常用的輔料、藥物的儲存、加工的古今分類方法等知識,重點介紹現代常見的加工方法,包括修制、切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他製法。
各論部分介紹前人的經驗和我們在工作中的心得,具體介紹三百多種常用中藥的加工方法。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臺灣中國醫葯學院董事長陳立夫先生題寫書名,中國中醫葯學會副會長、北京中醫學院教授王綿之,湖北省中醫學會理事長、湖北中醫學院教授李今庸,湖北省中藥專業委員會主任陳緒綸教授等人的關心和指導,他們都為本書題詞,在此向他們表達深深的感謝。
因時間緊迫,工作繁忙,書中難免存在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同行指正,以便進一步修訂和提升。
199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