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製》~ (51)
(51)
1. 沙參
『來源』本品為桔梗科植物輪葉沙參的乾燥根。
『常用名』南沙參。
『產地』湖北、安徽、江蘇、浙江、河南。
『採收季節』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去雜質,冬春季用溫水搶洗,夏秋季用冷水搶洗,撈入筐內,上蓋濕布,次日取出,切橫片1分厚。如鮮品,當時颳去表皮,用冷水搶洗,撈起濾乾水分,切橫片1分厚曬乾。
『用量』9~18克。
『貯存』裝缸內或箱內加蓋,防潮及蟲蛀。
白話文:
【沙參】
來源:沙參是來自桔梗科一種叫做輪葉沙參的植物,我們使用的是它的乾燥根部。
常用名稱:南沙參。
產地:主要在湖北、安徽、江蘇、浙江、河南這些地方可以找到。
採收時間:通常是在秋季進行採集。
加工方式:首先要去除所有雜質,冬季和春季時,會用溫水快速清洗,夏季和秋季則改用冷水。清洗後,放入籠子裡,上面覆蓋濕布,第二天再拿出來,切成一分厚的橫片。如果是新鮮的沙參,當場就會颳去表皮,用冷水清洗,然後撈起瀝乾,同樣切成一分厚的橫片,再曬乾。
使用量:一般使用9至18克。
儲存方式:應該放在缸內或是箱子內,蓋好蓋子,防止潮濕和蟲蛀。
2. 竹節參
『來源』本品為五加科植物竹節參的乾燥根莖。
『常用名』竹節七。
『產地』雲南、四川、湖北、貴州等地。
『採收季節』冬春採挖。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半分厚片,曬乾。
『用量』9~15克。
『貯存』裝箱內,防潮,防蟲蛀。
白話文:
【來源】此藥材是從五加科一種叫做竹節參的植物中,取出其根莖部分並經過乾燥處理而得。
【常用名】這種藥材又常被稱為竹節七。
【產地】主要在中國的雲南、四川、湖北和貴州等地方可以找到。
【採收季節】最佳採集時間為冬季至春季。
【炮製方法】首先去除其中的雜質,然後清洗乾淨,使其充分吸收水分後,切成約半分厚的片狀,最後進行曬乾。
【用量】一般使用量為9至15克。
【貯存】應保存於箱子內,防止濕氣和蟲害。
3. 三七
『來源』本品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乾燥根。
『常用名』田三七、廣三七、參三七。
『產地』雲南、廣西、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秋冬兩季採挖。
『炮製方法』四季用冷水洗凈泥沙,每斤藥加水3兩,放入鋼鍋內煮,常翻動,待水吸盡後取出,攤至八成乾,投入缸內,加蓋濕布,潤透取出,切成半分厚頂頭片曬乾,也可打碎及研粉用。
『用量』3~6克。
『貯存』裝缸內或木箱,藥粉裝入瓶內加蓋,防潮、防蟲蛀。
白話文:
【來源】此藥物是由五加科植物「三七」的乾燥根製成。
【常用名稱】田三七、廣三七、參三七。
【產地】主要在中國雲南、廣西、湖北等地區生產。
【採收時間】於每年的秋冬兩季進行採挖。
【製造方法】一年四季都可用冷水清洗乾淨三七上的泥沙,每斤藥材加入約3兩的水,然後放入鋼鍋中烹煮,期間需頻繁翻動,直到水分被完全吸收後再取出,攤開晾至約八成乾,接著放入缸內,覆蓋上濕布使其充分吸收濕氣,之後取出切片,厚度約半分,再曬乾即可。此外,也可以選擇研磨成粉末使用。
【建議用量】每次使用3~6克。
【儲存方式】可存放於缸內或木箱中,若為藥粉則應裝瓶密封,以防止受潮和蟲蛀。
4. 黃精
『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黃精、囊絲黃精或滇黃精的乾燥根莖。
『常用名』山薑、黃雞菜。
『產地』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等地。
『採收季節』春秋兩季採挖。
『炮製方法』洗凈去雜質,撈入甑內或蒸籠內,放鍋中蒸6~8小時,注意鍋中加水,蒸至黃黑色揉軟為度,曬乾。再放甑內或蒸籠內復蒸一次,取出曬至八成乾,投入缸內,加蓋濕布,潤透取出,切成1分厚橫片,攤簸箕內,日曬夜露,以乾為度。若取其增強補脾,則用蜜或黑砂糖炙,每斤藥用蜂蜜或黑砂糖3兩,加水溶化,撒入藥內拌勻,吸盡後取出,放蒸籠內蒸至原氣升起後1小時,取出曬乾。
『用量』15~30克。
『貯存』裝入缸內或箱子,應蓋嚴,防蛀,防潮。忌鐵器。
白話文:
【黃精】
來源:這個產品來自百合科的三種植物—黃精、囊絲黃精和滇黃精的乾燥根莖。
常用名稱:山薑、黃雞菜。
產地:主要在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等地方產出。
採收季節:通常在春季和秋季進行採挖。
炮製方法:首先清洗去除雜質,然後放入蒸籠或蒸鍋中,加水蒸煮6到8小時,要確保蒸到顏色變為黃黑色且柔軟。然後晾乾,再次放入蒸籠或蒸鍋中蒸一次,取出後曬至八成乾,放入缸內,覆蓋濕布,使其完全吸收濕氣,再切成一分厚的橫片,白天曬太陽,晚上露在外面,直到乾燥為止。如果希望增加補脾的效果,可以用蜂蜜或黑砂糖炒製,每斤藥材用3兩蜂蜜或黑砂糖,加水溶解後撒入藥材中拌勻,待藥材吸盡糖液後取出,放入蒸籠蒸至藥材散發原有氣味後一小時,然後取出曬乾。
用量:一般使用量為15到30克。
貯存:應該裝入密封的缸或箱中,以防蟲蛀和受潮,避免使用鐵器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