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製》~ (22)
(22)
1. 草果
草果仁為薑科植物草果的乾燥成熟果實,主要產於雲南、廣西、貴州等地,採收期在每年9到11月。
使用時需將草果去殼取仁。炮製方法多樣:
- 清炒: 將果仁炒至焦黑色,可減少油質,降低烈性。
- 薑汁炒: 為增強健胃功效,用生薑汁拌炒(比例為果實1斤,生薑1兩),邊灑邊炒至黃黑色發泡。
- 鹽水炒: 若要使其入腎,則用鹽水拌炒(比例為藥材1斤,鹽10克),炒至枯乾。
建議用量為3~9克,並儲存在陰涼乾燥處的鐵箱內,加蓋保存。
白話文:
【草果】
-
來源:草果是來自薑科一種植物的乾燥成熟果實。
-
常用名稱:草果仁。
-
主要產地:主要在中國雲南、廣西和貴州等地生產。
-
採收時間:一般在每年的9月至11月採集。
-
炮製方式:先去除果殼取出果仁,然後在鍋中熱炒至果仁呈焦黑色。這種清炒的方式可以減少果仁中的油脂含量,降低其烈性。如果要增強其健胃效果,則可以用生薑汁炒制(每斤草果配一兩薑),邊炒邊灑薑汁,直至果仁呈現黃黑色且開始起泡即可。如需草果對腎臟的調理作用,則可用鹽水炒制(每斤草果配10克鹽),炒至草果枯萎即可。
-
使用量:一般使用3至9克。
-
貯存方式:應裝在鐵箱中密封保存,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
2. 肉豆蔻
肉豆蔻(玉果、內果、五果、煨肉果)是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乾燥種仁,主要產自南洋群島一帶,夏秋冬三季皆可採收。
炮製方法是將肉豆蔻洗淨,用麵粉包裹成結實的餅狀,放入火灰中煨烤至麵皮焦黑。取出剝去麵皮後切片使用。
另一種炮製方式是將煨烤後的肉豆蔻研磨成細末,用粗草紙反覆攤曬吸油,直到吸淨油分,製成「玉果霜」。
常用劑量為3~9克,需裝入缸內加蓋保存,以防潮防蟲。
白話文:
【肉豆蔻】
-
來源:此藥材來源於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乾燥種仁。
-
常用名稱:玉果、內果、五果、煨肉果。
-
產地:主要產自南洋羣島一帶。
-
採收季節:夏、秋、冬三季皆可採收。
-
炮製方法:首先將藥材洗淨,然後用麪粉調製成餅狀,需確保結實,將肉豆蔻包入餅中,置於火灰中煨烤至麪餅呈焦黑狀態。取出後剝去麪皮,切片備用。若要製作玉果霜,則需將煨制後的玉果研磨成細末,放置於粗草紙上攤開晾曬,以此吸取其中的油分,反覆多次直到油分完全被吸收爲止。
-
用量:建議使用量爲3至9克。
-
貯存:應裝入密封缸中,加蓋保存,以防潮氣和蟲害。
3. 砂仁
砂仁,本品為薑科植物陽春砂或海南砂乾燥成熟的果實,又名西砂仁、細砂仁、砂米、白砂仁、奎砂仁。
主要產地在越南、泰國、緬甸、印尼及中國廣東陽春等地,採收季節為每年9至10月。
炮製方法:先篩去灰塵、揀去雜質並打碎;若要溫中止嘔,可用薑汁炒至焦黃色(每斤藥材用生薑24克);若要補腎,則可用鹽水炒至微乾(每斤藥材用鹽6克)。
建議用量為每次3至9克。
儲存時應裝入白鐵箱內加蓋,以防潮。
白話文:
【砂仁】
-
「來源」此藥材來自薑科植物中的陽春砂或海南砂,使用的是它們乾燥後成熟的果實。
-
「常用名」在不同地區或場合,砂仁又稱為西砂仁、細砂仁、砂米、白砂仁、奎砂仁。
-
「產地」主要產自越南、泰國、緬甸、印度尼西亞,以及中國的廣東省和陽春等地。
-
「採收季節」通常在每年的9月至10月期間進行採收。
-
「炮製方法」首先需篩除灰塵,挑選出雜質,然後將其搗碎。如果要用於溫中止嘔,則需用薑汁炒制(每1斤藥材,需使用生薑24克),炒至呈焦黃色即可。如需增強補腎效果,則應用鹽水炒制(每1斤藥材,需使用鹽6克),炒至微幹為宜。
-
「用量」一般使用量為3至9克。
-
「貯存」應存放於密封的白鐵箱內,以防止潮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