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製》~ (23)

回本書目錄

(23)

1. 益智

益智仁為薑科植物益智的乾燥成熟果實,主要產於廣東、廣西等地,於每年7至9月採收。

炮製方法為將益智以鹽水拌炒至微黃,此舉旨在引藥入腎,同時緩和藥性刺激,使其溫和而不燥熱,避免損傷腎臟。

一般用量為3至9克,並建議以鐵箱加蓋儲存。

白話文:

【益智】

  • 「來源」此藥材來自薑科一種名為「益智」的植物之乾燥成熟果實。

  • 「常用名」一般稱之為益智仁。

  • 「產地」主要在廣東省各處及廣西省等地方生產。

  • 「採收季節」通常於每年的7月至9月期間進行採集。

  • 「炮製方法」首先,將益智仁放入鍋中,再使用鹽水炒制(每斤藥材配六克鹽,溶於一兩水中)。炒制過程中,邊炒邊倒入鹽水,直至益智仁呈現淡黃色即可。炒制後的益智仁能更易被腎臟吸收,並能減輕其刺激性,使藥性溫和而不燥烈,避免對腎臟造成傷害。

  • 「用量」每次使用的量約在3至9克之間。

  • 「貯存」最好儲存在鐵箱中並蓋緊蓋子。

2. 芥子

白芥子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乾燥種子,又名黃芥子。主要產地在河南、安徽、江西、湖北等地,於每年6至8月採收。

使用前需將原藥材去除雜質,為了減少刺激性並增強溫胃化痰的效果,可放入鍋中炒至深黃色。 建議用量為3至9克。儲存時,應裝入鐵箱內加蓋,以防蟲蛀。

白話文:

【芥子】

  • 「來源」這個藥材來自於十字花科一種叫做白芥的植物,我們使用的是它的乾燥種子。

  • 「常用名」它有兩個常見的名字,分別是白芥子和黃芥子。

  • 「產地」主要在中國的河南、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區生產。

  • 「採收季節」通常是在每年的6月至8月進行採收。

  • 「炮製方法」首先,需將原料清除掉所有的雜質。為了降低其刺激性,並增強其溫胃化痰的功效,會將它們放入鍋中炒至深黃色。

  • 「用量」一般使用的劑量為3至9克。

  • 「貯存」應將其裝入鐵箱並蓋好,以防止蟲害。

3. 檳榔

檳榔為棕櫚科植物的乾燥成熟種子,別名花檳榔、花大白、大白、海南子、花太白,產於華南各地。

採收期為每年10月至隔年1月。

炮製方法:洗淨灰塵後浸泡,期間需換水,泡透後撈起濾乾水分,切片或刨片,於通風處涼乾。炒檳榔則是將檳榔片放入鍋中,以文火炒至變色,此舉可緩和藥性,有助消化及消積行水。

常用劑量為3~9克。

應儲存于加蓋的木箱中。

白話文:

【檳榔】

  • 來源:這一種品項源自於棕櫚科植物檳榔的乾燥成熟種子。

  • 常用名稱:花檳榔、花大白、大白、海南子、花太白。

  • 產地:主要在華南各地都有生產。

  • 採收時間:一般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1月進行採收。

  • 炮製方式:首先清洗掉表面的灰塵,然後根據當時的氣溫來換水浸泡,避免發臭,直到完全浸泡透徹,再撈出瀝乾水分,切成橫片或刨片,放在通風的地方晾乾。若要炒檳榔,則將藥片放入鍋中,用小火炒至顏色改變,取出後,其性質會變得更溫和,有助於消化及消除積食和利尿。

  • 使用量:一般使用量為3到9克。

  • 貯存方式:應裝入木箱中,並蓋上蓋子保存。

4. 荔枝核

荔枝的乾燥成熟種子,來源於無患子科植物荔枝。主要產於廣東、廣西、福建等地,採收期在每年的6~7月。

炮製方法可分為兩種:

  • 溫中行氣、散寒止痛: 將荔枝種子炒至黃黑色。
  • 引藥入腎: 以鹽水炒製(每斤藥材用15克鹽溶於50毫升水中),炒至黃色。

建議用量為6~9克,貯存時應裝入木箱並加蓋,以防蟲蛀。

白話文:

【來源】此品是從無患子科植物荔枝中取得的乾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我們常稱之為荔枝。

【產地】主要產自中國的廣東、廣西和福建等省份。

【採收季節】通常在每年的6月至7月間進行採收。

【炮製方法】首先,挑選出種子中的雜質,然後篩去附著的灰塵。為了達到溫暖中焦,促進氣血運行,散發寒氣,緩解疼痛的效果,會將種子放入鍋中炒至呈黃黑色。如果目的是使藥物更易被腎臟吸收,則會使用鹽水炒製(每1斤藥材,需用15克鹽溶於1兩水中),炒至種子呈現黃色即可。

【用量】一般每次使用量為6至9克。

【貯存】應儲存在木箱中,並蓋上蓋子,以防蟲害。

5. 木蝴蝶

木蝴蝶是紫葳科植物的乾燥成熟種子,又名玉蝴蝶、千張紙、千層故紙、白故紙,主要產於廣西、雲南,冬季採收。

炮製方法為抖泡後篩去灰塵雜質,直接備用。若要使其藥效針對腎臟,則需用鹽水炒至淡黃色。

常用劑量為3~9克,儲存時需裝入鐵箱內,加蓋防潮防塵。

白話文:

【來源】此藥材是從紫葳科一種叫做「木蝴蝶」的植物中,取出其乾燥且成熟的種子。

【常用名】除了「木蝴蝶」,它還有其他幾個稱呼,像是「玉蝴蝶」、「千張紙」、「千層故紙」、「白故紙」。

【產地】主要在中國的廣西和雲南地區生產。

【採收季節】這種藥材通常在冬季進行採收。

【炮製方法】首先,要將藥材抖動使其產生泡泡,然後篩去附著的灰塵,再挑選出其中的雜質,這樣就準備好了。如果想要讓它對腎臟有作用,可以用鹽水炒製(每斤藥材用10克鹽,溶解在1兩的水中),一邊炒一邊灑上鹽水,直到藥材呈現淡黃色即可。

【用量】一般使用的劑量為3到9克。

【貯存】為了防止潮濕和灰塵,應該將其裝在鐵箱內保存,並蓋好蓋子。

6. 黑故子

補骨脂是豆科植物的乾燥成熟果實,又名黑故了、吉故子、故子。主要產於四川、河南、陝西等地,於秋冬兩季採收。

炮製時,先去除雜質,再以鹽水(每斤藥用鹽12克,化水2兩)拌炒至發香乾燥。鹽炒的目的在於增強其補腎與行氣的功效。

常用劑量為3~9克,應以木箱加蓋貯存。

白話文:

【來源】這個產品源自豆科植物「補骨脂」的完全成熟的乾燥果實。

【常用名稱】黑故子、吉故子、故子、補骨脂。

【產地】主要在四川、河南、陝西等省份生產。

【採收季節】一般在秋季和冬季進行採收。

【加工方式】首先去除原料中的所有雜質,然後放入鍋中,每斤藥材使用12克鹽,溶解於2兩水中,一邊炒制一邊澆入鹽水,直到藥材散發出香味並完全乾燥。鹽炒可以增加藥材補腎及促進氣血循環的功效。

【使用量】通常每次使用3至9克。

【儲存方式】應放置於木箱中,並蓋上蓋子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