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製》~ (21)
(21)
1. 款冬花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款冬的乾燥花蕾。
『常用名』冬花。
『產地』內蒙、陝西、甘肅、河南、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冬季採收。
『炮製方法』取原藥,揀去硬梗,篩盡灰塵。若取其增強潤肺,則用蜜炙,每斤凈藥用蜜4兩加少量水,炒至黃色取出攤冷,以疏鬆不粘手為度。
『用量』9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炙者裝磁缸內蓋嚴,防潮。
白話文:
【款冬花】
-
來源:這款藥材源自菊科一種名叫款冬的植物,我們使用的是它的乾燥花蕾。
-
常用名稱:冬花。
-
主要產地:內蒙古、陝西省、甘肅省、河南省、湖北省等地方都有生產。
-
採收時間:通常在冬季進行採收。
-
炮製方式:首先,挑選出原藥,去除硬梗,並篩除灰塵。如果希望增強其潤肺效果,可以使用蜜炙的方法,即每一斤淨藥加入四兩蜂蜜和少許水,炒至黃色後取出放涼,直至藥材變得疏鬆且不沾手。
-
使用量:一般建議使用量為9克。
-
貯存方式:未炙的藥材可放入箱內密封保存,而蜜炙過的藥材應放在磁缸內嚴密封蓋,以防潮濕。
2. 菊花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菊的乾燥頭狀花序。
『常用名』菊花、毫菊、杭菊、懷菊、甘菊。
『產地』安徽、浙江、河南懷慶、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霜降前採摘。
炮製方法;揀去葉柄雜質,篩盡灰塵。若取其降低寒性。用文火炒至微黃色。菊花炭,取凈藥投入鍋內,拌炒至焦黑色,炒炭適應於咯血症,取其止血。
『用量』3~9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必要時放硫磺箱內保存。
白話文:
【菊花】
來源:這種藥材來自菊科植物菊花的乾燥花序。
常用名稱:菊花、毫菊、杭菊、懷菊、甘菊。
產地:主要產自安徽、浙江、河南的懷慶地區以及湖北等地。
採收時間:在霜降前進行採摘。
加工方式:需挑選去除葉柄和雜質,並篩除灰塵。如果要減低其寒性,則使用小火炒至呈微黃色。製作菊花炭時,將乾淨的菊花放入鍋中炒至焦黑色,這種加工後的菊花適用於治療咯血癥狀,因其具有止血效果。
用法用量:一般使用量為3到9克。
儲存方法:應裝入箱內密封保存,必要時可放入有硫磺的箱子中以防蟲蛀或發黴。
3. 夏枯草
『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乾燥帶花的果穗。
『常用名』夏枯花、夏枯球。
『產地』長江中部各省。
『採收季節』6月採收。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用清水洗凈泥土,撈入筐內,濾乾水分,去根,切橫片3分長,曬乾。
『用量』9~15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
白話文:
【夏枯草】
-
來源:這一種藥材源自於脣形科植物夏枯草的乾燥且帶有花朵的果穗。
-
常用名稱:夏枯花、夏枯球。
-
主要產地:主要產自中國長江中游各省份。
-
採收時節:通常在每年的六月份進行採收。
-
加工方法:首先篩選去除掉雜質,然後用清水清洗乾淨附著的泥土,再將其放入筐內瀝乾水分,去掉根部,切成三分長的橫片,最後曬乾。
-
使用量:一般使用量為9至15克。
-
貯存方式:儲存時應放入箱內並蓋好蓋子。
4. 第七章 植物類果核類
5. 吳茱萸
『來源』本品為芸香科植物吳茱萸、石虎或疏毛吳茱萸的乾燥將近成熟果實。
『常用名』吳萸、吳於子。
『產地』四川、廣西、湖北、湖南等地。
『採收季節』4~5月採摘。
『炮製方法』揀去柄梗,篩盡灰塵,每10斤純藥用甘草半斤煎汁後,撈去甘草,加適量溫水倒入缸內或盆內,再將吳茱萸投入甘草水內,泡半小時,撈起濾乾水分,放簸箕內曬乾,以降低毒性。為減除燥性,則用清炒法,取泡好的吳萸,投入鍋內,用文火拌炒至顆粒裂開變焦黑色即可。
也可用鹽水炒,先取凈藥放盆內,用開水泡1小時,撈入簸箕內涼乾,再投入鍋內,每斤藥用15克鹽化水拌炒至發香氣取出,焙乾。還可用黃連水炒。
『用量』1~6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吳茱萸】
-
來源:這款藥材源自芸香科的三種植物:吳茱萸、石虎及疏毛吳茱萸,使用的部分是它們接近成熟的乾燥果實。
-
常用名稱:吳萸、吳於子。
-
產地:主要在四川、廣西、湖北、湖南等地方生產。
-
採摘季節:通常在4到5月份進行採摘。
-
炮製方法:首先去除果實中的枝梗,然後篩去灰塵。每10公斤的純淨藥材,使用半公斤的甘草煎煮成汁,將甘草撈出後,加入適量的溫水倒入容器中,再將吳茱萸放入甘草水中浸泡約半小時,然後撈起瀝乾水分,放在簸箕中曬乾,這樣可以降低其毒性。若要減少其燥性,可採用清炒的方式,將泡好的吳茱萸放入鍋中,以小火炒至果實裂開並轉為焦黑色即可。
另一種方式是用鹽水炒,先將藥材清潔乾淨放入盆中,用熱水浸泡約一小時,再撈出放置在簸箕中晾乾,然後放入鍋中,每公斤藥材搭配15克的鹽,加水拌炒至散發出香味,最後取出烘焙乾燥。另外,也可以使用黃連水來炒製。
-
使用量:一般建議的使用量為1到6克。
-
貯存方式:應裝在密封的箱子裡,避免受潮。
6. 大胡麻
『來源』本品為亞麻科植物亞麻的乾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胡麻子。
『產地』內蒙、東北、河北、河南、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8~10月採。
『炮製方法』篩凈灰塵及雜質,投入鍋內炒至炸出香味為度。
『用量』3~9克。
『貯存』裝木箱內加蓋,防潮,防蟲。
白話文:
【來源】這個產品是來自亞麻科植物中的亞麻,我們使用的是它們完全成熟的乾燥種子。
【常用名】胡麻子。
【產地】主要在內蒙古、東北地區、河北、河南、湖北等地有產。
【採收季節】通常在每年的8月至10月進行採收。
【炮製方法】首先將種子過篩,去除灰塵和其它雜質,然後放入鍋中炒制,直到炸出香氣為止。
【用量】一般使用量為3至9克。
【貯存】應將其裝入木箱並蓋好,以防潮濕和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