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製》~ (40)
(40)
1. 黨參
『來源』本品為桔梗科植物黨參的乾燥根。
『常用名』台黨參、潞黨參、炒黨參、紋黨。
『產地』陝西、山西、河南、甘肅、四川、湖北。
『採收季節』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將原藥揀去雜質,冬季用溫水搶洗,春夏秋用冷水搶洗,撈入筐內,上蓋濕布,次日取出去蘆,切頂頭片及馬蹄片,有切6分長橫筒,曬乾。若取其和中補氣,則用蜜炙,每斤藥片用蜜3~4兩,倒入鍋內,煉開,再投入藥片拌炒至金黃色,攤冷,以疏散不粘手為佳。若取其和脾健胃,則用米炒,每斤藥片用米3兩,投入鍋內,米藥同炒,至深黃色為度。
白話文:
黨參
來源: 黨參是桔梗科植物黨參的乾燥根。
常用名: 台黨參、潞黨參、炒黨參、紋黨。
產地: 陝西、山西、河南、甘肅、四川、湖北。
採收季節: 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
- 將黨參揀去雜質,冬季用溫水快速清洗,春夏秋用冷水快速清洗,撈入筐內,蓋上濕布,隔天取出,去掉蘆頭。
- 切成頂頭片、馬蹄片或六分長橫筒,曬乾。
- 若要取其和中補氣的功效,則用蜜炙。每斤黨參片用蜜三到四兩,倒入鍋內,熬至溶化,再將藥片加入拌炒至金黃色,攤涼,以疏散不粘手為佳。
- 若要取其和脾健胃的功效,則用米炒。每斤黨參片用米三兩,放入鍋內,米和藥一起炒,至深黃色即可。
也可用麥麩拌炒法和清炒法。
『用量』9~15克。
貯存:裝入缸內或木箱內,加蓋。此藥香甜最易生蟲,到4~8月是生蟲季節,應放硫磺箱內保存。
白話文:
可以使用麥麩拌炒法或清炒法進行處理。
用量為9至15克。
存儲方式:將藥材放入缸中或是木箱內,並加上蓋子。這種藥材有著濃鬱的甜味,非常容易生蟲,特別是在4月至8月期間為生蟲高峯期,因此應放在加入硫磺的箱內保存。
2. 明黨參
『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明黨參的乾燥根。
『常用名』牙黨、銀黨。
『產地』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
『採收季節』清明後採挖。
『炮製方法』鮮品:當時洗凈泥沙,颳去表皮,放蒸籠內蒸上汽1小時,取出攤晾後,切成1分厚橫片。乾品:冬季用熱水浸半小時,春、夏、秋季用溫水浸20分鐘,撈入筐內,上蓋濕布,悶潤1~2天取出切成1分厚橫片。曬乾或烘乾。
『用量』6~12克。
『貯存』裝入缸內或木箱內加蓋,防潮及蟲蛀。
白話文:
明黨參
來源:本品是傘形科植物明黨參的乾燥根。
常用名:牙黨、銀黨。
產地: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
採收季節:清明節過後採挖。
炮製方法:
- 鮮品:洗淨泥沙,刮去表皮,放進蒸籠蒸汽1小時,取出晾乾後切成1公分厚的橫片。
- 乾品:冬季用熱水浸泡半小時,春夏秋季用溫水浸泡20分鐘,撈出放入竹筐,蓋上濕布悶潤1到2天,取出後切成1公分厚的橫片。最後曬乾或烘乾。
用量:6到12克。
貯存:裝入缸或木箱,蓋好蓋子,避免潮濕和蟲蛀。
3. 丹參
『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丹參的乾燥根及根莖。
『常用名』紅丹參、紫丹參。
『產地』湖北、江西、湖南、河南、四川。
『採收季節』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洗凈,冬季用熱水搶洗,春季用溫水搶洗,夏秋季用冷水搶洗,撈入筐內,上蓋濕布,次日取出,切成2釐厚橫片,曬乾。若取其溫補,則清炒,將藥片投入鍋內,用文火炒微焦為度。若取其止血,則炒炭,將藥投入鍋內,炒至外表呈黑色為度。
『用量』9~18克。
『貯存』裝缸內或木箱加蓋,防潮及蟲蛀。
白話文:
丹參是唇形科植物丹參的乾燥根及根莖,又稱為紅丹參或紫丹參,主要產地包括湖北、江西、湖南、河南和四川。秋季採挖丹參,採收後要揀去雜質,洗淨,並根據季節用不同溫度的水搶洗,之後切成兩釐米厚的橫片,曬乾。若要溫補,則需用文火炒至微焦;若要止血,則需炒至外表呈黑色。每次使用9~18克,儲存時要裝入缸內或木箱,加蓋防潮防蟲蛀。
4. 玄參
『來源』本品為玄參科植物玄參的乾燥根。
『常用名』元參、黑玄參、黑參。
『產地』西南、華東、中南等地區均有栽培。
『採收季節』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去雜質洗凈。冬季用熱水浸半小時,春季用溫水浸20分鐘,夏秋季用冷水浸片刻,撈入缸內,上蓋濕布潤透,取出去蘆,切成2釐厚橫片或直片,曬乾或烘乾。
『用量』9~18克。
『貯存』裝缸內或木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玄參
來源: 本品為玄參科植物玄參的乾燥根。
常用名: 元參、黑玄參、黑參。
產地: 西南、華東、中南等地區均有栽培。
採收季節: 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
- 去除雜質,洗淨。
- 冬天用熱水浸泡半小時,春天用溫水浸泡20分鐘,夏秋季節用冷水浸泡片刻。
- 將玄參撈出放入缸內,用濕布蓋住使其充分潤透。
- 去除蘆頭,切成2釐米厚的橫片或直片。
- 曬乾或烘乾。
用量: 9~18克。
貯存: 裝入缸內或木箱內,蓋好,防潮。
5. 苦參
『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苦參的乾燥根。
『常用名』野槐、苦骨。
『產地』我國各省均產。
『採收季節』冬季採挖。
『炮製方法』鮮品:當時洗凈泥沙,濾去水分,切成2分厚橫片。乾品:洗凈,投入缸內,冬春季用熱水浸泡1~2小時,夏秋季用溫水浸1小時,撈入筐內,上蓋濕布潤透,切成2分厚橫片,曬乾或烘乾。
『用量』9~15克。
『貯存』裝缸內或木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苦參的中藥學介紹
來源: 苦參是豆科植物苦參的乾燥根。
常用名: 野槐、苦骨。
產地: 中國各地均有生產。
採收季節: 冬天採挖。
炮製方法:
- 鮮品: 採收後立即洗淨泥沙,濾乾水分,切成約 0.6 公分厚的橫片。
- 乾品: 洗淨後,放入缸內,冬季和春季用熱水浸泡 1 到 2 小時,夏季和秋季用溫水浸泡 1 小時,撈出放入筐內,蓋上濕布潤透,切成約 0.6 公分厚的橫片,曬乾或烘乾。
用量: 每劑 9 到 15 克。
貯存: 放置於缸內或木箱內,加蓋密封,防止受潮。
6. 太子參
『來源』本品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的乾燥塊根。
『常用名』孩兒參。
『產地』江蘇、湖北及山東。
『採收季節』元月採挖。
『炮製方法』去雜質,四季用冷水搶洗,曬乾備用。
『用量』9~15克。
『貯存』用紙包好,放石灰缸內或木箱內加蓋。
白話文:
孩兒參 中藥說明
來源: 本藥材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的乾燥塊根。
常用名: 孩兒參。
產地: 江蘇、湖北以及山東。
採收季節: 元月採挖。
炮製方法: 去除雜質,四季皆可用冷水快速清洗,曬乾備用。
用量: 每次9~15克。
貯存: 用紙包好,放置石灰缸內或木箱內加蓋。
7. 北條參
『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珊瑚菜的乾燥根。
『常用名』銀條參、北沙參。
『產地』山東、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夏季採挖。
『炮製方法』四季用冷水搶洗,撈入筐內,上蓋濕布,次日取出,切6分長片,曬乾備用。
『用量』9~15克。
『貯存』裝箱內。4~8月生蟲季節,放硫磺箱內保存。
白話文:
珊瑚菜的乾燥根,又稱銀條參、北沙參,產於山東、湖北等地。夏季採挖,以冷水清洗後,切成六分長片,曬乾保存。用量為九到十五克。保存時裝箱,四到八月生蟲季節,需放硫磺箱內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