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製》~ (46)
(46)
1. 火麻仁
大麻仁為桑科植物大麻乾燥成熟的果實,又名大麻仁,中國南北各省皆有種植。採收期在每年的9到10月。
炮製方法為:先將沙土及雜質篩除乾淨,再將鍋子燒熱,放入大麻仁炒至炸開,散發香味即可。
常用劑量為6到9克。
妥善貯存方式為:裝入罐內或缸內,並加蓋以防鼠害。
白話文:
【來源】這個藥材是來自於桑科的一種植物,叫做大麻,我們使用的是它的乾燥成熟果實。
【常用名】這種藥材常被稱作大麻仁。
【產地】在我們國家,從南到北的各省份都有栽種這種植物。
【採收季節】這種藥材一般在9月到10月間進行採收。
【炮製方法】首先篩除掉所有的沙土和雜質,然後將鍋加熱,把大麻仁放進去,炒到散發出香味就可以。
【用量】在使用時,一般的量約為6到9克。
【貯存】保存時,應該放在罐子或缸裡,並蓋上蓋子,以防老鼠侵擾。
2. 山藥
山藥,又名懷山藥、光山藥、薯蕷、光條、懷山,為薯蕷科植物山藥的乾燥根莖,主要產地在河南、山西、廣東、廣西、湖北、湖南等地,於冬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是先將山藥洗淨,根據季節浸泡於熱水或溫水中,使其潤透後切成薄片曬乾。
若欲增強健脾和胃之效,可採用米炒、土炒或麥麩炒的方式進行炮製。
- 米炒: 每斤山藥用三兩米炒至黃色。
- 土炒: 每斤山藥用半斤黃土粉炒熱後,投入山藥片拌炒至土色。
- 麥麩炒: 每斤山藥用三兩麥麩,待鍋中麥麩冒煙時放入山藥片拌炒至黃色。
山藥的建議用量為15~30克,貯存時應裝於鐵箱內加蓋,以防潮及蟲蛀。冬春季較適合切片,夏秋季切片則容易受潮腐蝕。
白話文:
【山藥】
來源:本品來自薯蕷科植物山藥的乾燥根莖。
常用名稱:懷山藥、光山藥、薯蕷、光條、懷山。
產地:主要產於河南、山西、廣東、廣西、湖北、湖南等地。
採收季節:在冬秋季節進行採挖。
炮製方法:首先將山藥清洗乾淨,春冬季節用熱水浸泡約2小時,夏秋季節則用溫水浸泡1小時,然後撈出瀝乾水分,放入缸內或瓷盆內,覆蓋上濕布,每天翻動使其均勻受濕,潤透後取出切成約1分厚度的斜片,再進行曬乾。如果要強調其健脾和胃的功效,有三種炒製方法:①米炒:每斤藥材使用3兩米一同炒至呈黃色;②土炒:每斤藥材使用半斤黃土粉,在鍋中先炒熱,再加入藥片一起拌炒至帶有土色;③麥麩炒:每斤藥材使用3兩麥麩,先將鍋燒熱,撒入麥麩待其冒煙時,放入藥片拌炒至呈現黃色即可。山藥最好在冬春季節切片,夏秋季節切片容易因潮濕而腐蝕。
用量:一般用量為15至30克。
貯存:應保存於鐵箱內並蓋緊,以防潮濕和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