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製》~ (3)
(3)
1. 第一章 炮製的起源和發展
(2)藥材不同入藥部位的研究:有些單位對藥材不同入藥部位(如:鉤藤的鉤與莖、枝,當歸的頭、身、尾,人參的參身與參蘆等)的作用及化學成分是否不同作了研究。初步認為:不同入藥部位亦無顯著差別,分別入藥沒有必要。
(3)關於藥物炮製去毒的研究:幾年來對毒藥的傳統炮製作了較系統的研究,初步探討了附子(包括烏頭、半夏、馬錢子、硫黃、甘遂等藥材)的炮製原理,證實了中藥炮製去毒是有科學意義的。
(4)關於藥物加輔料炮製的研究:分別對醋制(延胡索、甘遂、皂礬、自然銅)、酒制(黃芩、黃連、黃柏)、鹽制(澤瀉)、米泔水制(蒼朮)等輔料製作原理作了研究。結果有的是有科學道理的,有的則不然。
(5)關於藥物炒制的研究:對檳榔、黃柏、麥芽、谷芽、當歸、青皮、酸棗仁等藥材炒制前後,化學成分、藥理、臨床療效的變化,作了比較,認為炒制不同的藥材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為了適應中醫葯事業的發展,1959年中國中醫研究院創辦了中藥研究所。成都、北京、南京、上海、江西、湖北、遼寧、黑龍江等中醫學院先後成立了中藥系。他們把中藥炮製作為一門學科進行教學,均設有中藥炮製課。
上述情況說明:中藥炮製和其他事物一樣,是從社會實踐中發生和發展起來的。特別是建國以來,中藥炮製的生產技術和技術設備,以及科研、教學都得到了巨大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們一定要用現代科學知識來整理和研究中藥炮製的理論和技術,在社會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大搞技術革命,使中藥炮製逐步向機械化、電氣化發展。
白話文:
第一章 炮製的起源和發展
(2) 研究人員針對藥材不同部位的藥用價值和成分差異進行了探討,例如鉤藤的鉤、莖、枝;當歸的頭、身、尾;人參的參身與參蘆等。初步研究結果顯示,不同部位的藥效差異並不明顯,因此區分使用並無必要。
(3) 近年來,對傳統中藥炮製去毒方法進行了較系統的研究,例如附子(包括烏頭、半夏、馬錢子、硫黃、甘遂等)的炮製原理。研究證實,中藥炮製去毒具有科學依據。
(4) 研究人員對不同輔料炮製方法的原理進行了探究,例如醋制(延胡索、甘遂、皂礬、自然銅)、酒制(黃芩、黃連、黃柏)、鹽制(澤瀉)、米泔水制(蒼朮)等。結果顯示,有些方法具有科學道理,有些則不然。
(5) 研究比較了檳榔、黃柏、麥芽、谷芽、當歸、青皮、酸棗仁等藥材在炒制前後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和臨床療效的變化。結果表明,不同藥材的炒制效果差異很大。
為配合中醫藥事業發展,1959年中國中醫研究院成立了中藥研究所,成都、北京、南京、上海、江西、湖北、遼寧、黑龍江等多家中醫學院也陸續設立了中藥系,將中藥炮製列為一門獨立學科進行教學,開設中藥炮製課程。
綜上所述,中藥炮製如同其他事物一樣,是從社會實踐中產生並發展起來的。建國以來,中藥炮製的生產技術、設備、科研和教學都得到了長足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們必須運用現代科學知識來整理和研究中藥炮製的理論和技術,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積極推動技術革新,使中藥炮製逐步實現機械化、電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