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來送、劉榮祿

《中藥炮製》~ (2)

回本書目錄

(2)

1. 第一章 炮製的起源和發展

明代在藥物方面更有輝煌的成就。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專列“修治”一項。《本草綱目》雖非炮製專著,但所載炮製方法,極大部分仍為今天藥學界所遵循。此外,繆希雍的《炮炙大法》是一部論述炮炙的專著。它依據藥物類別,分成水、火、土、金、石、草、木等十四都,敘述了四百多種藥物的炮製方法。從內容來看,對於炮炙法的記載,在前人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發揮。

明代在李時珍《本草綱目》之前,有陳嘉謨的《本草蒙筌》,對炮製問題作了概括性的總結。他說,“製藥貴在適中,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氣味反失。火制四:煅、炮、炙、炒也;水制三:漬、泡、洗也;水火共制二:蒸、煮二者焉。製法雖多,不離於此。

”他提出了炮製的總要求,闡明瞭炮製的作用,如酒制升提,薑制發散,入鹽走腎而軟堅,用醋註肝而住痛,童便制除劣性而降下,米泔制去燥性而和中,乳制潤枯生血,蜜制甘緩益元,麥麩皮製抑酷性勿傷上路,陳壁土製借土氣以補中焦,烏豆湯、甘草湯制可解毒,致令平和。”這些理論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導中醫、中藥的實踐。

到清代,對於藥物的研究,大多致力於藥物的臨床應用,炮製方法只附載於各家本草中。從鴉片戰爭到解放前夕的一百多年中,由於帝國主義的入侵,使中國陷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中醫葯學遭受到歧視和排斥,得不到應有的發展。中醫葯事業受到嚴重摧殘,處於奄奄一息的境地。中藥炮製在舊社會的遭遇也不例外。

解放後,中醫葯在黨的中醫政策的光輝照耀下,獲得了空前未有的發展,與中醫中藥不可分割的中藥炮製也得到黨的重視,所以各地的炮製經驗,得以相互交流,炮製方法和技術得以迅速提高。

各地將長期以來所積累的炮製經驗進行了總結,制訂了地區性的中藥炮製規範。在編著中國藥典時,又根據各地的炮製經驗,通過全國中醫葯人員反覆討論,把我國的傳統經驗,分別載入藥典中,作為一種法定的形式固定下來,成為炮製工作的依據。衛生部中醫研究院等單位編寫了《中藥炮炙經驗集成》,這給中藥炮製的技術交流和科研工作提供了豐富的、寶貴的資料。

為了探索中藥材炮製後所起的變化,1954年以來,全國各地有關科研單位,先後通過化學、藥理、臨床等途徑,對150多種中藥材進行了下列幾方面探索性的研究。

(1)浸泡對藥材質量的影響研究:通過對檳榔等藥材的炮製研究,發現某些主要成分由於浸泡有所損失,證明不適當的浸泡方法,對藥物質量是有影響的。天津市藥材公司等單位根據藥材的特點,分別採用“噴淋滋潤法”、“少泡多潤法”、“泡透水盡法”,對傳統的浸泡軟化方法加以逐步改進,取得較好效果。

白話文:

第一章 炮製的起源和發展

明朝在藥物研究方面取得了輝煌成就。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單獨列出“修治”一項,雖然《本草綱目》並非炮製專著,但書中記載的大部分炮製方法至今仍為藥學界所沿用。此外,繆希雍的《炮炙大法》是專門論述炮製的著作,它根據藥物種類,分為水、火、土、金、石、草、木等十四類,詳細記載了四百多種藥物的炮製方法,在前人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之前,陳嘉謨的《本草蒙筌》已對炮製方法作了概括性總結。他指出,炮製藥物關鍵在於掌握火候,不到位則難以發揮藥效,過度則會損傷藥性。他將炮製方法歸納為:火制四法(煅、炮、炙、炒);水制三法(漬、泡、洗);水火共制二法(蒸、煮)。他認為各種炮製方法都離不開這九種基本方法。 他還闡述了不同炮製方法的作用,例如:酒制可以提升藥效,薑制可以促進藥物發散,鹽制可以軟堅散結並作用於腎經,醋制可以止痛並作用於肝經,童便制可以去除藥物不良成分並促進排泄,米泔水制可以去除藥物燥性並和中,乳制可以滋潤、生血,蜜制可以使藥物甘緩並滋補元氣,麥麩皮制可以減弱藥物的峻烈性,避免損傷上焦,陳壁土制可以利用泥土之氣補益中焦,烏豆湯、甘草湯制可以解毒,使藥性平和。這些理論至今仍指導著中醫中藥的實踐。

清朝時期,藥物研究多集中於臨床應用,炮製方法則主要記載於各家本草書籍中。從鴉片戰爭到解放前夕的一百多年裡,由於西方列強侵略,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醫藥學受到歧視和排斥,發展受阻,中醫藥事業幾乎瀕臨絕境,中藥炮製也同樣遭受打擊。

解放後,在黨的中醫政策支持下,中醫藥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與中醫中藥密不可分的炮製技術也受到重視,各地炮製經驗得以交流,炮製方法和技術迅速提升。

各地總結了長期積累的炮製經驗,制定了地區性的中藥炮製規範。在編寫《中國藥典》時,又根據各地經驗,經過全國中醫藥工作者反覆討論,將傳統經驗以法定形式載入藥典,作為炮製工作的依據。《中藥炮炙經驗集成》的編寫,也為中藥炮製技術交流和科研提供了寶貴資料。

為探究中藥材炮製後的變化,1954年以來,全國各地科研單位運用化學、藥理、臨床等方法,對150多種中藥材進行了探索性研究。

(1)浸泡對藥材質量的影響研究:通過對檳榔等藥材的研究,發現某些主要成分因浸泡而有所損失,證明不當的浸泡方法會影響藥材質量。天津市藥材公司等單位根據藥材特性,改進傳統浸泡軟化方法,分別採用“噴淋滋潤法”、“少泡多潤法”、“泡透水盡法”,取得了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