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製》~ (45)
(45)
1. 使君子
『來源』本品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乾燥果實。
『常用名』君子仁、君子肉、君子。
『產地』四川。
『採收季節』9~10月採收。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篩去灰塵,同時打碎。若取健其胃作用,將鍋燒熱,投入使君子,炒至有香味為度。
『用量』6~12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及蟲蛀。
白話文:
【使君子】
-
「來源」此藥材來自使君子科一種植物,稱為使君子,它的乾燥果實被用作藥材。
-
「常用名」它還有其他幾個常用的名稱,包括君子仁、君子肉和君子。
-
「產地」主要在中國的四川省生產。
-
「採收季節」每年的九月至十月是採收這種藥材的最佳時期。
-
「炮製方法」首先,需去除其中的雜質,然後篩掉灰塵,並打碎果實。如果要增強對胃部的滋補效果,可以將鍋預熱,放入使君子,炒至散發出香味即可。
-
「用量」通常的使用劑量為六至十二公克。
-
「貯存」為了防止潮濕和蟲害,應將使君子儲存在封閉的箱子內。
2. 白果
『來源』本品為銀杏科植物銀杏乾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銀杏。
『產地』四川、廣西、河南、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9~10月採收。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篩去灰塵,用時打碎:若取溫肺益氣,即炒白果投入鍋內,用砂炒至其殼炸裂,取出篩去洗凈後以木棒打碎,取仁即得。
『用量』6~9克。
『貯存』裝鐵箱內,加蓋防蟲。
白話文:
【來源】此藥材是從銀杏科的植物「銀杏」的乾燥成熟種子提取而來。
【常用名】銀杏。
【產地】主要產自四川、廣西、河南、湖北等地方。
【採收季節】通常在每年的9月至10月進行採收。
【炮製方法】先挑選去除掉雜質,再過篩除去灰塵。使用時,需將其打碎;如果要達到溫肺益氣的效果,可將銀杏放入鍋中,用砂子炒至其外殼爆裂,然後取出並篩洗乾淨,再用木棒敲碎,取得銀杏仁即可。
【用量】一般建議使用量為6至9克。
【貯存】應存放於鐵箱內,並蓋好蓋子以防蟲害。
3. 酸棗仁
『來源』本品為鼠李科植物酸棗的乾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棗仁。
『產地』河北、內蒙古、河南、山東、陝西、遼寧等地。
『採收季節』秋季出新。
『炮製方法』篩去灰塵,簸去硬殼,生用治膽熱,潤大腸。若取其酸溫收斂,則將棗仁投入鍋內用文火炒至焦香為度。若取其寧心安神用豬心血炒,每斤藥用豬心血2兩,拌入棗仁內,先用豬心血潤棗仁候其吸透,潤3~5小時吸乾後,將鍋燒熱,投入棗仁,炒至深黃色為度。
『用量』9克。
『貯存』裝鐵箱內加蓋,防潮濕及蟲蛀。
白話文:
【酸棗仁】
來源:此物為來自鼠李科一種名為酸棗的植物,採集其完全成熟的種子經乾燥處理而成。
常用名稱:棗仁。
產地:主要產自河北、內蒙古、河南、山東、陝西和遼寧等地。
採收季節:於秋季新果成熟時進行採摘。
炮製方法:首先,需過篩去除附著的灰塵,再挑選出堅硬的外殼並予以拋棄,生用可治療膽熱,對潤滑大腸有幫助。若要利用其酸性且微溫的收斂效果,應將棗仁放入鍋中,用小火炒至散發焦香味即可。如需達到安定心神的作用,則應使用豬心血炒制,一斤藥材需搭配二兩豬心血,將豬心血與棗仁充分拌勻,待棗仁吸收完畢後,放置約三到五小時使其自然風乾,然後在鍋熱時加入棗仁,炒至呈深黃色即完成。
用量:一般建議每次使用量為9克。
貯存:應將其密封於鐵盒中,避免潮濕環境和防止蟲害侵蝕。
4. 芡實
『來源』本品為睡蓮科植物芡的乾燥成熟種仁。
『常用名』雞頭包、剪芡、北芡實、蘇芡實。
『產地』江蘇、安徽、山東、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9~10月採收。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和硬殼,若取其治慢性泄瀉,將鍋燒熱撒入麥麩,候冒煙時投入芡實,炒至黃色為度。
『用量』9~12克。
『貯存』裝鐵箱內加蓋,防潮及蟲蛀。
白話文:
【芡實】
來源:本品來自睡蓮科植物芡的成熟乾燥種子。
常用名稱:雞頭米、剪芡、北芡實、蘇芡實。
產地:主要在江蘇、安徽、山東、湖北等地方生產。
採收時間:通常於9月至10月間進行採收。
炮製方式:首先去除掉雜質和堅硬的外殼,如果要治療慢性腹瀉,需先將鍋預熱,然後撒入麥麩,等到開始冒出煙時,再加入芡實進行炒製,直至芡實變成黃色即可。
使用量:一般用量為9至12公克。
保存方法:應儲存在鐵箱內並緊密蓋上蓋子,以防止受潮及避免昆蟲蛀蝕。
5. 甘草
『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甘草、脹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乾燥根及根莖。
『常用名』炙草、樸草、甘草節、甘草粉、國老。
『產地』內蒙、新疆、甘肅、青海等地。
『採收季節』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去雜質,冬春季用熱水稍浸片刻,夏秋季用溫水洗,撈入筐內上蓋濕布,使其潤透。如有硬者,再灑上水,潤透取出切2釐厚斜片曬乾。若取其溫中健脾,則用蜜炙,每斤藥用蜜半斤,放鍋內煉開,投入藥片拌炒至金黃色,不粘手為度。
『用量』3~9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蜜炙用瓷缸貯存。
白話文:
【甘草】
來源:本品來自豆科植物中的甘草、脹果甘草或光果甘草,使用的是這些植物的乾燥根和根莖部分。
常用名稱:炙草、樸草、甘草節、甘草粉、國老。
產地:主要在內蒙古、新疆、甘肅、青海等地方生產。
採收季節:通常在秋季進行採收。
炮製方法:首先去除雜質,冬季和春季時用熱水稍微浸泡一會兒,夏季和秋季則用溫水清洗,然後撈起放入籃子裡,上面蓋上濕布,讓它們充分吸收水分。如果有些較硬的部分,可以再灑些水,待充分吸水後取出,切成約2釐米厚的斜片,然後曬乾。如果要利用其溫中健脾的效果,則需用蜂蜜炒製,每斤藥材用半斤蜂蜜,先將蜂蜜在鍋中熬煮至沸騰,然後加入藥片拌炒至呈金黃色且不粘手即可。
用量:一般使用量為3至9克。
貯存方式:保存時應放入箱內並蓋好蓋子,以防潮濕,蜂蜜炒製的甘草則需用陶瓷缸保存。
6. 山豆根
『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柔枝槐的乾燥根莖。
『常用名』豆根、廣豆根。
『產地』廣東、廣西、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夏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去雜質洗凈,春冬季用熱水浸2~3小時,夏秋季用溫水浸1~2小時,撈入篩內,上蓋濕布,潤透取出,切斜片半分厚,曬乾。配方時供口含用,亦可研末沖服。
『用量』3~12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山豆根】
-
來源:這一種藥材源自豆科的一種植物,叫做柔枝槐,使用的是它的乾燥根莖。
-
常用名稱:又被稱作豆根或廣豆根。
-
產地:主要在廣東、廣西以及湖北等地生產。
-
採收季節:一般在夏季或秋季進行採挖。
-
炮製方法:首先去除雜質並清洗乾淨,春冬季需用熱水浸泡2到3小時,而夏秋季則只需用溫水浸泡1到2小時。然後撈出放入篩子內,上面覆蓋濕布,使其充分吸收水分後取出,切成約半分厚的斜片,最後晾乾。在配製藥方時,可以作為口含使用,也可以研磨成粉後沖服。
-
使用量:一般用量為3至12克。
-
貯存方式:應儲存在封閉的箱子內,防止受潮。
7. 半夏(附京半夏、清半夏、薑半夏、鹽半夏、半夏曲)
『來源』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乾燥塊莖。
『常用名』法半夏、法夏。
『產地』湖北、四川、安徽、江西、河南等地。
『採收季節』4月採挖。
『炮製方法』春夏秋季一般不制半夏,到立冬後,才開始制半夏。製法:取生半夏10斤,篩去灰沙,倒入缸內,用清水浸泡,每日換水,漂至24天,撈入筐內,濾乾水份,投入缸內,加石灰粉五斤用木棍和勻,浸1夜,倒入籮筐放河水內洗凈石灰,濾乾水份,倒入缸內,再用皂角120克(用火煨過),生薑150克(切片),甘草150克,放鍋內同煎,取出攤冷,倒入缸內,加清水適量,漂2天,取出曬乾。春夏秋漂製法,時間應為10~15天,根據氣候而定,漂法同上。
另外,也可制半夏片,取漂半夏放入鍋內,每斤加明礬粉5克同煮,內無白心即可,取出曬至半乾,放入缸內,潤透取出,刨片曬乾。
『用量』3~9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來源】此藥物是從一種稱為半夏的天南星科植物的乾燥根莖取得。
【常用名】法半夏、法夏。
【產地】主要產自中國的湖北、四川、安徽、江西、河南等地。
【採收季節】通常在4月份進行採挖。
【炮製方法】一般在春夏秋季不會製作半夏,直到立冬後才開始。具體做法是:取10公斤的生半夏,先篩除灰塵與沙粒,然後倒入容器中,用清水浸泡,每天更換新水,持續24天後,將其撈出瀝幹,再次放入容器,加入5公斤的石灰粉,並使用木棍充分攪拌,浸泡一夜後,倒入篩子,在河水中清洗掉石灰,瀝乾水分,再倒入容器,另取120克已烤過的皁角,150克薑片,150克甘草,一起放入鍋中煎煮,煮好後冷卻,倒入容器,加入適量清水,浸泡2天,最後取出曬乾。春夏秋季若要製作,浸泡時間應為10-15天,具體時長視天氣而定,浸泡方式相同。
另外,還可製作半夏片,將已浸泡過的半夏放入鍋中,每公斤添加5克明礬粉一同煮,待中心不再呈現白色即可,取出曬至半乾,放入容器中使其完全吸收濕氣,再取出刨成薄片,曬乾。
【用量】一般使用量為3-9克。
【貯存】應裝入箱內,蓋上蓋子,防止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