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來送、劉榮祿

《中藥炮製》~ (34)

回本書目錄

(34)

1. 銀柴胡

『來源』本品為石竹科植物銀柴胡的乾燥根。

『常用名』銀胡。

『產地』寧夏、內蒙、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春秋兩季採挖。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冬季用溫水搶洗,春夏秋三季用冷水搶洗,撈入筐內,上蓋濕布,次日取出,切半分厚斜片,曬乾。若取其養陰,則用鱉血炒,製法與柴衚衕。

『用量』6~12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銀柴胡

來源 本品為石竹科植物銀柴胡的乾燥根。

常用名 銀胡。

產地 寧夏、內蒙古、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 春秋兩季採挖。

炮製方法 揀去雜質,冬季用溫水快速清洗,春夏秋三季用冷水快速清洗,撈入筐內,蓋上濕布,次日取出,切成半寸厚的斜片,曬乾。若要取其養陰功效,則用鱉血炒,製法與柴胡相同。

用量 6~12克。

貯存 裝入箱內並加蓋,防潮。

2. 前胡

『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白花前胡紫花前胡的乾燥根。

『常用名』信前胡、信胡、全胡。

『產地』江蘇、安徽、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春秋兩季採挖。

『炮製方法』去雜質,洗凈泥沙,春冬用溫水浸20分鐘,夏秋季用冷水浸10分鐘,撈入筐內,上蓋濕布,次日取出,切成2釐厚橫片,曬乾。

白話文:

本品是傘形科植物白花前胡或紫花前胡的乾燥根。

常用名稱有信前胡、信胡、全胡。

產地包括江蘇、安徽、湖北等地。

採收的季節為春秋兩季。

炮製方法是去除雜質,洗乾淨泥沙。春冬季用溫水浸泡20分鐘,夏秋季用冷水浸泡10分鐘,然後撈入筐內,蓋上濕布,次日取出,切成2釐米厚的橫片,然後曬乾。

3. 大薊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的乾燥地上部分。

『產地』江西、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清除雜質,洗凈,冬春季用溫水浸半小時,夏、秋季用冷水浸20分鐘,撈入筐內,上蓋濕布,次日取出,切成2~3分長橫片曬乾。若取其止血,則炒炭,將藥片投入鍋內,炒至外表黑色。

『用量』6~9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薊是一種菊科植物,藥用部位是其乾燥的地上部分。產地主要在江西、湖北等地,秋季採挖。炮製方法是清除雜質,洗淨,並依季節浸泡後切片曬乾。若要止血,則需炒至黑色。每次使用6~9克,存放時需防潮。

4. 虎杖

『來源』本品為蓼科植物虎杖的乾燥根莖及根。

『常用名』活血蓮、野黃芩。

『產地』南方各省均產。

『採收季節』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鮮根洗凈泥土,切成半分厚斜片。乾品,洗凈、投入缸內浸2~3天,撈入筐內,濾乾水份,上蓋濕布,次日取出,切片曬乾、規格同上。

『用量』6~12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虎杖

來源:本品為蓼科植物虎杖的乾燥根莖及根。

常用名:活血蓮、野黃芩。

產地:南方各省皆有生產。

採收季節: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

  • 鮮根:洗淨泥土,切成約半公分厚的斜片。
  • 乾品:洗淨,放入缸內浸泡2-3天,撈出置於竹筐內瀝乾水分,蓋上濕布,隔天取出,切片曬乾,規格與鮮根相同。

用量:6-12克。

貯存:裝入箱內並加蓋,防止受潮。

5. 遠志

『來源』本品為遠志科植物卵葉遠志的乾燥根。

『常用名』志肉、志通、小遠志、遠志筒。

『產地』山西、內蒙、河南、河北等地。

『採收季節』春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洗凈泥沙,撈入筐內,濾乾水份(如未去骨者、潤透抽去骨)放入缸內,每斤用甘草2兩煎水,倒入缸內與藥同浸2小時,撈起濾乾水,曬乾或烘乾。因去骨可除煩。甘草水浸能解毒。若取其潤肺,則用蜜炙,每斤藥用蜂蜜120克,將鍋燒熱,倒入蜜練開下藥,拌炒至金黃色,取出攤冷,以不粘手為佳。也可用清炒法和炒炭法。

『用量』3~9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蜜炙用瓷缸裝。

白話文:

卵葉遠志是遠志科植物,藥材為其乾燥根,又名志肉、志通、小遠志、遠志筒,產於山西、內蒙古、河南、河北等地。春秋季採挖,炮製時需去除雜質,洗淨泥沙,濾乾水分,再用甘草水浸泡解毒,或用蜜炙增強潤肺功效。常用量為3~9克,需儲存在乾燥處,蜜炙藥材需用瓷缸存放。

6. 知母

『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乾燥根莖。

『常用名』肥知母、知母肉、穿地龍。

『產地』內蒙、河北及山西等地。

『採收季節』春夏季採挖。

『炮製方法』先颳去毛,春冬季用溫水洗,夏秋季用冷水洗,撈入筐內,上蓋濕布,次日取出,切成1~2分厚橫片或直片曬乾。若取其入腎,則用鹽水炒。每斤藥用鹽15克化水1兩,先將藥放鍋內略炒,後將鹽水慢慢灑入藥內,炒至焦色為度。

『用量』6~12克。

『貯存』裝鐵箱內加蓋,乾燥、防潮。

白話文:

知母是百合科植物的乾燥根莖,別稱肥知母、知母肉、穿地龍。主要產地在內蒙古、河北和山西等地。春夏季採挖知母,刮去根莖上的毛,春冬季用溫水清洗,夏秋季用冷水清洗,再蓋上濕布悶一夜,第二天取出切成1~2分厚的橫片或直片曬乾。若要入腎使用,則需用鹽水炒製,每斤藥用15克鹽溶解於1兩水中,先將藥略炒,再慢慢加入鹽水,炒至焦黃色即可。每次用量6~12克,儲存時應裝入鐵箱,蓋好,保持乾燥,防潮。

7. 香附

『來源』本品為莎科植物莎草的乾燥根莖。

『常用名』香附子、莎草根、香附末。

『產地』河南、江蘇、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將原藥放入鍋內,炒至外表細毛枯焦,取出攤冷,放石臼內搗杵,擂擦去其細毛,取出篩去毛灰,用冷水洗凈曬乾。若取其行血入肝腎,行經絡,則用四制香附,每斤藥用醋1兩,鹽1兩,白酒1兩,童便1兩,再加清水1兩,混合一起,將鹽溶化,將鍋燒熱投入凈香附拌炒,隨炒隨倒入輔料,炒至外表微黑色。也可用七制香附,製法同上,輔料再加生薑汁15克,紅糖50克,乳汁1

白話文:

香附是莎草科植物莎草的乾燥根莖,也叫香附子、莎草根、香附末。主要產於河南、江蘇、湖北等地,秋季採挖。炮製方法是將香附炒至毛焦,搗碎去毛,再用水洗淨曬乾。若要行血入肝腎、行經絡,則需用醋、鹽、白酒、童便等輔料炒制,炒至外表微黑。也可以用七制香附,製法類似,再加入生薑汁、紅糖、乳汁等輔料。

5克,與上四種輔料混合。還有制香附炭。

『用量』6~12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灰。

白話文:

「取五克,與其他四種輔料混合。還需要製成香附炭。

「用量」範圍為六到十二克。

「貯存」應放入有蓋箱子中,並防塵。」

這段文字大致描述了中藥的用量、製法以及儲存方式。

8. 杏仁

『來源』本品為薔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亞杏東北杏或杏味苦的乾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杏仁、光杏仁。

『產地』河北、河南等地。

『採收季節』4~6月採收。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篩去灰塵投入盆內,倒入開水蓋好,其皮鼓起,用手去皮,或用木板擦去皮,曬乾,簸去皮。為增強溫肺散寒,則炒杏仁,將鍋燒熱,以去皮的杏仁投入鍋內炒至黃色為度。為取其利氣減少滯滑,則制杏仁霜,取去皮的杏仁,研成細末篩過,用吸油草紙鋪在簸箕內傾入杏仁末,放太陽下曬,以油透換紙,去盡其油方可。

白話文:

杏仁是薔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亞杏、東北杏或杏味苦的乾燥成熟種子,又稱為光杏仁,主要產於河北、河南等地。4月至6月採收,處理時需先去雜質、篩去灰塵,然後用開水燙皮,用手或木板去皮,曬乾後簸去皮屑。若要增強溫肺散寒效果,可將杏仁炒至黃色。若要利氣減少滯滑,可將杏仁研成細末,用吸油草紙鋪在簸箕上曬乾,去除油分製成杏仁霜。

『用量』3~9克。

『貯存』裝缸內加蓋,防潮,防蟲,防走油變色。

備註:①開水泡的時間不能太長,趁熱去皮。②要晴天操作,否則去皮杏仁不能曬,髮油變黃。

白話文:

用量為 3~9 克。儲存時應放入缸內並加上蓋子以防潮、防蟲和防止油脂流失導致顏色變化。備注:

  • 泡在開水中時間不宜過長,應該趁熱剝皮。
  • 操作時最好選擇晴天進行,否則如果無法晾曬,則會使杏仁發油而變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