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製》~ (33)
(33)
1. 白芷
『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乾燥根。
『常用名』川白芷、香白芷、會白芷。
『產地』四川、河南、湖北、浙江等地。
『採收季節』夏季採挖。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洗凈,冬春季用熱水浸泡2~3小時,夏秋季用溫水浸泡1~2小時,撈起濾乾水份,投入缸內,悶潤,每天翻動2次,使全部浸透後取出切成半分厚橫片,或刨成2釐厚直片,曬乾。
『用量』6~9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到4~8月放硫磺箱內保存。
白話文:
白芷
來源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乾燥根。
常用名
川白芷、香白芷、會白芷。
產地
四川、河南、湖北、浙江等地。
採收季節
夏季採挖。
炮製方法
將白芷根去除雜質,洗淨。冬季和春季用熱水浸泡 2~3 小時,夏季和秋季用溫水浸泡 1~2 小時。撈起瀝乾水分,放入缸內悶潤,每天翻動 2 次,使白芷完全浸透後取出,切成 0.5 公分厚的橫片,或刨成 2 公釐厚的直片,曬乾。
用量
6~9 克。
2. 仙茅
『來源』本品為石蒜科植物仙茅的乾燥根莖。
『產地』四川、陝西、廣東等地。
『採收季節』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洗凈泥沙、曬乾。
『用量』3~6克。
『貯存』裝箱內備用,防潮及蟲蛀。
白話文:
仙茅
來源: 本品為石蒜科植物仙茅的乾燥根莖。
產地: 四川、陝西、廣東等地。
採收季節: 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 揀去雜質,洗凈泥沙、曬乾。
用量: 3~6克。
貯存: 裝箱內備用,防潮及蟲蛀。
3. 藜蘆
『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藜蘆的乾燥根。
『產地』江蘇、四川、陝西、湖北。
『採收季節』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去雜質洗凈,橫切3分長,放米泔水中漂1天,撈起曬乾。依此法制可降低毒性。
『用量』3~9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藜蘆
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藜蘆的乾燥根。
產地:江蘇、四川、陝西、湖北。
採收季節: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去除雜質,洗淨後切成三份長,放入米泔水中浸泡一天,撈起曬乾。此法可降低其毒性。
用量:3~9克。
貯存:裝入箱內並加蓋,防止受潮。
4. 漏蘆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祁州漏蘆或禹州漏蘆的乾燥根。
『產地』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去雜質洗凈,冬春季用溫水浸20分鐘,夏秋季用冷水浸10分鐘,撈起濾乾水,裝筐內上蓋濕布潤1夜,取出切成半分厚橫片,曬乾。
『用量』6~9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防灰塵。
白話文:
中藥材「漏蘆」介紹
來源:此藥材為菊科植物 祁州漏蘆 或 禹州漏蘆 的乾燥根。
產地:主要產於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去除雜質後清洗乾淨。冬季和春季用溫水浸泡20分鐘,夏季和秋季用冷水浸泡10分鐘,撈出瀝乾水分,裝入筐內,蓋上濕布潤濕一整晚。取出後切成約半公分厚的橫片,曬乾。
用量:每次使用 6~9 克。
貯存:裝入箱內並蓋緊,避免受潮和沾染灰塵。
5. 黃芩
『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乾燥根。
『常用名』子芩、條芩、枯黃芩。
『產地』內蒙、河北、山西、河南等地。
『採收季節』春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洗凈泥沙,撈出,置蒸籠內隔水蒸至軟化,不超過1小時,取出,趁熱切半分厚橫片,曬乾或烘乾。若取其清上焦之邪熱,則用黃酒炒,每斤藥片用黃酒2兩,撒入藥內稍潤片刻,投入鍋內,炒成黃色。若取其止血,則炒炭至微黑色。
『用量』3~9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中藥黃芩介紹:
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乾燥根。
常用名: 子芩、條芩、枯黃芩。
產地: 內蒙古、河北、山西、河南等地。
採收季節: 春秋季節採挖。
炮製方法:
- 揀去雜質,洗淨泥沙,撈出,置蒸籠內隔水蒸至軟化,不超過1小時,取出。
- 趁熱切半分厚橫片,曬乾或烘乾。
- 若取其清上焦之邪熱,則用黃酒炒,每斤藥片用黃酒2兩,撒入藥內稍潤片刻,投入鍋內,炒成黃色。
- 若取其止血,則炒炭至微黑色。
6. 胡黃連
『來源』本品為玄參科植物胡黃連的乾燥根莖。
『常用名』胡連。
『產地』印度及南洋。
『採收季節』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冬春季用溫水洗,夏秋季用冷水搶洗,撈入筐內,上蓋濕布,次日取出,切成1分厚橫片,曬乾或烘乾。
『用量』1~6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胡黃連藥材介紹
來源:本品為玄參科植物胡黃連的乾燥根莖。
常用名:胡連。
產地:印度及南洋。
採收季節: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
- 揀去雜質。
- 冬春季用溫水洗淨,夏秋季用冷水快速洗淨。
- 撈入筐內,蓋上濕布,隔天取出。
- 切成約 1 公分厚的橫片。
- 曬乾或烘乾。
用量:1~6 克。
貯存:裝入箱內加蓋,防潮。
7. 板藍根
『來源』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乾燥根。
『產地』江蘇、湖北、河南等地。
『採收季節』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去雜質、剪去葉苗,冬春用溫水洗,夏秋用冷水洗,撈入筐內,上蓋濕布,次日取出,切成1分厚園片,曬乾或烘乾。
『用量』6~18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及蟲蛀。
白話文:
菘藍
來源: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乾燥根。
**產地:**江蘇、湖北、河南等地。
**採收季節:**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去除雜質,剪去葉苗,冬季和春季用溫水洗淨,夏季和秋季用冷水洗淨,撈入籃子裡,蓋上濕布,隔天取出,切成約1公分厚的圓片,曬乾或烘乾。
**用量:**6~18克。
**貯存:**裝入箱子內,蓋上蓋子,防止受潮及蟲蛀。
8. 小薊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刺兒菜或刻葉刺兒菜的乾燥地上部分。
『常用名』白丹參
『產地』湖南、湖北、江蘇、江西等地。
『採收季節』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去雜質,洗凈,冬季用溫水浸20分鐘,春、夏、秋用冷水浸10分鐘,撈入筐內,上蓋濕布,次日取出,切1分厚橫片,曬乾。
『用量』6~9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刺兒菜(白丹參)藥材說明
來源: 此藥材為菊科植物刺兒菜或刻葉刺兒菜的乾燥地上部分。
常用名: 白丹參
產地: 主要產於湖南、湖北、江蘇、江西等地。
採收季節: 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
- 去除雜質,清洗乾淨。
- 冬季用溫水浸泡20分鐘,春夏秋則用冷水浸泡10分鐘。
- 將藥材撈出放入筐內,蓋上濕布,放置一夜。
- 次日取出,切成約1分厚橫片。
- 曬乾備用。
用量: 每次6~9克。
貯存: 裝入箱內,蓋好,防止受潮。
9. 柴胡
『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乾燥根。
『產地』陝西、河南、河北、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去雜質洗凈,冬季熱水浸10分鐘,春季用溫水搶洗,夏秋季用冷水搶洗,撈入筐內上蓋濕布,次日取出切成薄片,曬乾或烘乾。若取其升散,則用酒炒,每斤藥片用酒2兩,撒入藥內拌勻,稍潤片刻,投入鍋內炒至焦黃色為度。若取其養陰,則用鱉血炒,每斤藥片用1斤重鱉2只,放出鮮血,撒入藥內,潤1~2小時,用文火炒至黃色。
『用量』3~15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柴胡
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乾燥根。
產地:陝西、河南、河北、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
- 去除雜質,洗淨。
- 冬天用熱水浸泡10分鐘,春天用溫水快速洗淨,夏天和秋天用冷水快速洗淨。
- 將洗淨的柴胡放入籃子,蓋上濕布,隔天取出切成薄片,曬乾或烘乾。
- 若要取其升散之性,則用酒炒:每斤柴胡片用2兩酒,撒入藥材中拌勻,稍微潤濕片刻,放入鍋中炒至焦黃色即可。
- 若要取其養陰之性,則用鱉血炒:每斤柴胡片用兩隻重約一斤的鱉,取其新鮮血液,撒入藥材中,潤濕1-2小時,用小火炒至黃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