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來送、劉榮祿

《中藥炮製》~ (4)

回本書目錄

(4)

1. 白附子

『來源』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乾燥塊莖。

『常用名』獨角蓮、禹白附。

『產地』河南禹縣。

『採收季節』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製法有二:①將原藥篩去灰塵,倒入缸內,用清水浸泡20天,每天換水1次,到期取出,濾乾水分,再放缸內,每5斤藥用篩好石灰粉1斤,撒入缸內拌勻,浸1夜,次日取出洗凈石灰粉,再放缸內,加生薑半斤,皂角120克(煨過),甘草120克共煎水攤冷,放缸內漂2天2夜撈起,再用生薑半斤,甘草120克,放鍋內與白附同煮2小時,至無白心撈起,晾至七成乾,又放缸內潤2夜,潤透取出刨成1釐厚薄片曬乾。

②取原藥10斤洗凈,投入缸內,用清水漂,冬春季7天,夏秋季5天,每天換水,到期撈起,濾乾水份,再放缸內,加明礬一斤化水,拌勻,冬春季7天,夏秋季5天,不換水,但須翻動,到期撈起,放入鍋內,先用清水,以武火煮2小時,然後換水加生薑片1斤,再用清水煮2小時,取出放蒸籠或甑內蒸2小時,至無白心取出,攤放通風處晾至七成乾,放缸內潤,春冬季4天,夏秋季2天,潤透取出切片1釐厚,晾乾。

『用量』3~6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來源】此藥材是從一種叫做獨角蓮的天南星科植物的乾燥塊莖製作而來。

【常用名】這株植物還有其他稱呼,像是獨角蓮和禹白附。

【產地】主要產自中國河南省的禹縣。

【採收季節】通常在秋季進行採挖。

【炮製方法】炮製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首先將藥材篩除灰塵後,放入缸中用清水浸泡二十天,期間每日需換水一次。浸泡完畢後,瀝乾水分,再次放入缸中,並加入已篩選好的石灰粉,比例為五斤藥配一斤石灰粉,攪拌均勻後浸泡一夜。隔日將石灰粉沖洗乾淨,再放入缸中,加入半斤生薑、一百二十克皁角和甘草(需先經過煨製),將這些材料煎水攤涼後放入缸中浸泡兩天兩夜。之後再將白附子與半斤生薑和一百二十克甘草一同煮兩個小時,直到白附子中心變色,取出晾至七成乾,再放回缸中潤濕兩夜,待其完全吸收濕氣後刨成約一釐厚的薄片,最後曬乾。

第二種,取十斤原藥清洗乾淨後,放入缸中,用清水浸泡,冬天或春天需七天,夏天或秋天則需五天,期間每日需換水。浸泡完畢後,瀝乾水分,再次放入缸中,加入一斤明礬溶解的水,攪拌均勻,冬天或春天需七天,夏天或秋天則需五天,期間不換水,但需定期翻動。浸泡完畢後,放入鍋中先用大火煮兩個小時,再換水加入一斤生薑片,繼續用清水煮兩個小時。取出後放入蒸籠或甑內蒸兩個小時,直到白附子中心變色,取出後放在通風處晾至七成乾,再放入缸中潤濕,春天或冬天需四天,夏天或秋天則需兩天,待其完全吸收濕氣後刨成約一釐厚的薄片,最後晾乾。

【用量】一般使用量為三到六克。

【貯存】應放入箱中密封保存,以防潮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