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來送、劉榮祿

《中藥炮製》~ (33)

回本書目錄

(33)

1. 猴骨

『來源』本品為猴科動物獼猴或其他猴的四肢骨。

『常用名』申骨。

『產地』四川東西兩部、雲南、貴州山區等地。

『炮製方法』將猴骨鋸寸許長,打成小塊,將鍋燒熱,投入砂與猴骨同炒,不斷翻動,炒至老黃色,取出篩去砂,再投入鍋內用醋淬。每斤藥用醋4兩,取出曬乾,臨用時打碎。

『用量』3~9克。

『貯存』裝鐵盒內,閉蓋。

白話文:

【猴骨】

來源:這個產品來自猴科動物,像是獼猴,或是其他種類的猴子的四肢骨頭。

常用名稱:申骨。

產地:主要在四川的東西兩部、雲南以及貴州的山區等地生產。

炮製方法:先將猴骨鋸成大約一寸長的小段,再敲打成更小的骨塊。然後將鍋子燒熱,把砂和猴骨一起放入鍋中炒,一邊炒一邊要不斷地翻動,直到猴骨呈現出深黃色為止。接著將骨頭從鍋中取出,篩去砂石後,再重新放回鍋裡,加入醋進行淬煉。每斤的猴骨需搭配四兩的醋,淬煉完畢後取出曬乾,使用前再敲碎。

使用量:通常每次使用3到9克。

儲存方式:應將其裝入鐵盒中,並緊密蓋上蓋子保存。

2. 膃肭臍

『來源』本品為海狗科動物海狗海豹科動物海豹的雄性外生殖器。

『常用名』海狗腎、黃狗腎。

『產地』南洋群島。

『炮製方法』臨用時,用砂炒泡,去砂碾末。

『用量』3~9克。

『貯存』用紙包好,裝入石灰箱內,防蟲。

白話文:

【來源】此藥材來自於海狗科的海狗,或是海豹科的海豹,具體來說,是這些動物的雄性外生殖器官。

【常用名】在日常使用中,它通常被稱作海狗腎或者是黃狗腎。

【產地】這種藥材主要產自南洋羣島。

【炮製方法】在實際使用前,需先將其與砂一起炒熱,然後浸泡,最後去除砂石,研磨成粉末狀。

【用量】每次使用的劑量應控制在3至9克之間。

【貯存】為了保持其新鮮度和防止蟲害,應將其用紙包裹好,然後放入石灰箱內保存。

3. 小茴香

『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茴香的乾燥成熟果實。

『常用名』谷茴、西谷茴。

『產地』內蒙、山西、四川等地。

『採收季節』9~10月採收。

『炮製方法』揀盡雜質,篩盡灰塵。若取其引藥入胃,增強治小腸疝氣功能,則用鹽水炒(每斤藥,鹽10克化水1兩),將鐵鍋燒熱,投入小茴香,用鍋鏟不斷翻動,隨炒隨灑鹽水,炒至水乾為度。

『用量』6~9克。

『貯存』裝鐵箱內加蓋,防潮,保香。

白話文:

【小茴香】

  • 來源:這種藥材源自傘形科植物茴香的乾燥成熟果實。

  • 常用名稱:谷茴、西谷茴。

  • 產地:主要產自內蒙古、山西、四川等地方。

  • 採收時間:通常在每年的9月至10月間進行採收。

  • 炮製方式:首先,需清除所有雜質並篩去灰塵。如果目的是讓藥物更易進入胃部,增強治療小腸疝氣的效果,可使用鹽水炒製(每斤藥材,用鹽10克,溶解於1兩水中)。具體操作是先加熱鐵鍋,然後加入小茴香,持續用鏟子翻動,同時慢慢灑入鹽水,直至水分完全蒸發。

  • 用法用量:一般每次使用6至9克。

  • 儲存方法:應放入鐵箱中密封,以防潮濕,保持藥材的香味。

4. 白扁豆

『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扁豆的乾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扁豆、蛾扁豆。

『產地』浙江、安徽、河南、山西、陝西、湖南、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9~10月採收。

『炮製方法』炒扁豆,將鍋燒熱,投入扁豆,炒至黃色為度,炒後起健胃扶脾作用。或用砂炒亦可。

『用量』9~15克。

『貯存』裝鐵箱內加蓋,防蟲,防鼠。

白話文:

【來源】這項產品來自豆科植物中的扁豆,使用的部分是其完全成熟的乾燥種子。

【常用名】扁豆,也被稱作蛾扁豆。

【產地】主要在中國的浙江、安徽、河南、山西、陝西、湖南、湖北等省份生產。

【採收季節】通常在每年的9月至10月進行採收。

【炮製方法】將扁豆炒製,先將鍋加熱,然後放入扁豆炒至顏色變黃即可,這樣炒製後的扁豆有健胃和扶脾的功效。也可以使用砂炒的方式製作。

【用量】一般使用的份量為9到15克。

【貯存】應儲存在鐵箱中並蓋好蓋子,以防蟲害和鼠害。

5. 巴豆

『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乾燥果實。

『常用名』八鬥、巴鬥。

『產地』四川。

『採收季節』9~10月採收。

『炮製方法』巴鬥,擊破外殼,再敲破內殼,留仁用。制巴豆霜,將去殼肉仁,用粗草紙包,緊壓榨,連續幾次,每次換紙(用過的紙要燒掉),以油盡為度,研細過篩,去油後減少刺激性和毒性。

『用量』0.1~0.3克。

『貯存』巴豆仁裝木箱,加蓋,專人保管。巴豆霜包好壓緊,懸於僻凈通風處,兩月換紙一次,或裝瓷缸內。

白話文:

【來源】此藥物是從大戟科一種叫做巴豆的植物的乾燥果實提煉而來。

【常用名稱】巴豆也被稱作八鬥、巴鬥。

【產地】主要產自中國四川省。

【採收時間】通常在每年的9月至10月進行採收。

【製作方式】首先,打破巴豆的外殼,再敲碎內殼,保留內部的種子使用。若要製成巴豆霜,則需將去掉殼的果肉用粗草紙包裹,然後用力壓榨,這個過程需要重複多次,每次都要更換新紙(用過的紙要燒毀),直到所有的油脂都被榨出。最後,將剩下的材料磨細過篩,去除油脂可以減低其刺激性和毒性。

【使用量】一般使用量為0.1至0.3克。

【儲存方式】巴豆種子應放在木箱中,上鎖並由專人管理。巴豆霜則需妥善包裝並壓緊,掛在偏僻且通風良好的地方,每隔兩個月更換一次包裝紙,或者存放在陶瓷罐內。

6. 馬錢子

『來源』本品為馬錢科植物雲南馬錢馬錢子的乾燥成熟種。

『常用名』番木別,番木鱉。

『產地』印度、越南、泰國、錫蘭等。

『採收季節』9~10月採。

『炮製方法』炒馬錢子,放入鍋內,用砂同炒,炒至焦黃發泡起鍋篩去砂,用小刀颳去細毛,再用清水漂洗凈,曬乾備用。亦可用童便浸7周,再用清水漂後去毛,曬乾,再用麻油榨。

『用量』0.1~0.3克。炮製後入丸、散用。

『貯存』裝木箱內加蓋,專人保管。

白話文:

【來源】這藥材是從馬錢科的植物,主要為雲南馬錢或馬錢子的成熟乾燥種子而來。

【常用名】又被稱作番木別,或者番木鱉。

【產地】主要產自印度、越南、泰國、錫蘭等地。

【採收季節】通常在每年的9月至10月進行採收。

【炮製方法】首先將馬錢子放入鍋中,與砂一同炒制,直至其表面呈焦黃色並開始膨脹,然後取出過篩去掉砂粒。使用小刀刮除細毛後,再用清水清洗乾淨,晾曬乾燥以備後用。另一種方法則是將其浸泡於童子尿中七週,再用清水沖洗去除細毛,曬乾後,再用麻油炸制。

【用量】一般建議的使用量為0.1至0.3克,炮製後可加入藥丸或散劑中服用。

【貯存】應存放在木箱中,並上鎖,由專人負責保管。

7. 火麻仁

『來源』本品為桑科植物大麻的乾燥成熟果實。

『常用名』大麻仁。

『產地』我國南北各省都有種植。

『採收季節』9~10月採。

『炮製方法』篩盡沙土,揀凈雜質,將鍋燒熱,投入麻仁,炒至炸香為度。

『用量』6~9克。

『貯存』裝罐內或缸內加蓋,防鼠。

白話文:

【來源】這個藥材是來自於桑科的一種植物,叫做大麻,我們使用的是它的乾燥成熟果實。

【常用名】這種藥材常被稱作大麻仁。

【產地】在我們國家,從南到北的各省份都有栽種這種植物。

【採收季節】這種藥材一般在9月到10月間進行採收。

【炮製方法】首先篩除掉所有的沙土和雜質,然後將鍋加熱,把大麻仁放進去,炒到散發出香味就可以。

【用量】在使用時,一般的量約為6到9克。

【貯存】保存時,應該放在罐子或缸裡,並蓋上蓋子,以防老鼠侵擾。

8. 山藥

『來源』本品為薯蕷科植物山藥的乾燥根莖。

『常用名』懷山藥、光山藥、薯蕷、光條、懷山。

『產地』河南、山西、廣東、廣西、湖北、湖南。

『採收季節』冬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將原藥洗凈,春冬季用熱水浸2小時,夏秋季用溫水浸1小時撈起,濾乾水份,放缸內或瓷盆內,加蓋濕布,每天翻動,潤透取出切斜片1分厚,曬乾。若取其健脾和胃,炒法有三:①米炒:每斤藥用米3兩炒至黃色;②土炒:每斤藥用黃土粉半斤,放鍋內炒熱,投入藥片拌炒至土色;③麥麩炒:每斤藥用麥麩3兩,將鍋燒熱,撒入麥麩,待冒煙時放藥片拌炒至黃色為度。本品宜冬春切片,夏秋製片易潤潮腐蝕。

『用量』15~30克。

『貯存』裝鐵箱內加蓋,防潮及蟲蛀。

白話文:

【山藥】

來源:本品來自薯蕷科植物山藥的乾燥根莖。

常用名稱:懷山藥、光山藥、薯蕷、光條、懷山。

產地:主要產於河南、山西、廣東、廣西、湖北、湖南等地。

採收季節:在冬秋季節進行採挖。

炮製方法:首先將山藥清洗乾淨,春冬季節用熱水浸泡約2小時,夏秋季節則用溫水浸泡1小時,然後撈出瀝乾水分,放入缸內或瓷盆內,覆蓋上濕布,每天翻動使其均勻受濕,潤透後取出切成約1分厚度的斜片,再進行曬乾。如果要強調其健脾和胃的功效,有三種炒製方法:①米炒:每斤藥材使用3兩米一同炒至呈黃色;②土炒:每斤藥材使用半斤黃土粉,在鍋中先炒熱,再加入藥片一起拌炒至帶有土色;③麥麩炒:每斤藥材使用3兩麥麩,先將鍋燒熱,撒入麥麩待其冒煙時,放入藥片拌炒至呈現黃色即可。山藥最好在冬春季節切片,夏秋季節切片容易因潮濕而腐蝕。

用量:一般用量為15至30克。

貯存:應保存於鐵箱內並蓋緊,以防潮濕和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