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製》~ (12)

回本書目錄

(12)

1. 茵陳

茵陳的來源是菊科植物濱蒿或茵陳蒿的乾燥幼苗,又名綿茵陳、茵陳蒿,主要產於陝西、山西、湖北等地。最佳採收時間點為清明節前。處理方法是去除雜質,篩掉灰塵。一般用量為9到18克。保存方式建議裝入木箱並緊密蓋好,以達到防潮防塵的效果。

白話文:

【茵陳】

來源:這個藥材源自一種稱為「濱蒿」或是「茵陳蒿」的菊花科植物,我們使用的是它們的乾燥幼苗。

常用名稱:綿茵陳、茵陳蒿。

產地:主要在中國的陝西、山西、湖北等地方生產。

採收季節:最適合在清明節前進行採收。

炮製方法:首先去除其中的雜質,然後篩去灰塵,準備好後就可以存放備用。

用量:通常使用的劑量是9到18克。

貯存方式:應該裝在木箱內並壓緊蓋上蓋子,目的是為了防潮和防止灰塵進入。

2. 青蒿(附:青蒿梗)

  • 來源: 藥材取自菊科植物黃花蒿或青蒿的乾燥地上部分。
  • 產地: 中國各地均有生產。
  • 採收: 夏末是採收季節。
  • 炮製: 除去雜質和粗枝,作為青蒿梗使用。清洗後瀝乾水分,切成小片曬乾。新鮮的青蒿則不需清洗。
  • 用量: 一般用量為3至9克。
  • 儲存: 應裝箱加蓋,注意防潮。

白話文:

【來源】此藥材是由菊科植物黃花蒿或是青蒿的地上部分經乾燥處理後所得。

【產地】在中國全國各地皆有生產。

【採收季節】通常於夏末進行採收。

【炮製方法】首先去除其中的雜質,然後摘除粗大的枝條,這些可用作青蒿梗。用水清洗乾淨後,將其撈起放入筐中瀝乾水分,再切成約二分長的片狀,最後曬乾。而新鮮的青蒿則不需要用水洗。

【用量】使用時,每次大約3至9克。

【貯存】應儲存在箱子內,且需蓋上蓋子,以防潮濕。

3. 附:青蒿梗

炮製方法:

取根部,去除細小枝條。春冬季節以溫水浸泡約一小時,夏秋季節則用冷水浸泡約一小時。取出後瀝乾水分,切成約兩釐米厚的斜片,然後曬乾。

用量:

一般使用量為3~9克。

貯存:

裝入箱子中,加蓋,注意防潮。

白話文:

【製作方式】首先將青蒿梗的細小枝條去除,只保留根部。在春季和冬季時,使用溫水浸泡約一小時;而在夏季與秋季則改用冷水浸泡同樣時間。之後將其撈起,瀝乾水分,再切成厚度約2毫米的斜片,最後進行日曬乾燥。

【使用份量】一般建議使用量為3至9公克。

【保存方法】應將其放入箱子內密封保存,以防潮濕影響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