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製》~ (39)
(39)
1. 玄精石
玄精石,又名元精石,是單斜晶系礦物鈣硝的礦石。主產於四川、陝西、山西等地。
使用前需經過炮製,方法是先挑去雜質,用水洗淨泥土並曬乾。接著進行煅燒:將玄精石放入瓦罐內,以武火煅燒至通紅,取出攤涼後碾細即可使用。
建議用量為每次3至9克。妥善儲存方式是將玄精石裝入瓦罐內並加蓋。
白話文:
【玄精石】
-
來源:此藥材源自一種屬於單斜晶系的礦物,名為鈣硝。
-
常用名稱:亦被稱作元精石。
-
產地:主要產自中國的四川、陝西、山西等省份。
-
炮製方式:首先去除所有夾雜的異物,再以水清洗乾淨其上的泥土,然後曬乾。若要製成煅玄精石,則需將其放入瓦罐中,在大火中燒至通紅,取出後讓它自然冷卻,最後研磨成細粉即可。
-
使用量:一般使用量為3至9公克。
-
貯存方式:應保存於有蓋的瓦罐中。
2. 赭石
代赭石是一種三方晶系礦石,來源於剛玉族赤鐵礦的礦石。常用名有代赭石、丁赭石。主要產地在中國的山西、廣東、浙江、江西、湖北等地。
炮製方法:先用水洗去表面灰塵,曬乾後敲成小塊,放入瓦罐內用武火燒至紅透,取出趁熱用醋淬透(每斤用醋3兩),冷卻後研細。醋淬可以增強其止嘔作用。
常用劑量為9~15克。儲存時應裝入加蓋的瓦罐內。
白話文:
【赭石】
-
「來源」此藥材來自於三方晶系的礦石,具體來說是剛玉族中的赤鐵礦。
-
「常用名」它又被稱作代赭石或丁赭石。
-
「產地」主要在中國的山西、廣東、浙江、江西、湖北等地區生產。
-
「炮製方法」首先用水清洗礦石表面的灰塵,然後曬乾,敲碎成小塊,放入瓦罐中,在大火下燒至通紅,取出後立即放入鐵鍋中,每斤礦石加入三兩醋,趁熱粉碎,待冷卻後再研磨成細粉。這種醋碎的處理方式能增強其止嘔的效果。
-
「用量」一般使用量為9到15克。
-
「貯存」應將其放入瓦罐中保存,並蓋上蓋子。
3. 礞石
青礞石/金礞石:
- 來源: 變質岩類黑雲片岩、綠泥石化雲母碳酸鹽片岩,或雲母片岩的風化物。
- 產地: 四川、湖北等地。
- 炮製: 將礞石置於瓦罐以武火煅燒至紅透,取出後趁熱以醋淬透,再研磨成細末備用。
- 炮製比例:每斤礞石使用醋四兩。
- 用量: 9~15克。
- 貯存: 裝入瓷缸內加蓋保存。
白話文:
【來源】此藥物是從經過變質的岩石類,如黑雲母片岩或是綠泥石化的雲母碳酸鹽片岩,或是雲母片岩的風化產物製成。
【常用名稱】青礞石、金礞石。
【產地】主要在四川、湖北等地區生產。
【炮製方法】將礞石放入瓦罐中,然後用大火燒到整個變成紅色後取出,隨即倒入鐵鍋,每斤的礞石要用四兩的醋,趁熱倒入鐵鍋中淬煉透徹,取出後研磨成細粉備用。
【使用量】通常使用的劑量為9~15克。
【儲存方式】應儲存在有蓋的瓷缸中。
4. 陽起石
陽起石為硅酸鹽類礦物陽起石的礦石,主要產於湖北、湖南等地。
炮製方法為:揀去雜質後,放入瓦罐以武火煅燒至紅透,取出趁熱用白酒(每斤藥材配四兩白酒)淬透,再取出晾乾研磨成粉。
建議用量為3至9克。
貯存時需裝缸加蓋,且未經炮製的陽起石宜由專人保管。
白話文:
【來源】此藥材是從硅酸鹽類的陽起石礦物中取得。
【產地】主要產自湖北、湖南等區域。
【製備方式】首先,需清除礦石中的雜質,然後將其放入瓦罐中,以大火燒至通紅,再取出置於鐵鍋內。為了提升壯陽效果,每斤藥材會添加四兩的白酒,趁熱進行淬煉,待其冷卻後,晾乾,最後研磨成粉末即可使用。
【用量】一般使用量為3到9克。
【儲存】應保存在有蓋的容器中,且未經處理的原料需由專人負責管理。
5. 金精石
蛭石是一種單斜晶系礦物,主要產於福建、湖北、河南等地。炮製方法是先揀去雜質、洗淨灰塵,然後放入瓦罐內用武火煅燒至紅透,取出後趁熱用醋淬透(每斤藥用醋4兩),使用時打碎。建議用量為3~9克,應裝在瓦罐內加蓋保存。
白話文:
【來源】此藥材是來自一種屬於單斜晶系的礦物,名為蛭石。
【產地】主要產自中國的福建省、湖北省、河南省等地方。
【炮製方法】首先需去除藥材中的雜質並清潔乾淨其表面的灰塵,然後將其撈起放入瓦罐中,將瓦罐置於大火中煅燒直到藥材完全變紅,隨後取出。接著,再將其放入鐵鍋中,每磅藥材會搭配使用四兩的醋,趁熱使其完全滲透。在使用前,需將藥材敲碎。
【用量】一般使用量為3到9克。
【貯存】應將藥材裝入瓦罐中並蓋上蓋子保存。
6. 石膏
石膏,來源於硫酸鹽類礦物硬石膏族石膏的礦石,常見於湖北、江西等地。
藥用時區分為生石膏與煅石膏兩種。生石膏需經過洗淨、曬乾、砸碎、研末等處理。而煅石膏則需將石膏塊置於爐火中煅燒至紅透,放涼後研末。
內服常用生石膏,用量約15~60克。煅石膏則多用於外敷。
建議將石膏儲存於罐中。
白話文:
【石膏】
-
來源:本品源自硫酸鹽類礦物硬石膏族中的石膏礦石。
-
常用名稱:生石膏、煅燒石膏。
-
主要產地:湖北、江西等地方。
-
炮製方式:先去除其中的雜質,清洗乾淨後晾曬乾燥,再敲碎成小塊,篩選掉夾雜的石頭,然後磨成粉末備用。若為了增加其收斂效果,可將乾淨的石膏塊放置於無煙的爐火上,或者將其敲碎成小塊放入耐火容器內,再將容器置於無煙的爐火中,使用高溫煅燒至完全紅熱時取出,待冷卻後研磨成粉末備用。
-
使用量:一般使用範圍為15至60克。煅燒石膏主要用於外敷。
-
貯存方式:應存放於密封的罐子中。
7. 硇砂
硇砂是一種礦物,主要成分是氯化銨。它有紫硇砂和白硇砂兩種,產於中國的湖南、西南和西北等地。
使用前需要炮製,以降低毒性。方法是將硇砂碎塊隔水蒸溶化後過濾,再加入醋隔水蒸發,撈取析出的白色浮霜曬乾。
硇砂的常用劑量為0.3~1克,應儲存在陰涼乾燥處。
白話文:
【硇砂】
來源:本品來自一種含有大量氯化銨成分的囟化物類礦物,其主要組成為氯化銨。
常用名稱:紫硇砂、白硇砂。
產地:主要產自湖南、西南、西北等區域。
炮製方式:先去除其中的雜質,然後研磨成粉末備用。為了減少其毒性,將硇砂的碎塊放置在合適的容器中,利用間接加熱的方式使其溶解,經過濾後去除殘渣,再將溶液倒入瓷盆中,加入醋並進行間接蒸發。比例上,每10斤硇砂需使用5斤醋。過程中,隨時將液麪上形成的白色結晶(浮霜)取出,放入白瓷缸中晾曬至乾燥即可。
使用量:每次使用約0.3至1克。
儲存方式:應保存於瓶中,放置在陰涼且乾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