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製》~ (27)
(27)
1. 川牛膝
『來源』本品為莧科植物川牛膝的乾燥根。
『常用名』川膝、拐牛膝。
『產地』四川、雲南、貴州、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9~11月採挖。
『炮製方法』春冬季用溫水澆刷去泥沙,夏秋季用冷水搶洗去泥沙,撈入筐內,加蓋濕布,次日取出去蘆切斜片半分厚曬乾。若取其補肝腎、強腰膝,則用酒炒,每斤用酒2兩,灑入藥內,稍潤片刻,投入鍋內炒至焦色為度。
『用量』6~12克。
『貯存』裝箱內或缸內加蓋,防潮走油。
白話文:
川牛膝是莧科植物的乾燥根,又稱川膝、拐牛膝,產於四川、雲南、貴州、湖北等地。秋季9至11月採挖,用溫水或冷水洗淨泥沙,切成斜片曬乾。若要補肝腎、強腰膝,可用酒炒至焦色。每次服用6至12克,儲存時要防潮走油。
2. 懷牛膝
『來源』本品為莧科植物牛膝的乾燥根。
『產地』河南懷慶。
『採收季節』立冬後採挖。
『炮製方法』取原藥材刷去灰塵,去蘆,切成4~5分長橫片曬乾。(忌用水洗)若取其活血,則用酒炒。取其入腎用鹽水炒,炒法同川牛膝。
『用量』6~9克。
『貯存』同川牛膝。
白話文:
中藥材「牛膝」說明
來源: 此藥材為莧科植物牛膝的乾燥根。
產地: 主要產於河南懷慶。
採收季節: 立冬後採挖。
炮製方法: 將原藥材刷去灰塵,去除根鬚,切成約1.2至1.5公分長的橫片,曬乾。(切忌用水清洗)若需要其活血功效,則用酒炒。若需要其入腎功效,則用鹽水炒,炒法與川牛膝相同。
用量: 每劑6至9克。
貯存: 與川牛膝相同。
3. 糯稻根
『來源』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糯稻的乾燥根及莖基。
『產地』全國各地均產。
『採收季節』夏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除去殘莖及雜質,用清水洗凈,乾燥或晾半乾,切段,乾燥。
『用量』30~40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糯稻根莖的介紹
來源: 糯稻根莖取自禾本科植物糯稻的乾燥根部和莖部基底。
產地: 全國各地均有生產。
採收季節: 夏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
- 去除殘留的莖部和雜質。
- 用清水清洗乾淨。
- 乾燥或晾至半乾。
- 切成段狀,再乾燥。
用量: 每次使用30至40克。
貯存: 裝入箱內並蓋好,防止受潮。
4. 白蘞
『來源』本品為葡萄科植物白蘞的乾燥塊根。
『產地』南方各省均產。
『採收季節』春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去雜質洗凈,冬春季用溫水浸半小時,夏秋季用冷水稍浸片刻,撈入筐內,覆蓋濕布,潤透取出,切直片2釐厚,曬乾或烘乾。
『用量』3~6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白蘞
來源: 本品為葡萄科植物白蘞的乾燥塊根。
產地: 南方各省均有生產。
採收季節: 春秋兩季採挖。
炮製方法: 去除雜質,洗淨。冬春季用溫水浸泡半小時,夏秋季用冷水浸泡片刻。取出後置於筐內,覆蓋濕布,使之充分潤透,再切成直片,每片厚度約2釐米,曬乾或烘乾。
用量: 每劑3~6克。
貯存: 裝入箱內,蓋好蓋子,防潮。
5. 白前
『來源』本品為蘿科植物柳葉白前或芫花葉白前的乾燥根莖及根。
『產地』南方各省均產。
『採收季節』春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春冬季用溫水搶洗,夏秋季用冷水搶洗,立即撈入筐內覆蓋濕布,次日取出,切成1~2分長橫片曬乾。若取其止咳力強,則用蜜炙,每斤藥片用蜜4兩,先將鍋燒熱投入蜂蜜練開,再將藥片放入鍋內拌炒,攤冷至疏散不粘手為佳。
『用量』6~12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炙白前用瓷缸裝。
白話文:
白前是蘿科植物柳葉白前或芫花葉白前的乾燥根莖及根,產於南方各省,春秋季採挖。炮製時要先去除雜質,春冬季用溫水洗淨,夏秋季用冷水洗淨,然後迅速撈起,用濕布覆蓋,隔天取出切成1~2分長的橫片曬乾。如果要加強止咳效果,可以用蜜炙,每斤白前用4兩蜂蜜,先將鍋燒熱,放入蜂蜜煮開,再放入白前片拌炒,冷卻至疏散不粘手即可。一般用量為6~12克,存放時裝箱加蓋,蜜炙白前則用瓷缸裝。
6. 甘遂
『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乾燥根。
『產地』陝西、河南、山西、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春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將原藥篩去灰塵,用麵粉加水和勻,做成麵餅狀後,將藥包入麵餅內放入糠火內煨至外表成焦黑色為度,取出剝去麵皮,將藥物曬乾水份即可。也可用豆腐煮或麥麩炒。這三種製法都是為了降低其毒性。
『用量』1~3克。
『貯存』裝白鐵箱內加蓋,防潮及蟲蛀。
白話文:
甘遂
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乾燥根。
產地:陝西、河南、山西、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春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將原藥篩去灰塵,用麵粉加水和勻,做成麵餅狀後,將藥包入麵餅內放入糠火內煨至外表成焦黑色為度,取出剝去麵皮,將藥物曬乾水分即可。也可用豆腐煮或麥麩炒。這三種製法都是為了降低其毒性。
用量:1~3克。
7. 防風
『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防風的乾燥根。
『常用名』關防風、水風、風肉。
『產地』黑龍江、內蒙古等地。
『採收季節』夏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冬季用溫水搶洗,春、夏、秋用冷水搶洗,立即撈起,裝入筐內。上蓋濕布潤1夜,取出切半分厚橫片,曬乾或烘乾。若取緩和發散作用,炒至深黃色為度。若炒至焦黑色有止血作用。
『用量』3~9克。
『貯存』裝木箱或缸內加蓋,防潮及蟲蛀。
白話文:
防風
來源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防風的乾燥根。
常用名
關防風、水風、風肉。
產地
黑龍江、內蒙古等地。
採收季節
夏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
揀去雜質,冬季用溫水快速清洗,春、夏、秋用冷水快速清洗,立即撈起,裝入筐內。蓋上濕布潤濕一整夜,取出切成半寸厚的橫片,曬乾或烘乾。若要取其緩和發散作用,則炒至深黃色為度。若炒至焦黑色則有止血作用。
用量
3~9克。
貯存
裝入木箱或缸內,加蓋,防潮及蟲蛀。
8. 澤瀉
『來源』本品為澤瀉科植物澤瀉的乾燥塊莖。
『常用名』建澤瀉、川澤瀉。
『產地』福建、四川、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冬季採挖。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洗凈,冬春用熱水浸泡2~4小時,夏季用溫水浸泡1~2小時,撈入筐內,濾乾水份,放缸內上蓋濕布,潤1~3天取出,切1分厚橫片,曬乾。若取其和脾,每斤藥用麥麩3兩撒入鍋內,冒煙時倒入藥片,同炒至深黃色。若取其引藥入腎用鹽水炒,每斤藥用食鹽2兩,化水噴淋均勻,稍潤,文火炒至錶面略現黃色取出。
白話文:
澤瀉藥材說明
來源: 本品為澤瀉科植物澤瀉的乾燥塊莖。
常用名: 建澤瀉、川澤瀉。
產地: 福建、四川、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 冬季採挖。
炮製方法:
- 揀去雜質,洗淨。
- 冬春季節用熱水浸泡2-4小時,夏季用溫水浸泡1-2小時。
- 撈出放入筐內,瀝乾水分。
- 放入缸中,蓋上濕布,潤1-3天後取出。
- 切成1分厚橫片,曬乾。
炮製方法分兩種:
- 和脾: 每斤藥材用麥麩3兩,撒入鍋中,冒煙時倒入藥片,一同炒至深黃色。
- 引藥入腎: 每斤藥材用食鹽2兩,化水噴淋均勻,稍微潤濕,文火炒至表面略微泛黃即可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