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來送、劉榮祿

《中藥炮製》~ (37)

回本書目錄

(37)

1. 白薇

『來源』本品為蘿摩科植物白薇成蔓生白薇的乾燥根及根莖。

『常用名』嫩白薇、白為。

『產地』河南、陝西、東北、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春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春冬季用溫水洗凈,夏秋季用冷水搶洗,撈入筐內,加蓋濕布,次日取出,去蘆,切成2釐厚橫片,曬乾。若取其降低苦寒,則用清炒法,將藥片投入鍋內,用文火炒至淡黃色為度。

『用量』6~12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白薇

來源: 本品為蘿摩科植物白薇成蔓生白薇的乾燥根及根莖。

常用名: 嫩白薇、白為。

產地: 河南、陝西、東北、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 春秋季節採挖。

炮製方法: 揀去雜質,春冬季用溫水洗淨,夏秋季用冷水快速洗淨,撈入筐內,加蓋濕布,次日取出,去掉鬚根,切成2釐米厚的橫片,曬乾。若要降低其苦寒性,則可用清炒法,將藥片投入鍋內,用小火炒至淡黃色即可。

用量: 6~12克。

貯存: 裝箱內加蓋,防潮。

2. 天花粉

『來源』本品為葫蘆科植物栝樓日本栝樓的乾燥塊根。

『常用名』湘花粉、湖花粉、栝樓根等。

『產地』湖南、湖北、安徽、河南等地。

『採收季節』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將原藥洗凈,大小分開放入缸內,大的先下水,小的後下水,春冬用熱水浸3~5小時,夏秋季用溫水浸1~3小時,撈入筐內,濾乾水份,放入缸內上蓋濕布悶潤,每天翻動潤透取出,切成2釐厚橫片,曬乾。

『用量』3~9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本品是葫蘆科植物栝樓或日本栝樓的乾燥塊根。

常用名稱為湘花粉、湖花粉、栝樓根等。

產地包括湖南、湖北、安徽、河南等地。

採收季節在秋季。

炮製方法為將藥材洗淨,依大小分開放入缸內,大的先放入水中,小的後放入水中。春冬季節用熱水浸泡3到5小時,夏秋季節用溫水浸泡1到3小時,然後撈入筐內濾乾水分,再放回缸內並蓋上濕布悶潤,每天翻動潤透取出,切成2釐米厚的橫片,曬乾。

用量為3到9克。

貯存方法為裝入箱內加蓋,防止潮濕。

3. 白頭翁

『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白頭翁的乾燥根。

『產地』南方各省均產。

『採收季節』春季採挖。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春冬季用溫水搶洗,夏季用冷水搶洗,撈入筐內,覆蓋濕布,次日取出,切成半分厚橫片曬乾。

『用量』9~15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白頭翁藥材說明

來源: 此藥材為毛茛科植物白頭翁的乾燥根。

產地: 南方各省皆有生產。

採收季節: 春季採挖。

炮製方法:

  1. 挑去雜質。
  2. 春冬季使用溫水快速清洗,夏季則用冷水快速清洗。
  3. 將洗淨的根放入筐內,覆蓋濕布,隔日取出。
  4. 切成約半公分厚的橫片,曬乾。

用量: 每次使用 9 至 15 克。

貯存: 裝入箱內,蓋好,避免受潮。

4. 天葵子

『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天葵的乾燥塊根。

『常用名』紫背天葵、千年老鼠屎。

『產地』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春季採挖。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篩凈灰土,即得。

『用量』6~9克。

『貯存』裝箱內,防潮。

白話文:

中藥材「天葵」說明:

來源: 本品為毛茛科植物天葵的乾燥塊根。

常用名: 紫背天葵、千年老鼠屎。

產地: 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 春季採挖。

炮製方法: 揀去雜質,篩去灰塵,即可使用。

用量: 6~9克。

貯存: 裝入箱內,注意防潮。

5. 附:半夏曲

『炮製方法』取生半夏10斤,去雜質,篩去灰沙,碾粉,通過80目篩下細粉,放入缸內,用生薑5斤洗凈榨汁,灑入粉內拌勻,用麻袋蓋好,使其發泡。另外取法半夏10斤,研細粉80目篩,加灰麵粉10斤,混合拌勻。取發泡的生半夏放在案板上,再加入半夏、灰麵粉,加水揉合成軟面程度,壓至3分厚,再切5分見方丁塊,放入簸箕內,上蓋麻袋,使其發酵成曲為止,取出曬乾或烘乾。

也可用麥麩炒法,每斤用麥麩3兩,待鍋燒熱,撒入麥麩,冒煙時投藥入鍋內拌炒,至黃色為度。取出篩去麥麩備用。

『用量』6~12克。

『貯存』裝白鐵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炮製方法:

  1. 取生半夏十斤,去除雜質,篩去灰沙,碾成粉末,再過80目篩,取下細粉。
  2. 將生薑五斤洗淨榨汁,灑入半夏粉末中拌勻,用麻袋蓋好,使其發泡。
  3. 另取半夏十斤,研成細粉,過80目篩,加入灰麵粉十斤,混合拌勻。
  4. 將發泡的生半夏放在案板上,再加入研好的半夏粉末和灰麵粉,加水揉合成軟麵團,壓至三分厚,切成五分見方的小塊。
  5. 將切好的半夏塊放入簸箕中,上蓋麻袋,使其發酵成曲狀,取出後曬乾或烘乾。

另外,也可以用麥麩炒法:

  1. 每斤半夏用麥麩三兩,將鍋燒熱後,撒入麥麩,待冒煙時將半夏投入鍋內拌炒,至黃色為度。
  2. 取出後篩去麥麩備用。

6. 附子

『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側根(子根)加工品。

『常用名』制附片、烏附片、附塊。

『產地』四川、陝西等地。

『採收季節』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取天雄(鹽附子)用水洗凈灰鹽,倒入缸內,用清水漂,春冬季5天,夏秋季3天,每天換水2次,按時撈起濾乾水,用磁盤颳去黑皮,隨刮隨泡,刮完後,用清水再漂,春冬2~4天,夏秋1~2天,每天換水,到期取出,切一分厚直片。

白話文:

烏頭是毛茛科植物的側根(子根)加工品,俗稱制附片、烏附片、附塊,主要產於四川、陝西等地。秋季採挖,加工時先將天雄(鹽附子)用水洗凈灰鹽,放入缸中用清水浸泡,春冬季浸泡五天,夏秋季浸泡三天,每天換水兩次,按時撈出瀝乾水分,用磁盤刮去黑皮,刮皮過程中要隨時浸泡,刮完後再用清水浸泡,春冬浸泡兩到四天,夏秋浸泡一到兩天,每天換水,浸泡時間到後取出切成一分厚的直片。

每百斤藥用甘草5斤煎水攤冷,倒入缸內,浸1~2天撈起,再用生薑25斤,洗凈切成1分厚片,入蒸籠內,一層生薑片一層附片,用武火蒸3小時,取出攤開,立即攤冷後,揀去生薑。又將藥片倒入鐵絲網內,放在炕箱內,用暗火烘乾,以防起泡。如產地已加工的,不再加工,本品不能曬,曬後易碎。

『用量』3~9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每百斤甘草用五斤煎水放涼後,倒進缸裡浸泡一到兩天,然後撈出來。再用二十五斤生薑洗淨切成一公分厚的片,放入蒸籠,一層生薑片一層甘草片,用猛火蒸三個小時,取出攤開,立即放涼後,挑出生薑。之後把甘草片倒進鐵絲網,放在炕箱裡,用小火烘乾,避免起泡。如果產地已經加工過的,就不用再加工,甘草不能曬,曬後容易碎裂。

用量三到九克。

存放時要裝在箱子裡並蓋好,防止潮濕。

7. 川烏

『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乾燥母根。

『常用名』川烏頭、烏頭、制川烏、生川烏。

『產地』四川、陝西等地。

『採收季節』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製法有二:①洗凈泥沙,倒入缸內,用清水漂24天,每天換水一次,到期取出,每5斤藥用生薑半斤(切片),甘草120克,倒入鍋內,與藥同煮2小時,取出晾至半乾放入缸內潤2夜,以透為度,取出刨片1釐厚,曬乾。

白話文:

川烏頭、烏頭、制川烏、生川烏是毛茛科植物烏頭的乾燥母根,主要產於四川、陝西等地,在秋季採挖。炮製方法分兩種:第一種是將烏頭洗淨泥沙,浸泡在清水中24天,每天換水一次,然後用薑片、甘草同煮2小時,晾至半乾後再潤2夜,最後刨成1釐米厚的薄片曬乾。

②將藥洗凈,投入缸內,用清水浸漂,冬春7天,夏秋5天,每天換水按時取出,每10斤藥加黑豆120克,甘草半斤,生薑半斤,放鍋內同煮2小時,撈入篩內、去輔料、曬至半乾,放缸內悶潤,每天翻動,潤透取出,切片一釐厚,曬乾。

『用量』3~9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將藥材洗淨,放入缸中,用清水浸泡,冬季和春季浸泡七天,夏季和秋季浸泡五天,每天換水並按時取出。每十斤藥材加入黑豆一百二十克、甘草半斤、生薑半斤,一同放入鍋中煮沸兩個小時,撈出藥材並去除輔料,曬至半乾。將藥材放入缸中悶潤,每天翻動,直到藥材潤透後取出切片,片厚一釐米,曬乾備用。

用法:每次服用3-9克。

保存:裝入箱內,蓋好蓋子,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