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製》~ (48)
(48)
1. 山慈菇
毛慈菇/山茨菇,來源於蘭科植物杜鵑蘭和獨蒜蘭的乾燥假鱗莖。主要產於四川、廣西、貴州等地,野生者於夏季採挖。
炮製方法是先將原藥洗淨,冬春季用熱水,夏秋季用冷水,瀝乾後浸潤6-8小時,切成2釐米厚片,曬乾或烘乾。
常用量為3-6克,儲存時需裝入木箱,加蓋防潮。
白話文:
【山慈菇】
-
來源:這種藥材來源於蘭科植物中的杜鵑蘭與獨蒜蘭,使用的是它們乾燥後的假鱗莖。
-
常用名稱:它也被稱爲毛慈菇、山茨菇。
-
產地:主要產自中國四川、廣西、貴州等地區。
-
採集季節:在野外生長的山慈菇一般在夏季進行採集。
-
炮製方法:首先將藥材洗淨,冬季和春季時用熱水,夏季和秋季則用冷水。洗好後撈出放在筐內瀝乾水分,然後將其浸泡在缸里約6到8小時,之後切成大約2毫米厚的片,最後曬乾或烘乾。
-
使用量:一般建議的使用量爲3至6克。
-
貯存方式:應將山慈菇裝在木箱內,並加蓋以防止潮溼。
2. 附:膽南星
天南星的炮製應於秋季後進行,以生天南星搭配生薑、明礬浸泡於清水中,浸泡時間依氣候調整,期間需定期翻缸。待浸泡完成後,將天南星曬乾或烘乾並研磨成粉末備用。
接著,將天南星粉與膽汁混合成膏狀,經蒸、曬、研磨成粉的步驟反覆三次。可將成品製成丸、片、條、塊等不同型態。另一種做法是將南星粉與膽汁、清水混合,蒸透後放涼製成小塊乾燥。
若欲加強化痰效果,可加入川貝母粉或甘草粉一同拌勻蒸製。
建議用量為1~6克,並應妥善貯存於瓷缸或用紙包好後置於烘箱中,注意防潮防蟲。
白話文:
【製作方法】此藥物應於秋季後進行製備。取生天南星十斤,搭配新鮮生薑及明礬各一斤半,放入缸中用清水浸泡十五到三十天,大顆粒與小顆粒需分別浸泡於不同缸中。因應季節與水溫的不同,在冬季時浸泡的時間較長,而秋季則較短,每三到五天需翻動缸中的藥材一次。浸泡完畢後,去除水分及雜質,將南星鋪在簸箕上曝曬或烘乾,研磨成粉末,並通過一百目的篩子備用。
接著,取十斤的南星粉,添加三斤的膽汁(可用豬、牛、羊的膽汁,但提取過膽紅素或是摻水的膽汁不可使用),混合均勻至呈膏狀,用蒸籠蒸四十分鐘,然後曬乾或烘乾,再次研磨成粉並通過一百目的篩子,再加入膽汁混合成膏,經過蒸、曬、製粉的過程,重複三次,最終可以製成丸狀、片狀、條狀或塊狀。或者將已處理的南星研磨成粉,加入純淨的膽汁及適量的清水,拌勻後置於蒸籠中,加熱蒸約一小時至完全滲透,取出後放涼,製成小塊,進行乾燥。
若要增強其化痰效果,可加入川貝母粉(每十斤南星粉加貝母粉半斤或甘草粉半斤),拌入藥內均勻混合,加熱製成塊狀備用。
【使用量】每次使用一至六克。
【儲存方式】可裝入瓷缸內或用紙包裹置於烘箱內保存,避免潮濕,防止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