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製》~ (24)
(24)
1. 五味子
『來源』本品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或華中五味子的乾燥成熟果實。
『常用名』北五味、遼五味。
『產地』遼寧、吉林、黑龍江、湖北、雲南等地。
『採收季節』秋季採收。
『炮製方法』鮮品揀去雜質,折去梗,投入蒸籠內蒸上汽,取出曬乾。若取其收斂,則每斤用紅醋2兩拌勻,使其吸透,投入蒸籠內,蒸上汽取出曬乾。若取其補中養陰每斤藥用蜂蜜3兩,拌入吸勻投入蒸籠內,蒸上汽以黑色為度。若取其滋腎作用,每斤藥用2兩黃酒拌勻,投入蒸籠內,蒸至上汽取出曬乾即得。
『用量』3~6克。
『貯存』裝缸內加蓋,防止走油。
白話文:
【五味子】
-
來源:這款草藥源自木蘭科的五味子或華中五味子,使用的部分是它們的乾燥成熟果實。
-
常用名稱:北五味、遼五味。
-
產地:主要產自中國的遼寧、吉林、黑龍江、湖北、雲南等地。
-
採收季節:於秋季進行採收。
-
炮製方法:新鮮的五味子需先剔除雜質和莖梗,然後放入蒸籠中蒸至有蒸汽冒出,取出後曬乾。如果需要強化其收斂效果,可使用每斤藥材搭配二兩紅醋,讓藥材充分吸收醋汁後再蒸製並曬乾。如欲增強補中養陰的功效,則每斤藥材配三兩蜂蜜,讓其充分吸收後蒸製,蒸至黑色為宜。若要強化滋腎功能,每斤藥材與二兩黃酒混合均勻後蒸製,待有蒸汽冒出時取出曬乾即可。
-
使用量:一般建議使用量為3至6克。
-
貯存方式:應儲存在密封的缸內,以防油份流失。
2. 牛蒡子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牛蒡的乾燥果實。
『常用名』大力子、鼠粘子、惡實。
『產地』遼寧、吉林、黑龍江、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秋季採收。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篩去灰塵,投入鍋內,不斷翻動,炒至有炮聲起鍋,攤冷,碾細備用。有少數生用。
『用量』3~9克。
『貯存』裝鐵箱內,加蓋,防鼠。
白話文:
【來源】這個藥材是從一種屬於菊科植物的牛蒡所取得的乾燥果實。
【常用名稱】大力子、鼠粘子、惡實。
【產地】主要在中國的遼寧、吉林、黑龍江、湖北等地方產出。
【採收時間】通常在秋季進行採收。
【製作方式】先挑選去除不純物質,再篩去附著的灰塵,然後放入鍋中,不斷翻動炒製,直到聽到爆裂聲就可起鍋,放涼後磨成細粉備用。不過也有少數情況會直接使用未經加工的原料。
【使用量】一般使用的劑量是3到9公克。
【儲存方式】應存放於鐵箱中,蓋好蓋子,以防老鼠侵擾。
3. 葶藶子
『來源』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獨行菜或播娘蒿的乾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廷力子。
『產地』陝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
『採收季節』夏秋季採。
『炮製方法』篩凈灰土及雜質,投入鍋內,炒至炸聲發香為度。炒用可降低其辛寒性味,增強溫中平喘利尿的作用。
『用量』3~6克。
『貯存』裝鐵箱內加蓋,防潮,防蟲。
白話文:
【葶藶子】
-
來源:這種藥材源自十字花科的兩種植物,一種是獨行菜,另一種是播娘蒿,我們使用的是它們的乾燥成熟種子。
-
常用名稱:也被稱作廷力子。
-
產地:主要在中國的陝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區生產。
-
採收季節:通常在夏秋季進行採收。
-
炮製方法:首先,我們會篩選去除灰塵和雜質,然後放入鍋中炒製,直到發出爆裂聲並散發出香味。炒製後可以減低其辛寒的味道,並增加溫暖中焦、平喘、利尿的功效。
-
使用量:一般使用3~6克。
-
貯存方式:應儲存在鐵箱中,並蓋好蓋子,以防潮濕和防止昆蟲侵入。
4. 冬瓜子
『來源』本品為葫蘆科植物冬瓜的乾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冬瓜仁。
『產地』全國各地都產。
『採收季節』7月採收。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為增強健脾和胃,用麥麩熏炒,每斤藥用麥麩3兩,先將鍋燒熱,撒入麥麩冒煙時,將藥投入鍋內拌炒至金黃色發香為度,取出篩去麥麩備用。
『用量』9~15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鼠。
白話文:
【來源】此產品源自葫蘆科植物冬瓜的乾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稱】冬瓜仁。
【產地】全中國各地均有生產。
【採收時間】通常於7月份進行採收。
【加工方式】首先去除所有雜質,為了提升其健脾和胃的效果,會使用麥麩進行炒製。具體來說,每斤藥材需使用三兩麥麩。先將鍋加熱,然後撒入麥麩,當產生煙霧時,再將藥材倒入鍋中拌炒,直至藥材呈現金黃色並散發香味。最後,將藥材從鍋中取出,篩去麥麩,以備後用。
【使用量】一般建議用量為9到15克。
【儲存方式】應放置在密閉的箱子中,以防老鼠侵擾。
5. 路路通
『來源』本品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樹的乾燥成熟果序,多系野生。
『產地』江蘇、浙江、湖北、陝西等地。
『炮製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果柄,洗凈,乾燥。
『用量』4.5~9克。
『貯存』置乾燥處。
白話文:
【路路通】
-
來源:這藥材源自金縷梅科的一種植物,名為楓香樹,我們使用的是它乾燥後的成熟果序,通常來自野生植株。
-
產地:主要產自中國的江蘇、浙江、湖北、陝西等地方。
-
炮製方法:首先取出原始的藥材,然後清除掉其中的雜質和果柄,用水清洗乾淨後,再進行乾燥處理。
-
用量:一般建議的使用量為4.5至9克。
-
貯存:應該放在乾燥的地方保存。
6. 第七章 植物類藤類
7. 鉤藤
『來源』本品為茜草科植物鉤藤、大葉鉤藤、毛鉤藤、華鉤藤或無柄果鉤藤的乾燥帶鉤莖枝。
『常用名』勾丁、雙勾藤。
『產地』廣西、湖南、四川、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夏秋季採收。
『炮製方法』鮮品,切成5~7分長,投入蒸籠內,蒸上汽,取出曬乾,篩去葉,備用。乾品揀去雜質,摘去無勾的藤梗,搶水洗凈灰塵,撈起曬乾。
『用量』3~9克。
『貯存』裝木箱內加蓋。
白話文:
【來源】此藥材是從茜草科的鉤藤、大葉鉤藤、毛鉤藤、華鉤藤或者無柄果鉤藤的乾燥且帶有鉤子的莖枝而來。
【常用名稱】人們通常會稱之為勾丁或是雙勾藤。
【產地】主要產自中國的廣西、湖南、四川、湖北等地方。
【採收季節】最佳採收時間為夏季和秋季。
【製造方法】新鮮的鉤藤,一般會被切成約5到7公分長,然後放入蒸籠中蒸煮至熱氣騰騰,再取出曬乾,篩去葉子,留待使用。乾燥的鉤藤則需清除雜質,去掉沒有鉤子的部分,用水清洗掉表面的灰塵,再撈起曬乾。
【使用量】一般用量為3到9克。
【儲存方式】應存放在木箱中,並蓋好蓋子。
8. 海風藤
『來源』本品為胡椒科植物風藤的乾燥藤莖。
『常用名』老君發、雲霧草。
『產地』四川、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夏初採收。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切5分長,篩去灰屑。
『用量』3~9克。
『貯存』裝木箱內,加蓋。
白話文:
【來源】這藥材是從胡椒科一種叫做「風藤」的植物之乾燥藤莖製作而來。
【常用名稱】它還有「老君發」、「雲霧草」等別名。
【產地】主要產自中國四川、湖北等地。
【採收時間】通常在夏季初期進行採收。
【製作方法】首先需去除其中的雜質,然後切成約五分長的段,最後篩除掉灰塵和碎屑。
【使用量】一般建議的使用量為三到九克。
【儲存方式】應放入木箱內保存,並確保箱蓋緊閉。
9. 青風藤
『來源』本品為防己科植物青藤及毛青藤的乾燥藤莖。
『常用名』大風藤。
『產地』浙江、江西、江蘇、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秋末冬初採收。
『炮製方法』清水洗凈灰塵,濾乾水份,上蓋濕布,潤透取出,切3分長,曬乾,備用。
『用量』6~12克。
『貯存』裝木箱內,加蓋。
白話文:
【來源】此藥材是從防己科的兩種植物,青藤和毛青藤的乾燥藤莖提取的。
【常用名】大風藤。
【產地】主要在浙江、江西、江蘇、湖北等地方生產。
【採收季節】通常在每年的秋末至冬季開始時進行採收。
【炮製方法】首先,用清水清洗去其表面的灰塵,然後瀝乾水分,再覆蓋濕布使其充分吸收濕氣,接著切成約三分長的小段,最後曬乾備用。
【用量】一般使用的劑量為6至12克。
【貯存】應該裝在木箱內,並蓋好蓋子保存。
10. 活血藤
『來源』本品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乾燥藤莖。
『常用名』紅藤、血藤、大血藤。
『產地』南方各山區均產。
『採收季節』秋季採。
『炮製方法』鮮品,切一分厚斜片,曬乾或烘乾。如乾品,洗去灰塵,冬春用熱水浸3~4小時,夏秋用溫水浸2~3小時,撈起濾乾水份,上蓋濕布,使其潤透,取出切一分斜片,曬乾。
『用量』9~15克。
『貯存』裝水箱內,加蓋。
白話文:
【活血藤】
-
來源:此藥材源自木通科一種稱為大血藤的植物之乾燥藤莖。
-
常用名稱:又常被稱為紅藤、血藤、大血藤。
-
產地:在中國南方的各山區都有生產。
-
採收季節:一般於秋季進行採集。
-
炮製方法:新鮮的藥材,需切成約一分厚的斜片,然後曬乾或者烘乾。如果是乾燥的藥材,則先用水清洗去掉灰塵,冬天和春天需要用熱水浸泡3到4小時,夏天和秋天則用溫水浸泡2到3小時,取出後瀝乾水分,上面覆蓋濕布,讓其完全吸水,再取出切成一分厚的斜片,最後曬乾。
-
使用量:通常使用量為9至15克。
-
貯存:應儲存在水箱中,並蓋好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