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製》~ (25)
(25)
1. 第四節 火製法
藥物炮製方法中,炒法分為酒炒、醋炒、薑汁炒。
- 酒炒:利用酒的活血通絡、引藥上行特性,並降低藥物寒性。適用於含生物鹼、揮發油等易溶於酒的藥物,例如常山。
- 醋炒:利用醋的散淤止痛、解毒特性,降低藥物毒性,增強藥效,適用於活血和有毒藥物,例如五靈脂、芫花。
- 薑汁炒:利用生薑的散寒止嘔特性,增強藥物的散寒除滿、降逆止嘔功效,例如厚樸、竹茹。
煨法是將藥物用其他物質包裹加熱,以減輕藥性、降低副作用,方法有紙包煨與麵包煨(現改為麩炒),例如生薑。
煅法是直接或間接以高溫加熱藥物,使其結構或成分改變,降低刺激性、改變藥性、增強療效。分為明煅、蓋煅、煅焠、暗煅、悶煅。
- 明煅:將藥物置於鐵鍋或罐內煅燒,適用於加熱能溶化的礦物藥,主要目的是去除結晶水、減少刺激性、增強療效或產生新作用,例如明礬、膽礬、硼砂。
- 蓋煅:將藥物置於爐火中,上面加蓋煅燒,適用於質地堅硬的礦石、化石及貝殼類藥物,主要目的是使藥物酥鬆易碎,便於製劑,易於煎出有效成分。
白話文:
第四節 火製法
(3) **酒炒:**將藥材與酒一起炒製。酒性甘辛大熱,穿透力強,能活血通絡、引藥向上運行,並降低藥材寒性,同時也是良好的有機溶媒,許多生物鹼、揮髮油等物質易溶於酒中。用酒炮製某些藥材,能使有效成分更容易溶出,提高療效,有的還能降低寒性、增強活血通絡或提升藥效。操作方法:每斤藥材用約二兩白酒,灑在藥材上拌勻,稍悶至酒被吸收,再用小火炒乾,取出攤涼備用,例如常山。
(4) **醋炒:**將藥材與醋一起拌炒。醋性酸苦溫,能散瘀血、消腫解毒,多用於炮製活血藥材和有毒藥材,可降低藥物毒性,增強其散瘀止痛的作用,充分發揮藥效,並能去除異味。操作方法:每斤藥材用約三到八兩醋,灑在藥材上拌勻,待醋吸收後,用小火炒乾,取出攤涼備用,例如五靈脂、芫花。
(5) **薑汁炒:**將藥材與生薑汁一起拌炒。生薑辛溫,能散寒止嘔。某些藥材用薑汁炮製後,能增強散寒除脹、降逆止嘔的功效。操作方法:每斤藥材用約二兩生薑,洗淨搗碎取汁,灑在藥材上拌勻,稍悶至吸收,再用小火炒乾取出,例如厚樸、竹茹。
二、煨
將藥材用其他物質包裹,置於火灰或明火上加熱,稱為煨。目的是去除部分揮發性和刺激性物質,以緩和藥性、降低副作用。煨法有紙包煨和麵包煨兩種,為節省起見,麵包煨多改用麩炒。本節僅介紹紙包煨的方法,例如生薑。
三、煅
將藥材直接或間接用高溫加熱,使其結構或成分發生改變,稱為煅。煅燒溫度一般在攝氏300到700度之間,目的是減少藥材刺激性,改變藥性,增強療效或緩和藥性。煅燒後的藥材質地酥鬆易碎,更容易煎出有效成分,發揮藥效。有些藥材經煅燒後會失去結晶水或生成炭素。根據藥材性質,煅法可分為明煅、蓋煅、煅焠、暗煅、悶煅等。
(1) **明煅:**將藥材放在鐵鍋或罐內直接煅燒。此法適用於加熱能熔化的礦物藥材,目的是使其失去結晶水,減少刺激性,增強療效或產生新的作用。操作方法:將藥材放入鍋或罐中加熱,使其熔化,至水分完全蒸發,無氣體產生,藥材呈酥鬆或乾燥狀態,取出攤涼,例如明礬、膽礬、硼砂。
(2) **蓋煅:**將藥材放在爐火中,上面加蓋煅燒。此法適用於煅燒質地堅硬的礦石、化石及貝殼類藥材。目的是使藥材酥鬆易碎,方便製劑,易於煎出有效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