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來送、劉榮祿

《中藥炮製》~ (23)

回本書目錄

(23)

1. 蒼耳子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蒼耳的乾燥成熟帶意苞的果實。

『常用名』刺兒果。

『產地』各地皆產。

『採收季節』8~10月採。

『炮製方法』取蒼耳子投入鍋內炒至外表焦黃色,傾入石臼內或碾槽內碾去刺,取出篩去灰塵,即得。

『用量』3~9克。

『貯存』裝鐵箱內加蓋,防鼠。

白話文:

【蒼耳子】

來源:此藥材來自一種屬於菊科植物的蒼耳,其乾燥且成熟的果實連同外殼一起使用。

常用名稱:刺兒果。

產地:在各地均有產出。

採收時間:於每年的8月至10月期間進行採收。

炮製方式:首先將蒼耳子放入鍋中炒至外表呈現焦黃色,接著倒入石臼或碾槽內去除硬刺,然後篩除灰塵,即可得到成品。

建議用量:一般使用的劑量為3至9克。

儲存方法:應存放於鐵箱內並蓋緊,以防老鼠侵害。

2. 梔子

『來源』本品為茜草科植物梔子的乾燥成熟果實。

『常用名』梔子仁、山枝子、紅枝子、黑枝。

『產地』江西、湖南、福建、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8~10月採。

『炮製方法』將原藥揀凈,研碎生用。有取仁、取皮,各地用法不同。為緩和其寒性,增強涼血止血的作用,則炒梔子,投入鍋內炒至金黃色,取出研細即得。若取其去心胸內熱,用黑梔仁。若去肌表之熱用黑山梔皮,將鍋燒熱,投入生梔子,用武火炒至黑褐色。若取除煩止嘔、止血作用,以生梔子用武火炒至焦糊色,灑入生薑汁(藥1斤,生薑2兩搗汁)。

『用量』3~9克。

『貯存』裝鐵箱內加蓋,防潮,防蟲。

白話文:

【梔子】

  • 來源:這種藥材源自茜草科植物梔子的乾燥成熟果實。

  • 常用名稱:梔子仁、山枝子、紅枝子、黑枝。

  • 產地:主要來自江西、湖南、福建、湖北等地。

  • 採收季節:在每年的8月至10月期間進行採收。

  • 炮製方法

  • 首先,挑選乾淨的藥材,研磨成粉末直接使用。

  • 炮製方式各地有所不同,有的只取用種仁,有的則取用外皮。

  • 為了減緩其寒性並提升涼血止血的效果,會將梔子炒至金黃色後研磨細碎,這就是炒梔子。

  • 若是為了清心解熱,則使用黑梔仁。

  • 要消除肌膚表面的熱氣,則使用黑山梔皮,將生梔子在熱鍋中以大火炒至黑褐色。

  • 若要達到止嘔、止血及解除煩躁的效果,將生梔子以大火炒至焦糊色,然後加入生薑汁(每斤藥材配兩兩生薑汁)。

  • 使用量:通常使用3至9克。

  • 儲存方式:應裝在鐵箱內密封,以防潮濕和蟲害。

3. 菟絲子

『來源』本品為旋花科植物菟絲子的乾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吐絲子。

『產地』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炮製方法』將原藥篩凈灰塵及雜質,裝入瓢內在清水中淘去砂子濾乾水份,曬乾或烘乾。若制菟絲子餅取凈菟絲子,投入甑內蒸或放入鍋內煮熟,以吐絲為度,取出加麵粉(藥10斤,麵粉1斤,並加適量開水拌勻,再投入木板壓成2~3分厚,用刀劃成6分長方塊,曬乾或烘乾備用)。若取藥入腎,用鹽水炒(藥1斤,鹽6克化水30毫升,隨炒隨灑入鹽水,炒至黃色為度。

若取其活血,用酒炒(每斤藥用白酒1兩)酒拌入吐絲餅,候吸勻,投入鍋內炒至焦黃色為度。菟絲子炒法與菟絲餅同。

『用量』9~15克。

『貯存』裝白鐵箱內加蓋防潮,防蟲。

白話文:

【來源】此藥材是從旋花科一種叫做菟絲子的植物中取得的乾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菟絲子也被稱作吐絲子。

【產地】主要產自中國的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炮製方法】首先,需清除掉藥材中的灰塵和雜質,然後浸泡於清水中洗淨,再過濾乾水分,最後進行曬乾或烘乾。如果要製作菟絲子餅,則需將洗淨的菟絲子蒸煮至能吐絲的狀態,然後混合一定比例的麵粉(藥材十斤,麵粉一斤),加入適量熱水拌勻,再倒入模具壓平,切成六分長的小方塊,曬乾或烘乾後即可使用。如果想讓藥材更易被腎臟吸收,可用鹽水炒(每斤藥材用六克鹽,溶於三十毫升水中,邊炒邊灑鹽水,炒至黃色)。如果要增強活血作用,則可採用酒炒(每斤藥材用一兩白酒),先將酒拌入菟絲子餅,待酒被充分吸收後,再放入鍋中炒至焦黃色。菟絲子炒製的方法與菟絲子餅相同。

【用量】一般使用量為九到十五克。

【貯存】應將此藥材存放於密封的鐵箱中,以防潮濕和蟲害。

4. 草決明

『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決明小決明的乾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決明子、馬蹄決明。

『產地』各地皆產。

『採收季節』9~10月採收。

『炮製方法』為減弱瀉下作用,則炒決明子,取凈決明子,投入鍋內用文火炒至微有香氣為度,用時打碎。

『用量』3~9克。

『貯存』裝木箱內加蓋。

白話文:

【草決明】

  • 來源:這一種藥材源自於豆科植物,名為「決明」或是「小決明」的乾燥成熟種子。

  • 常用名稱:一般會被稱作決明子,或者是馬蹄決明。

  • 產地:在各個地方都有產出。

  • 採收季節:通常是在每年的9月至10月進行採收。

  • 炮製方法:為了降低其瀉下的效果,我們會使用炒決明子的方法,也就是將乾淨的決明子放入鍋中,用小火炒到微微散發香氣即可,使用前要先打碎。

  • 使用量:一般建議的使用量是3至9克。

  • 貯存方式:應儲存在木箱中,並蓋上蓋子保存。

5. 沙苑子

『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扁莖黃芪的乾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潼關蒺藜、沙疾黎、沙疾力。

『產地』陝西。

『採收季節』秋冬季採收。

『炮製方法』淘盡泥土後濾乾水分,曬乾或烘乾。炒沙苑子(藥1斤,鹽6克化水1兩),將藥投入鍋內,隨炒隨灑入鹽水,炒乾為度。鹽炒以入腎。

『用量』3~9克。

『貯存』裝鐵箱內加蓋。

白話文:

【來源】這項草藥源自一種屬於豆科的植物,名為扁莖黃芪,我們使用的是其完全成熟的乾燥種子。

【常用名】這種草藥還有其他幾個常見的名字,包括潼關蒺藜、沙疾黎、沙疾力。

【產地】主要在中國的陝西省產出。

【採收季節】這種草藥的採收季節是在秋季至冬季之間。

【炮製方法】首先,需用水清洗乾淨種子表面的泥土,然後過濾掉水分,再進行曬乾或烘乾。若要製作炒沙苑子,取一斤藥材,用六克鹽溶於一兩水中,將藥材放入鍋中,一邊炒一邊均勻灑上鹽水,炒至乾燥即可。鹽炒的目的是為了讓藥性更容易被腎臟吸收。

【用量】一般使用的劑量為三到九克。

【貯存】應將其儲存在鐵製容器中,並確保蓋子密封。

6. 牽牛

『來源』本品為旋花科植物裂葉牽牛圓葉牽牛的乾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二醜、黑白醜、黑醜牛、牽牛子。

『產地』各地皆產。以河南、安徽為佳。

『採收季節』9~10月採收。

『炮製方法』篩盡灰塵,揀去雜質,用砂炒泡取出,用時打碎。炒後能緩和其峻下作用。制二醜末,將炒好二醜,用碾槽碾成細末,用80目篩篩過備用。

『用量』1~6克。

『貯存』裝白鐵箱內加蓋防蟲。

白話文:

【牽牛】

「來源」此藥材來自旋花科植物,主要爲裂葉牽牛或圓葉牽牛的乾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稱」別稱有二醜、黑白醜、黑丑牛、牽牛子。

「產地」全國各地都有產出,但以河南、安徽的產品質量最優。

「採收季節」在每年的9月至10月進行採收。

「炮製方法」首先篩選去除灰塵和雜質,然後使用砂炒法處理,炒制完成後需打碎以便使用。炒制後的藥材可緩和其強烈瀉下的效果。製作二醜末時,將炒好的二醜研磨成細末,並通過80目的篩子篩選,備用。

「用量」一般建議使用量爲1至6克。

「貯存」應裝入白鐵箱內並加蓋,以防蟲害。

7. 蔓荊子

『來源』本品為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蔓荊的乾燥成熟果實。

『常用名』萬金子。

『產地』山東、福建、安徽、江蘇等地。

『採收季節』9~10月。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篩去灰塵,曬乾放入石臼內,扦去表皮簸盡備用。為取其減少辛散之性,上清頭目,用炒荊子,將鍋燒熱,投入鍋內用文火炒至黃色為度。

『用量』3~9克。

『貯存』裝木箱內加蓋。

白話文:

【蔓荊子】

來源:此藥材來自馬鞭草科一種叫做單葉蔓荊或是蔓荊的植物,使用的是它們完全成熟的乾燥果實。

常用名稱:萬金子。

產地:主要在山東、福建、安徽、江蘇等地方生產。

採收時節:每年的9月至10月。

炮製方式:首先將蔓荊子中的雜物挑選出去,然後篩除附著的灰塵,曬乾後放入石臼內,去掉外層表皮,篩選乾淨後備用。為了降低其辛辣散發的特性,使其更適合清頭明目的作用,會使用炒製的方式。具體操作是先將鍋燒熱,再將蔓荊子倒入鍋中,用小火炒至呈現出黃色即可。

使用量:一般建議的用量是3至9克。

儲存方式:將蔓荊子裝入木箱中,並蓋好蓋子進行保存。

8. 女貞子

『來源』本品為木犀科植物女貞的乾燥成熟果實,栽培或野生。

『常用名』冬青子。

『產地』浙江、江蘇、湖南、福建、四川、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10~12月採收。

『炮製方法』揀凈雜質,投入蒸籠內蒸至上汽,取出曬乾。若取其收斂作用,每斤藥用紅醋2兩拌勻吸透,投入蒸籠內蒸,蒸至上汽取出曬乾即得。若取其增強補中養陰的效力,每斤藥用白酒1兩拌勻吸透,投入蒸籠內,蒸至上汽取出曬乾備用。

『用量』3~9克。

『貯存』裝木箱內,閉蓋防潮。

白話文:

【女貞子】

  • 來源:這種藥材源自木犀科的女貞樹之乾燥成熟果實,無論是栽培或是野生的都可以。

  • 常用名稱:也被稱作冬青子。

  • 產地:主要來自於浙江、江蘇、湖南、福建、四川和湖北等地。

  • 採摘時節:通常在每年的10月至12月期間進行採摘。

  • 炮製方法:首先清除掉所有的雜質,然後放入蒸籠中蒸煮至有蒸汽冒出,再取出並曬乾。如果需要利用其收斂效果,則每斤藥材需加入2兩的紅醋,拌勻使其充分吸收後,再放入蒸籠蒸煮,待蒸汽出現後取出曬乾即可。如果要增加補中養陰的效果,則每斤藥材需加入1兩的白酒,同樣拌勻讓其吸收後,放入蒸籠蒸煮,待蒸汽冒出後取出曬乾,以便隨時使用。

  • 使用量:一般建議的使用量為3至9克。

  • 貯存方式:應將其放入木箱中,密封以防潮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