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來送、劉榮祿

《中藥炮製》~ (52)

回本書目錄

(52)

1. 藁本

『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藁本遼藁本的乾燥根莖及根。

『常用名』西芎、香藁本。

產地、湖北、四川、陝西等地。

『採收季節』春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清除雜質,洗凈泥沙,冬春用溫水浸20分鐘,夏秋季用冷水稍浸片刻,撈入筐內,濾乾水份,放缸內,加蓋濕布,潤透取出,切成半分厚直片,曬乾。

『用量』3~6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注意:此藥最易生蟲,應放硫磺箱內保存。

白話文:

【來源】此藥材是從傘形科植物藁本或是遼藁本的乾燥根莖和根部提取而來。

【常用名稱】又常被稱作西芎、香藁本。

【產地】主要產自湖北、四川、陝西等地方。

【採收季節】春季和秋季是採收的最佳時期。

【炮製方法】首先需清除掉所有的雜質,然後清洗乾淨表面的泥沙。在冬季和春季,需要用溫水浸泡約20分鐘,而在夏季和秋季,則只需用冷水稍微浸泡一會兒。然後將其放入筐子中,瀝乾水分,放置在缸中,蓋上濕布使其濕潤,待其濕透後取出,切成厚度約半公分的直片,再進行曬乾處理。

【使用量】一般使用量為3到6克。

【儲存方式】應放在密封的箱子中,以防潮濕。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藥材非常容易生蟲,最好能放在有硫磺的箱子中保存。

2. 黃芪

『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的乾燥根。

『常用名』懷芪、口芪、箭芪、布鬥、正小皮、沖正、寸芪、紅蘭芪等。

『產地』內蒙、山西、四川、甘肅、陝西。

『採收季節』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春冬季用溫水搶洗,夏秋季用冷水搶洗,撈入筐內,加蓋濕布,潤透取出切半分厚斜片,烘乾。也可用微火烤軟切片,2、4、8月天氣回潮,取其本身回潮切片。若取補中,則用蜜炙,每斤藥用蜜4兩,投入鍋內煉開,再下藥片用文火拌炒,至金黃色,攤冷以疏散不粘手為佳。若取其和中健胃,則用米炒,每斤藥用米3兩,將鍋燒熱,米藥同炒,至焦黃色為度。

亦可用酒炒法,隨炒隨加入酒,呈淡黃色,酒炒達表補虛。

『用量』9~18克。

『貯存』裝石灰箱或炕箱內保存,蜜炙放瓷壇內裝。

白話文:

【黃芪】

來源:本品來自豆科植物蒙古黃芪的乾燥根。

常用名稱:懷芪、口芪、箭芪、布鬥、正小皮、沖正、寸芪、紅蘭芪等。

產地:主要在內蒙古、山西、四川、甘肅、陝西等地產出。

採收季節:一般於秋季進行採挖。

炮製方法:春冬季使用溫水快速清洗,夏秋季則用冷水快速清洗,然後放入籮筐中,覆蓋濕布讓其充分吸水,取出後切成約半公分厚的斜片,再進行烘乾。另外,也可以使用微火將黃芪烤軟後切片,在2、4、8月這種天氣回潮的時候,利用其自身吸收的濕氣進行切片。如果要用於補中,則需用蜂蜜炒製,每斤藥材需用四兩蜂蜜,先將蜂蜜在鍋中熬開,再加入藥片,用小火拌炒至金黃色,攤涼後確保散開且不黏手為最佳。如果要達到和中健胃的效果,則用米炒,每斤藥材需用三兩米,先將鍋燒熱,再將米和藥材一同炒製,至焦黃色即可。

亦可使用酒炒法,炒製過程中隨時加入酒,使其呈現淡黃色,酒炒能增強其補虛效果。

用量:一般使用量為9~18克。

貯存:可以裝入石灰箱或炕箱內保存,如果是蜜炙的黃芪,則應放在瓷壇內保存。

3. 大黃

『來源』本品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藥用大黃的乾燥根莖及根莖。

『常用名』莊黃、綿紋、香結、生軍、熟軍。

『產地』青海、甘肅、四川、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立冬前後採挖。

『炮製方法』先將灰塵洗凈,放木桶或盆內,每斤原藥用清水4~6兩浸潤,分二次下,經常上下翻動,如有硬者,再灑上水,潤透取出,切直片2釐厚晾乾,不宜曝曬。若取其降低寒性,則用酒漬法,每斤原藥用酒3兩,製法同上。

若取其走行小腸膀胱及濕熱隆閉,則用蒸法,每斤藥用酒3兩,酒入藥內漬潤,每天翻動,待酒吸乾取出,放蒸籠內用武火蒸4小時,熄滅、悶12小時,取出晾乾,然後將鍋內的水濃縮,拌入大黃內吸盡,取出切片晾乾。也可用酒炒法,每斤藥片用黃酒3兩,酒入藥內潤片刻,投入鍋內拌炒至焦黃色,此法清熱利小便。還有用醋制大黃,製法同上。

大黃炭,取生大黃片置鍋內,武火炒至錶面呈炭黑色:內心棕黃色為度。用作止瀉2~3克較好,劑量不宜大。

『用量』6~12克。

『貯存』裝箱內閉蓋,防霉及蟲蛀。

白話文:

【來源】大黃這種藥材來自蓼科的三種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和藥用大黃,我們採用的是它們的乾燥根莖和根部。

【常用名】在不同的地區或場合,大黃也被稱為莊黃、綿紋、香結、生軍、熟軍。

【產地】主要產自中國的青海、甘肅、四川和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通常在立冬前後進行採挖。

【炮製方法】首先,將大黃上的灰塵清洗乾淨,然後放入木桶或盆子裡,每斤的大黃使用4到6兩的清水浸泡,分兩次加入,過程中要常翻動。如果發現有堅硬的部分,可以再灑些水,讓它完全軟化後取出,切成約2釐厚的直片,晾乾即可,但要注意不要暴曬。

如果想要減低大黃的寒性,可以使用酒漬的方法,每斤的大黃使用3兩的酒,製法和上述相同。

如果想讓大黃更易於作用於小腸、膀胱,並有助於排除濕熱,則可以使用蒸法,每斤的大黃使用3兩的酒,讓酒滲入藥材中,每天翻動,等到酒被吸收完畢後取出,放入蒸籠,用大火蒸4小時,關火後悶12小時,取出晾乾。接著將鍋中的水濃縮,拌入大黃中讓其完全吸收,再取出切片晾乾。也可以使用酒炒的方法,每斤的大黃片使用3兩的黃酒,讓酒滲入藥材片刻,然後放入鍋中炒至呈現焦黃色,這種方法能幫助清熱利小便。另外,還有一種醋製大黃的方法,製法和上述相同。

製備大黃炭,取生的大黃片放入鍋中,用大火炒至表面呈炭黑色,內心呈棕黃色為宜。作為止瀉用途,每次使用2到3克效果較佳,不建議大量服用。

【用量】一般使用量為6到12克。

【貯存】應將大黃裝入箱子內,蓋緊蓋子,以防發黴和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