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製》~ (71)

回本書目錄

(71)

1. 附:京半夏

半夏炮製方法:取生半夏十斤,依季節(春冬九天、夏秋七天)清水浸泡,每日換水。浸泡後分兩次以溫水煮兩小時,每次煮完換水。接著加入一斤三兩打碎的生薑與半夏同煮至水分蒸乾,取出並去除生薑,最後曬乾即可。

用量建議:6~12克。

儲存方式:裝箱加蓋,防止灰塵。

白話文:

【製作方法】首先取生長的半夏十斤,用清水浸泡。在春季或冬季需浸泡九天,夏季或秋季則需七天。在浸泡期間,每天都要換新水,到時間後取出,放入鍋中,加入溫水煮約兩小時,然後再次換水煮兩小時。之後,將其撈出並重新放回鍋中,加入一斤三兩的薑,薑要先打碎,與半夏一同煮,加水至淹過藥材表面,煮至水分蒸發完畢後取出,去掉薑,然後進行曬乾。

【使用量】每次使用六到十二克。

【儲存方式】應放入箱中封蓋保存,以防灰塵。

2. 附:清半夏

半夏的炮製方法如下:

  1. 取生半夏10斤,依先前方法浸泡後取出,放入缸中。
  2. 加入明礬1斤溶於水浸泡,冬春季7天,夏秋季5天,每日翻動。時間到後撈起。
  3. 用清水浸泡,冬春季7天,夏秋季5天,每日換水。時間到後撈起。
  4. 放入銅鍋,加入生薑1斤4兩(切片),同煮2小時。
  5. 撈入筐內,放入蒸籠蒸2小時後取出。
  6. 置於通風處吹乾至七八成乾,放入缸內1~2天使其潤透,取出刨成薄片,曬乾。

用量:6~12克。

貯存:裝箱加蓋,防灰塵。

白話文:

【製作過程】首先,取10公斤的生半夏,按照先前的方法進行浸泡,到時間後,將其移入缸中。接著,使用1公斤的明礬,溶解在水中,再次浸泡半夏,冬季和春季需浸泡7天,夏季和秋季則為5天,在這期間,每天都要翻動一次。到了指定的日期,將半夏撈起,然後再用清水浸泡,冬季和春季同樣是7天,夏季和秋季則為5天,且每日都需要換水。等到浸泡完畢,將半夏放入銅鍋,加入切片的1.4公斤生薑,一起煮2小時,然後撈出,放入蒸籠再蒸2小時,取出後放在通風的地方,吹至七八成乾,再放入缸內放置1-2天,使其充分吸收濕氣,最後刨成薄片,曬乾。

【使用量】每次使用6至12克。

【儲存方式】儲存在封閉的箱子中,防止灰塵進入。

3. 附:薑半夏

半夏的炮製方法:先將10斤生半夏清水浸泡一天,瀝乾後,用2.5斤明礬粉、2.5斤生薑汁醃製一晚。接著加水淹過藥材五寸,春冬浸泡30天,夏秋浸泡20天。取出後淘洗去除明礬,換清水漂洗,冬春漂洗7天,夏秋漂洗5天,期間勤換水至無麻味。

然後日曬夜露7天,用甘草、炒枳實、陳皮、五味子、炒枳殼、薄荷、川芎、青皮等藥材煎煮濃汁,使半夏吸收藥汁。最後加入丁香、廣木香、白蔻、沉香、肉桂、砂仁等研磨成粉末,拌勻曬乾。

建議用量:6~12克。

儲存方式:裝箱加蓋,防塵。

白話文:

【製作方法】首先取生半夏10公斤,放入大容器中,用清水浸泡一天,然後撈出放入籃子內濾幹水分,再倒回容器。使用2.5公斤的明礬粉和2.5公斤的生薑(榨汁),放在鍋內醃製一夜。第二天加入清水,水量要超過藥物約五寸,春天和冬天醃製30天,夏天和秋天醃製20天。醃製完成後,將藥物取出清洗乾淨明礬,換清水繼續漂洗,冬天和春天漂洗7天,夏天和秋天漂洗5天,每天更換清水,夏天和秋天每天需換水兩次,直到沒有刺激性爲止。然後撈起,白天曬太陽晚上露天放置7天。接着使用120克的甘草,10克的炒枳實,15克的陳皮,15克的五味子,12克的炒枳殼,12克的薄荷,10克的川芎,15克的青皮,一起煎煮成濃汁,倒入半夏中,讓其吸收藥汁。最後使用15克的丁香,15克的廣木香,10克的白蔻,3克的沉香,10克的肉桂,15克的砂仁,一起研磨成細末,放入藥物中攪拌均勻後曬乾。

【使用量】6~12克。

【保存方式】裝在箱子裏,蓋上蓋子,防止灰塵。

4. 附:鹽半夏

半夏的炮製方法:

將已處理過的半夏,露天放置三夜,然後曬乾。每斤半夏用10克鹽化水,均勻灑在藥材上拌勻,待藥材完全吸收鹽水後,再次曬乾。

白話文:

「製作方法」將已處理好的半夏,露天放置三晚,然後曬乾。對於每一斤的藥材,使用十克的純淨鹽溶解在水中,將鹽水灑在藥材上並攪拌均勻,等到藥材完全吸收鹽水後,再將其曬乾。

5. 枸杞子

枸杞子為茄科植物寧夏枸杞的乾燥成熟果實,又名甘枸杞、西枸杞、棗杞、貢果、棗王。 主要產地在寧夏、甘肅、湖北等地,採收季節為每年的7~9月。

炮製方法是先用篩子去除灰塵和雜質,並揀去蒂和細梗,曬乾即可。 若要減去枸杞子的滋膩性,可將揀好的枸杞子用文火炒至黃色稍有焦點。

建議用量為9克。

貯存時,應將枸杞子裝入罐內或紙包好,放入石灰缸或硫磺箱內,並加以封閉。

白話文:

【枸杞子】

  • 「來源」此藥材來自茄科一種叫做「寧夏枸杞」的植物,採用的是它的乾燥成熟果實。

  • 「常用名」它還有其他幾個名字,像是甘枸杞、西枸杞、棗杞、枸杞、貢果、棗王。

  • 「產地」主要在寧夏、甘肅、湖北等地區生產。

  • 「採收季節」通常在每年的7月到9月期間進行採收。

  • 「炮製方法」首先,使用小孔篩子篩除枸杞子上的灰塵,再挑出果梗,然後曬乾即可。如果要減少其滋膩性,可將枸杞子倒入鍋中,用小火炒至微黃且略帶焦點。

  • 「用量」一般建議使用量為9克。

  • 「貯存」保存時,可以裝進罐子或者用紙包好,再放入石灰缸或硫磺箱中,確保密封良好。

6. 烏梅

烏梅為薔薇科植物梅的乾燥未成熟果實,又名酸烏梅,主產於四川、福建等地,於每年五月採收。

炮製方法多樣,包含:揀去雜質、篩去灰塵後快速水洗曬乾;或取烏梅肉,將洗淨烏梅曬乾敲碎,剝去核取得;亦可用紅醋拌勻潤透後蒸熟曬乾以增強收斂作用;也可炒至表皮起焦枯斑點,以降低酸性。

一般用量為9~12克,需裝箱加蓋保存,注意防乾、防蟲。

白話文:

【烏梅】

來源:本品來自薔薇科植物梅的乾燥未成熟的果實。

常用名稱:酸烏梅。

產地:主要在四川、福建等地生產。

採收季節:通常於5月進行採收。

炮製方法:先去除原藥中的雜質,再篩除灰塵,用水清洗後曬乾。如果需要烏梅肉,可將清洗乾淨的烏梅曬乾後敲碎,去掉核,留下肉即可。為了增強其收斂效果,可以將洗淨的烏梅與一定比例的紅醋混合均勻,放入蒸籠蒸至蒸汽上騰,取出後曬乾或烘乾。若想減少其酸性,只需將烏梅放入鍋中炒至表面出現焦枯的斑點即可。

使用量:一般建議使用9到12克。

儲存方式:應放在有蓋子的箱子裡,以防過度乾燥和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