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來送、劉榮祿

《中藥炮製》~ (72)

回本書目錄

(72)

1. 山楂

『來源』本品為薔薇科植物山裡紅山楂的乾燥成熟果實。

『常用名』冬山楂、片山楂、山楂核、南山楂、焦楂。

『產地』山東、河南、湖北、浙江。

『採收季節』8~10月採收。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篩去脫落的核即得,生用。若取其止泄作用,將山楂投入鍋內,用武火炒至外表焦褐色,內部黃褐色為度,若取其治腸炎,下紅白痢。將凈山楂投入鍋內,用武火炒至外表黑色為度。

『用量』9~12克。

『貯存』裝箱內,閉蓋,防潮。

白話文:

【山楂】

來源:本品來自薔薇科植物,種類包括山裡紅或山楂,使用的是它們的乾燥成熟果實。

常用名稱:冬山楂、片山楂、山楂核、南山楂、焦楂。

產地:主要在山東、河南、湖北、浙江等地生產。

採收季節:一般於每年的8月至10月進行採收。

炮製方法:先挑選去除雜質,再篩去脫落的果核後即可直接使用。如果要利用其止瀉功能,則需將山楂放入鍋中,用大火炒至外皮呈焦褐色,內部轉為黃褐色。若想治療腸炎或紅白痢疾,則需將乾淨的山楂放入鍋中,用大火炒至外皮變黑。

常用劑量:每次使用約9至12克。

貯存方式:應放置於密閉的箱子內,防止潮濕。

2. 桃仁

『來源』本品為薔薇科植物山桃的乾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單桃仁。

『產地』河南、湖北。

『採收季節』6~7月。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篩去灰土,將桃仁放入盆內,用開水泡5~10分鐘,其皮鼓起,及時取出,用手去皮或略用二塊木板擦去皮,再用清水洗一次,撈起濾乾水份,曬乾後,簸去皮取得。如用炒桃仁,將鍋燒熱投入桃仁,用文火炒至焦黑斑點即可。

『用量』3~9克。

『貯存』用缸裝加蓋,防潮,防蟲,防走油,防變色。

白話文:

【桃仁】

來源:這個藥材源自薔薇科中的桃或山桃植物的乾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稱:單桃仁。

產地:主要在河南、湖北等地生產。

採收時間:通常於每年的6月至7月間進行採收。

炮製方式:先挑選去除雜質,然後篩除灰塵。把桃仁放進盆中,倒入滾水浸泡5至10分鐘,待其表皮膨脹後立即取出,用手剝去外皮,或者使用兩塊木板搓掉。之後,再用清水清洗一遍,瀝乾水分,曬乾後,篩去殘留的皮,即可得到純粹的桃仁。若需炒製桃仁,則先加熱鍋子,再放入桃仁,用小火炒至出現焦黑斑點即可。

常用劑量:每次使用約3至9克。

儲存方法:應使用密封的容器保存,並蓋緊蓋子,以防潮濕、蟲蛀、油脂流失和顏色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