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製》~ (18)
(18)
1. 澤蘭
『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毛葉地瓜兒苗的乾燥地上部分。
『常用名』澤蘭葉、地筍。
『產地』全國各地均產。
『採收季節』夏季採收。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用清水洗去泥沙,撈入筐內,上蓋濕布次日取出,切片2分長,曬乾。若系鮮品,當時洗凈切片曬乾為佳。
『用量』乾品9克,鮮品15克。
『貯存』裝箱內保管。
白話文:
【澤蘭】
來源:這個藥材源自一種屬於脣形科的植物,叫做毛葉地瓜兒苗,我們使用的是這植物的地上部分,經過乾燥處理。
常用名稱:澤蘭葉、地筍。
產地:在全國各地都可以找到這種植物。
採收時節:通常在夏季進行採收。
炮製方式:首先,要清除掉混在裡面的雜質,再用清水把泥土和沙子洗淨,然後放入籃子裡,上面蓋上濕布,等到第二天再拿出來,切成約2分長的小片,最後曬乾。如果是新鮮的澤蘭,當場清洗後切片曬乾效果更佳。
用量:乾燥的澤蘭一般使用9克,而新鮮的澤蘭則是15克。
儲存:應該裝在箱子裡妥善保存。
2. 木賊草
『來源』本品為木賊科植物木賊的乾燥地上部分。
『常用名』木側草、節節草。
『產地』東北、陝西、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秋季採收。
『炮製方法』揀去雜草,四季用冷水搶洗,撈入筐內,濾乾潤2~3小時,取出切3分長橫片,曬乾。
『用量』9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
白話文:
【木賊草】
來源:此藥材來自木賊科一種植物,名為木賊,我們使用的部分是其乾燥後的地面上生長的部分。
常用名稱:也被稱為木側草、節節草。
產地:主要產自中國的東北地區、陝西以及湖北等地。
採收時節:於秋季進行採收。
炮製方法:首先需將雜草挑選去除,然後無論何季節都使用冷水快速清洗,洗好後放入筐子內,瀝乾水份並讓其濕潤約2至3小時,接著取出切成大約三分長的橫片,最後進行曬乾處理。
使用量:一般建議使用量為9克。
儲存方式:應將其裝入箱子內,並將箱子蓋緊,以確保藥材品質。
3. 荊芥
『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荊芥的乾燥地上部分或花穗。
『常用名』荊芥穗、麻荊芥、假蘇。
『產地』江蘇、浙江、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伏天採收。
『炮製方法』先取原藥切去根,揀去雜草,捆扎好把,放入水中,兩手推擦洗凈拿起,將穗朝上,梗朝下,濾乾水後,放簸箕內,蓋上麻袋,次日取出,切1分長橫片,曬乾。若取其止血,則炒炭,將鍋燒熱,投入藥片,用文火炒至焦黑色,取出放地下攤冷。
『用量』6~9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及蟲蛀。
白話文:
【來源】這項藥材源自脣形科一種稱為荊芥的植物,我們使用的部分是該植物的地上部分或是花穗經乾燥處理後的產物。
【常用名稱】它有幾個別名,分別是荊芥穗、麻荊芥和假蘇。
【產地】主要在中國的江蘇、浙江、湖北等地區生產。
【採收季節】這種藥材通常在夏季最熱的時段進行採收。
【炮製方法】首先將原藥去除根部,篩選掉雜草,然後捆綁成束,放入水中用手推搓清洗,再將藥材拿起,讓花穗朝上,梗部向下,瀝乾水分後放在簸箕中,上面覆蓋麻袋,隔天再取出,切成約一分長的橫片,進行曬乾。如果要利用其止血的功效,則需將藥材炒炭,具體做法是將鍋加熱,放入藥片,用小火炒至呈現焦黑色,然後取出放在地面待其冷卻。
【使用量】一般情況下,每次使用的劑量為6到9克。
【儲存方式】應將其裝入箱子中並蓋緊,以防潮濕和蟲害。
4. 藿香(附:藿香梗)
『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廣藿香的乾燥地上部分。
『常用名』合香、廣藿香、藿香葉。
『產地』廣東、海南等省。
『採收季節』7~9月採收。
『炮製方法』揀去雜草,梗葉分開,葉用冷水搶洗,撈入筐內,濾乾水分,取出切2分長橫片曬乾。梗冬季用溫水,春、夏、秋季用冷水浸1~3小時,取出涼乾水,切2釐厚瓜子片,曬乾。
『用量』乾品9克,鮮品18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來源】此藥材來自一種稱為廣藿香的脣形科植物,使用的部分是其乾燥後的地上生長部位。
【常用名】它又被稱為合香、廣藿香、藿香葉。
【產地】主要產自中國的廣東、海南等省份。
【採收季節】通常在每年的7月至9月期間進行採收。
【炮製方法】首先需去除混雜的雜草,然後將莖和葉分開處理。葉子需用冷水快速清洗,隨後放入筐中瀝乾水分,再切成約2分長的橫片曬乾。莖部則於冬季使用溫水,春、夏、秋三季使用冷水浸泡1至3小時,取出後晾乾水分,切成2釐米厚的瓜子片狀,最後曬乾。
【用量】乾燥的藥材一般建議使用量為9克,而新鮮的藥材則建議使用18克。
【貯存】應將其裝箱並蓋緊,以防止濕氣,達到防潮的效果。
5. 石斛
『來源』本品為蘭科植物環草石斛、黃草石斛、馬鞭石斛的新鮮或乾燥莖。
『常用名』黃草石斛、川石斛、木鬥、墨斛。
『產地』安徽、四川、湖南、湖北、雲南等地。
『採收季節』夏秋季採收。
『炮製方法』取乾石斛,用清水搶洗,投入筐內加蓋濕布,次日取出去蔸,切5分長橫片曬乾,用手推擦,篩去皮膜。鮮品:先將缽或盆、缸裝入細紗。不能用土栽,土栽爛根,後將鮮石斛略剪去鬚根,大約留根1寸長栽入缽內,上蓋白石子或土子,灑入清水,放陰涼處。
『用量』9~15克。
『貯存』乾品裝箱內加蓋。
白話文:
【石斛】
-
「來源」此藥材來自蘭科中的環草石斛、黃草石斛、馬鞭石斛,使用的是它們的新鮮或乾燥莖部。
-
「常用名稱」通常被稱為黃草石斛、川石斛、木鬥、墨斛。
-
「產地」主要在安徽、四川、湖南、湖北、雲南等地區生產。
-
「採收時節」多在夏季到秋季之間進行採收。
-
「製備方法」首先,取出乾燥的石斛,用清水清洗,然後放入籠子內,上面覆蓋濕布,隔天再取出,去掉根部,切成約五公分長的橫片,曬乾,再用手搓揉,篩去殘餘的皮膜。如果是新鮮的石斛,則需先在缽或盆、缸裝入細紗,不能用泥土栽種,因會導致根部腐爛,再把新鮮石斛稍微剪去鬚根,留下約一吋長的根部,栽植在缽內,上面鋪蓋白石子或土子,灑些清水,放在陰涼的地方。
-
「使用量」一般用九到十五克。
-
「儲存方式」乾燥的石斛應放入箱子內,並蓋好蓋子保存。
6. 金釵石斛
『來源』本品為蘭科植物金釵石斛或鐵皮石斛的新鮮或乾燥莖。
『常用名』朱釵、耳環金釵。
『產地』廣西、貴州。
『採收季節』四季可採。
『炮製方法』剪去鬚根,放盆內,用清水搶洗,撈入篩內,濾乾水,切2分長橫片曬乾。
『用量』3~9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
白話文:
【來源】此藥材源自蘭科植物中的金釵石斛或鐵皮石斛,使用的部分是新鮮或是已經乾燥的莖部。
【常用名稱】它又被稱作朱釵、耳環金釵。
【產地】主要在中國的廣西和貴州地區生產。
【採收時間】一年四季皆可以進行採收。
【加工方法】首先剪除其鬚根,然後放入盆中,使用清水徹底清洗,再將清洗後的石斛撈出,放入篩子中瀝乾水分,最後切成約2分長的橫片,並曬乾保存。
【使用量】一般使用量為3至9克。
【儲存方式】應該放在封閉的箱子中保存。
7. 肉蓯蓉
『來源』本品為列當科植物肉蓯蓉的乾燥帶鱗片的肉質莖。
『常用名』淡大雲、大雲、鹽大雲。
『產地』內蒙、寧夏、甘肅等地。
『採收季節』春秋季採收。
『炮製方法』①取鹽大雲,放入清水中,洗去沙土,放缸內再加清水漂七天,春秋季每天換水1次,冬季每兩天換水1次,夏季每天換水2次,以無鹹味為止。取出濾乾水分,切1分厚橫片,曬乾。②取淡大雲,無鹽霜,用清水漂2~3天,撈入蒸籠內,蒸2小時,取出,涼至八成乾,放缸內潤透切片曬乾。
③甜大雲,洗去泥沙投入缸中用清水漂至1~3天,每天換水1次,夏天換水兩次,漂兩天后,取出用小刀颳去鱗片後再放缸內漂1天,到時取出,涼至八成乾,再放到缸內,潤透取出切橫片1分厚,曬乾。為避免肉蓯蓉滑腸致瀉,增強溫腎助陽之功,每斤藥用黃酒3兩,拌入藥片內,潤片刻,放蒸籠內蒸2小時取出,曬乾。
『用量』6~12克。
『貯存』裝缸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來源】這藥材是來自列當科一種植物,叫做肉蓯蓉,我們採集的是它帶著鱗片的肉質莖部,經過乾燥處理。
【常用名稱】人們通常會稱呼它為淡大雲、大雲或是鹽大雲。
【產地】主要在內蒙古、寧夏和甘肅這些地方能找到。
【採收季節】一般是在春季或秋季進行採收。
【製作方法】
- 將鹽大雲浸泡在清水中,洗淨上面的沙土,然後放入缸中,再加入清水漂洗七天。在春季和秋季,每天都需換一次水;冬天則是兩天換一次水;夏天因為溫度高,所以每天要換兩次水,直到沒有鹹味為止。接著,將它濾乾水分,切成約一分厚的橫片,曬乾即可。
- 對於淡大雲,我們先將其在清水中浸泡2-3天,然後放入蒸籠裡蒸煮2小時,取出後晾至八成乾,再放回缸中潤濕透徹,切成橫片後曬乾。
- 甜大雲,我們先清洗掉表面的泥沙,再放入缸中用清水浸泡1-3天,期間每日換一次水,夏天的話需換兩次。兩天後,用小刀颳去鱗片,再放回缸中浸泡一天,晾至八成乾後,再次放入缸中潤濕,取出切成一分厚的橫片,曬乾。為了防止肉蓯蓉引起滑腸瀉下,並增加溫腎助陽的功效,每斤藥材需加入三兩的黃酒,拌勻後潤濕片刻,放入蒸籠蒸2小時,取出後曬乾。
【使用量】一般使用的劑量是6至12克。
【儲存】將肉蓯蓉放入缸內,蓋上蓋子,做好防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