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來送、劉榮祿

《中藥炮製》~ (35)

回本書目錄

(35)

1. 千年健

『來源』本品為天南科星植物千年健的乾燥根莖。

『常用名』一包針。

『產地』廣西、越南。

『採收季節』四季採挖。

『炮製方法』洗凈灰塵,春冬用熱水浸2小時,夏秋用溫水浸1小時,撈入篩內,加蓋濕布,潤透取出,切2釐厚斜片,曬乾。

『用量』3~9克。

『貯存』裝箱內閉蓋,防潮。

白話文:

【千年健】

  • 「來源」此藥材來自天南星科一種名叫「千年健」的植物之乾燥根莖。

  • 「常用名」它又被稱為「一包針」。

  • 「產地」主要產自中國廣西以及越南。

  • 「採收季節」全年均可採挖。

  • 「炮製方法」首先需清洗乾淨表面灰塵,春冬季節使用熱水浸泡約2小時,而夏秋季節則改用溫水浸泡1小時。然後將其撈出放入篩子內,上面覆蓋濕布,使其充分吸收水分後再取出,切成約2釐米厚度的斜片,最後進行曬乾處理。

  • 「用量」一般使用量為3至9克。

  • 「貯存」應放置於密閉的箱子內,避免潮濕環境,確保乾燥保存。

2. 北豆根

『來源』本品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乾燥根莖。

『常用名』豆根。

『產地』東北、華北、西北等地。

『採收季節』春秋二季採挖。

『炮製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殘莖,大小條分開,浸泡至六至七成透時,撈出悶潤至透,切厚片,乾燥。

『用量』3~9克。

『貯存』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白話文:

【北豆根】

  • 來源:這款藥材源自防己科一種叫做蝙蝠葛的植物之乾燥根莖。

  • 常用名稱:豆根。

  • 主要產地:主要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等區域生產。

  • 採收時間:通常於春季和秋季進行採挖。

  • 炮製過程:首先將原藥材取出,清除其中的雜質和殘留的莖部,然後按照大小條分別處理。接著將其浸泡至約60%到70%濕度時,撈出並悶潤至完全透水,再切成厚片,最後進行乾燥。

  • 使用量:一般使用量為3至9克。

  • 貯存方式:應存放於通風且乾燥的地方,防止生蟲。

3. 白芍

『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芍藥乾燥根。

『常用名』杭芍、川芍、白芍藥、毫白芍。

『產地』杭洲、四川、河南、安徽等地。

『採收季節』秋末冬初採挖。

『炮製方法』洗凈灰塵,春冬季用溫水浸4小時,夏秋季用冷水浸2小時,撈起濾乾水份,放缸內,加蓋濕布,每天翻動,潤透取出,切片或刨1釐厚橫片曬乾或陰干。若取其行氣,則用麥麩酒炒,每斤藥片用酒2兩灑入藥片內,稍潤片刻,將鍋燒熱,撒入麥麩,冒煙時投入藥片,拌炒至深黃色取出,篩去麥麩。

若取其入肝止痛,則用醋炒,每斤藥片用醋2兩,灑入藥內拌勻,稍潤片刻,將鍋燒熱,灑入麥麩,冒煙時投下藥片,拌炒至黃色為度。另外取其健脾和胃,即用土炒和清炒法。

『用量』9~15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來源】這品種是從毛茛科的芍藥植物中取得的乾燥根。

【常用名稱】常被稱為杭芍、川芍、白芍藥、毫白芍。

【產地】主要產自中國的杭州、四川、河南、安徽等地方。

【採收時間】通常在秋天結束到冬天開始的季節進行採挖。

【製備方法】首先,將根部清洗乾淨,去除灰塵;春冬季節需用溫水浸泡約四小時,而夏秋季節只需用冷水浸泡兩小時。之後,將根部撈出並瀝乾水分,放入缸內,上面覆蓋一層濕布,每天要翻動一次,確保每個部位都吸收到足夠的濕氣。待根部充分吸收濕氣後,取出切成薄片或者刨成一釐厚的橫片,然後曬乾或者陰乾。如果希望藥效集中在調節氣血,則可以使用麥麩酒炒制,每斤藥片用兩兩的酒均勻灑在藥片上,稍微潤濕片刻,然後將鍋加熱,撒入麥麩,當產生煙霧時將藥片倒入,拌炒至深黃色即可取出,最後篩去麥麩。

如果希望藥效集中在入肝止痛,則可選擇醋炒的方式,每斤藥片用兩兩的醋均勻灑在藥片上,稍微潤濕片刻,同樣將鍋加熱,撒入麥麩,當產生煙霧時將藥片倒入,拌炒至黃色即可。如果希望藥效集中在健脾和胃,則可以選擇土炒和清炒的方法。

【使用量】一般用量為9~15克。

【儲存方式】應放置在箱子內,並蓋好蓋子,以防潮濕。

4. 赤芍

『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芍藥川赤芍的乾燥根。

『常用名』赤芍藥、漢赤芍、土赤芍。

『產地』四川、陝西、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秋冬採挖。

『炮製方法』去雜質洗凈,春冬季用溫水浸30分鐘,夏秋季用冷水稍浸片刻,撈入筐內,加蓋濕布,次日取出切橫片1釐厚,曬乾(不宜曝曬)。也有用炒赤芍,以增強活血散瘀,將鍋燒熱,投入藥片,拌炒至微焦黑色。

『用量』6~12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赤芍】

來源:這個藥材源自毛茛科中的芍藥或川赤芍的乾燥根部。

常見別名:赤芍藥、漢赤芍、土赤芍。

產地:主要產自四川、陝西、湖北等地方。

採收時間:通常在秋季或冬季進行採挖。

製作過程:首先去除所有雜質並清洗乾淨,於春冬季時,使用溫水浸泡約30分鐘;而在夏秋季,則僅需短暫用冷水浸泡。然後,將其撈出放入籃子內,蓋上濕布,待隔天取出,切成約1釐米厚的橫片,再進行曬乾(注意避免強烈日光直射)。另外,亦有經過炒製的赤芍,這種方式可以增加其活血散瘀的功效,具體做法是先將鍋加熱,接著放入藥片,拌炒至微焦呈黑色。

建議用量:每次使用6到12克。

保存方式:應存放於密閉的箱子內,以防潮濕。

5. 白茅根

『來源』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乾燥根莖。

『常用名』絲茅根。

『產地』全國各地均產。

『採收季節』春季採挖為佳。

『炮製方法』颳去毛須,四季用冷水搶洗,撈入筐內,上蓋濕布。次日取出切成2分長橫筒片曬乾。

『用量』9~30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來源】這個藥材是來自一種叫做白茅的禾本科植物,我們使用的是它的乾燥根莖。

【常用名】這種藥材也被稱作絲茅根。

【產地】在中國各地都能找到這種藥材。

【採收季節】最適合在春季進行採挖。

【炮製方法】首先,把白茅根上的毛須刮掉,然後用冷水清洗,四季皆可進行。洗好後,放入籃子中,上面覆蓋濕布。隔天取出,切成約2公分長的圓筒狀片狀,然後曬乾。

【用量】一般建議的用量是在9到30克之間。

【貯存】保存時,應該裝在箱子裡,並且蓋上蓋子,以防潮濕。

6. 苧麻根

『來源』本品為蕁麻苧麻根科植物苧麻的乾燥根及根莖。

『炮製方法』苧麻根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片,乾燥。苧麻根炭,將苧麻根片置鍋中,用武火加熱,炒至錶面焦黑色,內部焦黃色時,噴淋清水少許,熄滅火星,取出涼透。

『用量』10~30克。

『貯存』放乾燥處,防蛀。

白話文:

【薴麻根】

來源:這個產品來自一種稱為「薴麻」的植物,屬於蕁麻科,我們使用的是它的乾燥根和根莖部分。

炮製方法:首先,我們會選取原始的薴麻根,清除掉其中的雜質,然後清洗乾淨,確保水分適宜後,再切成片狀,最後進行乾燥處理。若要製成薴麻根炭,則將切好的薴麻根片放入鍋中,用大火加熱,炒到表面呈現焦黑,內部呈焦黃色時,灑上少量清水,熄滅火花,然後取出待其冷卻。

用量:一般使用量為10至30克。

貯存:應放置在乾燥的地方,並做好防蟲措施。

7. 延胡索

『來源』本品為罌粟科植物延胡索的乾燥塊莖。

『常用名』玄胡、元胡。

『產地』浙江、湖北各地均有栽培。

『採收季節』夏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①取原藥篩去灰土,放缸內或磁盆內用米湯泡1天,連米湯倒入鍋內,煮至快幹時,每斤藥加米醋1兩,明礬粉3克,放鍋內拌勻,經常翻動,用文火煮乾,取出晾至七八成乾,再放缸內潤,每天翻動,潤透取出,刨片1釐厚,曬乾。②取原藥洗凈,放鍋內,每斤藥用紅醋1兩,加適量水,淹沒延胡索藥面少許,用文火煮乾取出,晾至八成乾投入缸內,上蓋濕布,潤透取出切成四瓣曬乾。

『用量』3~9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延胡索】

  • 來源:延胡索是來自罌粟科的一種植物,其乾燥的塊莖被用作藥材。

  • 常用名稱:又被稱為玄胡、元胡。

  • 產地:在中國的浙江、湖北等地廣泛栽培。

  • 採收季節:通常在夏秋季間進行採挖。

  • 炮製方法:

  1. 首先,去除藥材上的灰塵和泥土,然後將其浸泡在米湯中一天。之後,連同米湯一起倒入鍋中煮,接近水分蒸發完畢時,每斤藥材加入一兩的米醋和3克的明礬粉,均勻混合後用小火煮至完全乾燥,取出晾至七八成乾,再放入缸內保持濕潤,每日翻動,待充分濕潤後刨成約1釐厚的片狀,最後曬乾。
  2. 清洗藥材後,每斤藥材使用一兩的紅醋,加入足夠的水淹沒藥材,用小火煮至水分蒸發完畢,取出晾至八成乾,然後放入缸內,覆蓋濕布,使其充分濕潤,最後切成四瓣並曬乾。
  • 使用量:一般用量為3到9克。

  • 貯存:應裝入箱內,蓋好蓋子,防止受潮。

8. 茜草

『來源』本品為茜草科植物茜草乾燥根及根莖。

『常用名』茜草根、血茜草、紅草根等。

『產地』陝西、河南、山東、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春秋採挖。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春冬用溫水浸半小時至1小時,夏秋用冷水浸半小時,撈入筐內,上蓋濕布,次日取出,切成2釐厚橫片,曬乾。若取其止血、則炒炭。

『用量』3~9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茜草】

來源:這一種藥材是來自茜草科植物茜草的乾燥根部和根莖。

常用名稱:茜草根、血茜草、紅草根等。

產地:主要產自於陝西、河南、山東、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通常在春季和秋季進行採挖。

炮製方法:首先去除雜質,春天和冬天時,使用溫水浸泡約半小時到一小時;夏天和秋天則用冷水浸泡半小時。然後將其撈出放入筐內,上面覆蓋濕布,第二天再取出,切成約2釐米厚的橫片,並進行晾曬。如果要強化其止血效果,則需進行炒炭處理。

使用量:一般建議使用3~9克。

貯存方式:應放置於箱內,並確保封蓋嚴密,以防潮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