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製》~ (34)
(34)
1. 牡蠣
牡蠣,來源於長牡蠣、大連灣牡蠣或近江牡蠣的貝殼,中國沿海皆有產。
全年皆可採收,炮製方法是洗淨後以武火或鐵罐煅燒至紅透,再用醋淬(每斤藥用醋三兩),吸淨後研磨成細末備用。醋製後的牡蠣具有收澀軟堅的功效。
用量一般為9至15克,保存時需裝入瓦罐內並加蓋。
白話文:
【來源】這種藥材是來自牡蠣科的三種動物:長牡蠣、大連灣牡蠣或近江牡蠣的貝殼。
【產地】在我國沿海地區都能找到。
【採收季節】全年任何時間都可以進行採收。
【炮製方法】首先,清洗乾淨藥材,然後放到大火上或鐵罐中煅燒到完全紅透。使用鉗子將其放入鐵鍋中,趁熱灑上醋(每斤藥材使用約3兩的醋),直到醋被完全吸收,然後研磨成細粉備用。經醋處理後,藥材會具有收澀和軟化堅固物質的效果。
【用量】一般使用量為9到15克。
【貯存】應保存在瓦罐中,並蓋好蓋子。
2. 瓦楞子
瓦楞子是毛蚶、泥蚶或魁蚶的貝殼,又名蚶子殼,產於中國沿海地區,春秋季捕捉。
炮製方法有兩種:
- 生瓦楞子: 將貝殼洗淨後浸泡清水三天,每日換水,再日曬夜露三天至無臭氣,敲細後生用。
- 煅瓦楞子: 將漂淨的貝殼放入砂罐內用武火煅燒至紅透,取出攤涼後研細使用,此法能使藥質鬆散,有利於煎煮,並增強制酸作用。
用量為3~9克,需裝入瓦罐內加蓋貯存。
白話文:
【瓦楞子】
-
來源:此藥材源自蚶科動物中的毛蚶、泥蚶或魁蚶的貝殼。
-
常用名稱:蚶子殼。
-
產地:分佈於中國沿海各地。
-
採集季節:春季和秋季是捕捉這些蚶類動物的時節。
-
炮製方法:
-
生瓦楞子:首先將藥材清洗乾淨,然後用清水浸泡三天,期間每日更換清水一次。接着將藥材放置在陽光下曝曬並夜間露天放置三天,直到無異味爲止。使用時敲碎。
-
若需藥材質地更易鬆散,可將其煎煮後粉碎,這樣能增強其制酸效果。另一種處理方式是煅瓦楞子:將清洗乾淨的藥材放入砂罐內,用大火加熱至紅色透明,取出後攤開冷卻,研磨成細粉後使用。
-
使用量:建議用量爲3到9克。
-
貯存:應裝入瓦罐中,蓋好蓋子保存。
3. 珍珠母
珍珠母的重點摘要:
- 來源: 與珍珠同屬,取用其貝殼。
- 產地: 主要產於江蘇、浙江等地。
- 炮製:
- 一般處理: 將採集到的貝殼洗淨泥沙,曬乾後打碎即可入藥。
- 煅燒處理: 將洗淨的貝殼放入鐵罐中,以猛火(武火)煅燒兩小時,至貝殼呈現紅透狀態,取出攤涼後打碎備用。
- 用量: 一般使用劑量為3至9克。
- 儲存: 建議儲存于木箱中,並蓋好箱蓋。
白話文:
【珍珠母】
來源:和珍珠同樣屬於同一科屬,使用的部分是它的貝殼。
產地:主要出現在江蘇、浙江等區域。
炮製方法:先將藥材放到清水中清洗,去除上面附著的泥沙,然後曬乾後才能入藥,使用前需打碎。若要製成煅珍珠母,則將清洗乾淨的藥材放入鐵罐中,再把鐵罐放在火上,用大火燒煉約兩小時,直到藥材完全變紅,取出後讓它自然冷卻,使用時再打碎。
用量:通常使用量為3至9克。
貯存:應保存在木箱中,並確保蓋子蓋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