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製》~ (63)
(63)
1. 螻蛄
螻蛄,又名土狗子、土狗,為華北螻蛄乾燥全體。全國各地皆有產。
炮製時,將鐵鍋燒熱,撒入少許大米,待冒煙後投入螻蛄,炒至黃色,取出並去除大米,此步驟可增加固胃作用。
用量一般為3~9克。
儲存時,宜裝入鐵盒內,加蓋以防蟲。
白話文:
【來源】這個藥材是來自螻蛄科昆蟲中的華北螻蛄,經過乾燥處理後的整個身體。
【常用名】它還有其他的俗稱,像是土狗子或土狗。
【產地】這種藥材在全國各地都有生產。
【炮製方法】首先,把鐵鍋加熱,然後撒入一些大米,等到冒出煙的時候,把藥材放入鍋中與大米一起炒,直到藥材變成黃色即可。之後,將藥材取出,去掉大米,這樣做可以增強其固胃的效果。
【用量】通常的使用量是3至9克。
【貯存】應將其裝在鐵盒裡,並蓋上蓋子,以防蟲害。
2. 蟋蟀
蟋蟀,又名將軍乾,是蟋蟀科昆蟲蟋蟀的乾燥全蟲,各地皆有產。最佳採收時間為8-9月,早晨露水未乾時捕捉。炮製方法與螻蛄相同,用量為3-9克。保存時,需裝入鐵盒並加蓋,以防蟲蛀。
白話文:
【來源】這個藥材是來自蟋蟀科昆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蟋蟀,經過乾燥處理後的整隻昆蟲。
【常用名】它有個別名叫做將軍乾。
【產地】這種藥材在世界各地都有生產。
【採收季節】最佳的捕捉時間是在每年的8到9月間,最好是在早晨,當露水還未完全蒸發的時候。
【炮製方法】其加工方法和螻蛄(另一種昆蟲)相同。
【用量】一般使用量為3至9克。
【貯存】應保存在鐵盒中並蓋緊,以防蟲害。
3. 蠶砂
蠶屎,又名蠶沙,是家蠶的乾燥糞便。主要產於中南、華東等地,於春秋兩季收集。使用前需去除泥土雜質與灰塵,建議用量為10至15克,並應置於通風乾燥處保存。
白話文:
【來源】這個藥材是來自蠶蛾科昆蟲中的家蠶所排出的乾燥糞便。
【常用名】它常被稱為蠶屎。
【產地】主要產自中國的中南部和華東地區。
【採收季節】在春季和秋季進行收集。
【炮製方法】需清除掉所有的泥土和雜質,然後篩除灰塵和碎片。
【用量】一般使用量為10到15克。
【貯存】應保存在通風且乾燥的地方。
4. 蜂房
蜂房,指的是果馬蜂、日本長腳胡蜂或異腹胡蜂的巢穴。
處理蜂房時,要去除灰塵、死蜂和死蛹,並將蜂房的柄去掉,切成小塊。若要炒製,以文火將蜂房塊炒至焦褐色即可。
一般用量為3~5克。
保存上,應裝箱避免擠壓,並注意防蟲蛀。
白話文:
【來源】此藥材是從胡蜂科的昆蟲,包括果馬蜂、日本長腳胡蜂或異腹胡蜂的巢穴取得。
【製備方法】首先清除蜂房中的灰塵、死亡的蜜蜂及幼蟲,然後去掉蜂房的握柄部位,再切成小塊。炒製蜂房時,將切好的蜂房放入鍋中,用小火慢慢炒至呈現焦褐色後取出,冷卻。
【使用量】每次使用3到5克。
【儲存】應保存在箱子內,防止壓迫及防蟲蛀。
5. 蛤蚧
蛤蚧是壁虎科動物蛤蚧除去內臟的乾燥體,常用名為對蛤蚧,主要產於廣西。 採集時間為6月。
炮製方法:取淨尾部,切塊後與砂子一同用文火炒至微黃,篩去砂子後研磨成末。 也可使用滑石粉炒製(蛤蚧全身皆可使用)。
用量通常為一對。
儲存方式:放置於鐵盒內,加入少量花椒並蓋緊,以防止蟲蛀及尾部折斷。
白話文:
【來源】此藥材是從壁虎科的蛤蚧動物去除內臟後的乾燥身體部分取得。
【常用名】對蛤蚧
【產地】主要產自廣西地區。
【採收季節】於每年6月份進行收集。
【炮製方法】首先,將蛤蚧的乾淨尾巴切成四方形的小塊,然後與砂子一同放入鍋中,使用小火慢慢炒至表面呈現微黃色。炒好後取出,篩去砂子,再研磨成粉末。另外,也可以選擇使用滑石粉來炒製。整體來說,蛤蚧的全身都可以利用。
【用量】一般使用量是一對。
【貯存】應將其放置在鐵盒中保存,並加入少量的花椒,然後蓋上蓋子,這樣可以防止蟲害以及避免尾巴部分折斷。
6. 虻蟲
虻蟲,又名牛蛇、牛繩子,來源於復帶虻的雌性全蟲。主要產地在江蘇、湖北,採收季節為6至8月。
使用前需炮製,去除頭、足、翅後,與米同炒至黃色,再將米去除,此步驟可減輕毒性。
建議用量為每次1至2克,並妥善裝瓶加蓋保存。
白話文:
【虻蟲】
來源:本品來自於虻科的一種昆蟲,名為「復帶虻」,且只使用其雌性整隻昆蟲。
常用名稱:此蟲又被稱作牛蛇或牛繩子。
產地:主要在中國的江蘇省和湖北省可以找到。
採收季節:通常在每年的6月至8月期間進行採集。
炮製方法:使用前需先去除頭部、腳、翅膀等部位。然後在熱鍋中加入米和藥物一同炒製,直到米粒和藥物都變為黃色。最後取出藥物,留下米。這種米炒法能降低藥物的毒性。
用量:一般建議使用量為1至2克。
貯存:為了保持新鮮,應將其放入瓶子內並蓋好蓋子保存。
7. 壁錢
壁錢,又稱壁虎,其乾燥全體可入藥。主要產於廣西。炮製方法是將瓦片燒熱,把壁虎焙乾後研磨成粉末。建議用量為0.5至1克。 應儲存于加蓋的瓶子中。
白話文:
【壁錢】
-
來源:此藥材來自壁錢科動物壁錢的整體乾燥後製成。
-
產地:主要產自中國廣西省。
-
炮製方式:先將瓦片加熱,然後在上面焙乾壁錢至枯黃,最後研磨成粉末。
-
使用量:每次使用約0.5至1克。
-
貯存方式:應保存於瓶中,並確保瓶蓋緊密封閉。
8. 水蛭
本文介紹了中藥材螞蟥的相關資訊:
- 來源: 螞蟥是水蛭科動物螞蟥、水蛭或柳葉螞蟥的乾燥體。
- 別名: 俗稱螞蝗、肉鑽子。
- 產地: 主要產於南方稻田中。
- 炮製方法: 先洗淨曬乾,再用熱鍋和砂子一同翻炒至膨脹鼓泡,取出並去除砂子,以達到矯味的目的。
- 用量: 建議用量為1~2克。
- 貯存: 應裝瓶加蓋,以防蟲蛀。
白話文:
【來源】此藥材是由水蛭科的動物如螞蟥、水蛭或柳葉螞蟥的乾燥身體製成。
【常見名稱】螞蟥、肉鑽子。
【產地】主要來自南方的稻田中。
【製備方式】先去除其中的雜質,用水清洗乾淨其表面的灰塵和沙子,隨即撈出曬乾。在乾燥後,將鍋加熱,加入砂子和藥材一起炒製,持續翻動直到藥材膨脹鼓起,然後取出並去除砂子。這種製法能改善其味道。
【使用量】一般使用量為1至2克。
【儲存】應裝入瓶中密封保存,以防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