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製》~ (44)

回本書目錄

(44)

1. 虎骨

虎骨為貓科動物虎的乾燥骨骼,主要產於東北、四川、雲南、湖南等地。

炮製方法繁瑣,需先浸泡於水中數週,刮除筋肉後曬乾,再以鐵鎚敲碎分大小塊。接著,以砂炒至黃色,篩去砂後,再依需求投入鍋內以醋、酒或麻油炸製。

建議用量為6~15克,並應貯存於加蓋的鐵箱中。

白話文:

【虎骨】

來源:這個產品來自貓科動物老虎的乾燥骨骼。

產地:主要在中國的東北、四川、雲南、湖南等地方產出。

製作方式:首先,把原材料放入水中浸泡一到兩周,然後取出,用刀刮除附著的筋肉,曬乾後,用鐵鎚敲打成小塊,並將大塊和小塊分開。接著,將沙子放入鍋中炒熱,再按照塊狀大小依次放入鍋中炒至呈黃色,取出後篩去沙子。最後,再將骨頭放回鍋中,用醋、酒或麻油進行處理,完成後即可取出。

使用量:通常每次使用6至15克。

保存方法:應將其裝入鐵箱內,並蓋上蓋子妥善保存。

2. 阿膠珠

阿膠是使用黑驢或其他驢的皮熬製成的固體膠塊。

炮製阿膠的方法包括:先用濕布擦拭阿膠塊,微火烘軟後切成小塊。使用蛤粉熱炒,先將蛤粉炒熱,再加入阿膠塊不斷翻炒至鼓泡成圓珠狀,然後篩去蛤粉。 這樣炮製後的阿膠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散結的功效。如果需要調經止血,則使用蒲黃炒阿膠,方法與蛤粉炒製相同。

阿膠的常用量為9~15克。 儲存時,應裝入鐵箱內。

白話文:

【阿膠珠】

【來源】此產品源自馬科動物中的黑驢或是其他種類驢子的皮,經過特殊熬煮製程,形成固體的膠狀物,再進一步製造加工而成。

【製造方法】首先,用濕布擦拭阿膠塊去除表面灰塵,再以微火加熱軟化,然後切成厚度約2~3公分的正方形小塊。接著,使用四兩的蛤粉(需事先篩過),先放入鍋中炒熱,再加入阿膠塊,利用鍋鏟持續翻動,直至阿膠起泡並呈圓珠狀,隨後取出並篩去剩餘的蛤粉。炒製後的阿膠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散結的功效。若欲達到調經止血的效果,則可改用蒲黃進行炒製,炒製方式相同。

【使用量】建議使用量為9~15克。

【保存】應存放於鐵質容器內。

3. 象皮

象皮,來源於亞洲象或非洲象去除毛後的乾燥皮。產地主要在亞洲南部和非洲北部。

炮製方法:將象皮刷淨灰塵,微火烘軟後切薄片。若製成象皮末,則需用砂與象皮同炒至老黃色,去除砂後碾成粉末。

用量一般為6至9克。

保存時,皮塊宜裝於鐵盒內,粉末則應裝入瓶中並加蓋。

白話文:

【象皮】

「來源」這個藥材是來自於亞洲象或非洲象,經過去除毛髮後的乾燥皮。

「產地」主要來自亞洲的南部地區以及非洲的北部。

「炮製方法」首先,需使用清水將象皮上的灰塵清洗乾淨,然後將它放置在微火上烘烤,直到變軟,再切成約1公分厚的片狀。如果要製作象皮粉末,則需先將鍋子燒熱,再加入砂石和象皮一起炒,炒到呈現深黃色,取出後篩掉砂石,再將象皮碾碎過篩,備用。

「用量」一般使用的劑量為6至9克。

「貯存」應將象皮裝在鐵盒裡保存,而粉末狀的則需放入瓶子中並蓋緊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