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來送、劉榮祿

《中藥炮製》~ (12)

回本書目錄

(12)

1. 四、常用輔料

(二)液體輔料

(1)蜂蜜:為白色或淡黃色至深黃色的稠厚液體,新鮮時半透明,日久色變暗,並析出顆粒狀結晶。以白色或淡黃色半透明,粘度大,氣味香甜者為佳。如蜂蜜內有雜質,須用鐵絲篩過濾,氣溫低時可加熱煉製,再進行過濾。本品性味甘平,具滋補作用,多用於制潤肺止咳及補脾藥物,如:炙紫苑、炙甘草。

(2)酒:有黃酒、白酒之分,均可供製藥用。用量比例,黃酒量大,白酒量小酒為淡黃色或無色的澄明液體,氣味特異,有刺激性,性味苦甘辛大熱,能升提藥力,通經活絡,多用於制行上焦及通經絡藥物,如:酒炒黃芩、酒洗當歸。

(3)醋:為黃棕色或深棕色的澄明液體,有特異氣味,性味酸苦溫,能引藥入肝,解毒消癰腫,多用於制入肝經及有毒藥物,如:醋炒五靈脂、醋炒芫花。

(4)米泔水:米泔水按次序可分頭泔、二泔,以二泔為佳,為灰白色或灰黃色的懸濁液體。本品具吸附作用,用於泡制含有油質的藥物,能除去部分油質,降低燥性,如:漂蒼朮。

(5)生薑汁:取鮮生薑洗凈泥土,搗爛,用布包好,壓榨取汁,剩下的薑渣,加入同量清水,再搗爛壓榨取汁,併入第一次的凈汁中和勻備用。本品為黃白色液體,錶面可見懸浮的油珠,有香氣,性味辛微溫,能止嘔、散寒、發汗、解毒,多用於制止嘔及寒性、毒性的藥物,如:薑汁炒竹茹、薑汁炒黃連等。

(6)甘草汁:系甘草切片加水煎煮而得,為黃棕色至深棕色液體,氣微香,性味甘平,能補脾、瀉火、解毒、緩和藥性。多用於制毒性藥物,如:甘草水泡吳茱萸。

(7)膽汁:系豬牛的新鮮膽汁,以黃牛膽汁為佳,系棕綠色或暗棕色的粘稠液體,有特異臭氣,性味苦寒,能除熱明目。天南星用牛膽汁制後,可去其燥性,並具清熱熄風作用。

(8)鹽水:每500克藥用鹽6~15克,用開水100~150毫升溶化,性味咸寒,能引藥下行入腎,多用於制入腎經及行下焦藥物,如:鹽水炒杜仲、鹽炒橘核等。

白話文:

四、常用輔料

(二)液體輔料

(1)蜂蜜:顏色從白色或淡黃色到深黃色不等,濃稠的液體,新鮮時半透明,時間久了顏色會變深,並析出顆粒狀結晶。以白色或淡黃色、半透明、黏稠、氣味香甜者為佳。若蜂蜜中有雜質,需用鐵絲網過濾;天氣冷時,可以加熱煉製,再過濾。蜂蜜性味甘平,具有滋補作用,常用於製作潤肺止咳和健脾的藥物,例如炙紫苑、炙甘草。

(2)酒:包括黃酒和白酒,都可入藥。用量方面,黃酒用得多,白酒用得少。酒是淡黃色或無色的澄清液體,氣味特殊,略帶刺激性,性味苦甘辛,溫熱,能提升藥物的效力,通經活絡,常用於製作作用於上焦和通經絡的藥物,例如酒炒黃芩、酒洗當歸。

(3)醋:為黃棕色或深棕色的澄清液體,具有特殊氣味,性味酸苦溫,能引導藥物進入肝經,解毒消腫,常用於製作入肝經的藥物和有毒的藥物,例如醋炒五靈脂、醋炒芫花。

(4)米泔水:米泔水依次分為頭道泔水和二道泔水,以二道泔水為佳,呈灰白色或灰黃色的混濁液體。米泔水具有吸附作用,用於浸泡含油脂的藥物,可以去除部分油脂,降低燥性,例如漂蒼朮。

(5)生薑汁:將新鮮生薑洗淨泥土,搗爛,用布包好壓榨取汁,再將剩下的薑渣加入等量清水,再次搗爛壓榨取汁,與第一次的汁液混合均勻備用。生薑汁為黃白色液體,表面可見懸浮的油珠,具有香氣,性味辛溫,能止嘔、散寒、發汗、解毒,常用於製作止嘔以及寒性和毒性的藥物,例如薑汁炒竹茹、薑汁炒黃連。

(6)甘草汁:將甘草切片加水煎煮而成,為黃棕色至深棕色的液體,氣味微香,性味甘平,能健脾、瀉火、解毒、緩和藥性,常用於製作毒性藥物,例如甘草水泡吳茱萸。

(7)膽汁:使用豬牛新鮮膽汁,以黃牛膽汁為佳,為棕綠色或暗棕色的黏稠液體,具有特殊臭味,性味苦寒,能清熱明目。天南星用牛膽汁炮製後,可以去除其燥性,並具有清熱熄風的作用。

(8)鹽水:每500克藥材用6~15克食鹽,用100~150毫升開水溶解。性味鹹寒,能引導藥物下行入腎,常用於製作入腎經和作用於下焦的藥物,例如鹽水炒杜仲、鹽炒橘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