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來送、劉榮祿

《中藥炮製》~ (14)

回本書目錄

(14)

1. 第四章 炮製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4)防火、防霉、防腐、防凍:炮製過程中,一般離不開水與火,為了保障安全,保證藥物質量,必須注意防火、防霉、防腐、防凍等事項。防火:工作完畢應即將火熄滅;藥物炒炭或火煅後,應放地上攤冷,最好過夜入庫;烘房要管理,嚴防藥料烤焦燃燒,以至著火成災。防霉:潮濕季節潤藥,要經常檢查翻動,以免藥物生霉。陰雨天切制飲片,必須烘乾,以免生霉。防腐:漂制與浸製藥物,必須經常換水,特別是夏季,每日需換水1~3次。防凍:冬季發芽,要防止凍壞芽苞,造成浪費。水製藥物要放在避風溫暖的地方,防止受凍後內部空松,外皮起皺,鮮藥更要注意防凍,以免凍壞,變質失效。

白話文:

第四章 炮製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炮製中藥材時,經常會用到水和火,為了安全起見,並確保藥材品質,務必注意防火、防霉、防腐、防凍。 用火時,工作結束後應立即熄滅火源;藥材炒炭或火煅後,應攤開在地面上冷卻,最好放隔夜再入庫;烘房需妥善管理,嚴防藥材烤焦、燃燒甚至發生火災。潮濕季節處理藥材,需經常檢查並翻動,避免發霉。陰雨天切制藥材飲片後,務必烘乾,以防發霉。漂洗或浸泡藥材時,需經常換水,尤其夏季,每天需換水1到3次。冬季處理需發芽的藥材,要防止芽苞凍壞造成損失。用水炮製的藥材,應放置在避風溫暖處,防止受凍後藥材內部鬆散、外皮起皺;新鮮藥材更需注意防凍,避免凍壞變質失效。

2. 第五章 藥物的貯存

藥物在貯存期間,容易產生變質敗壞現象,這是不同質的藥物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所致。因此,貯存藥物必須瞭解影響藥物質量的各種外界因素,從而作出相應處理,以保證藥物的質量。

(1)影響藥物質量的外界因素:藥物含有多種成分,各具特性。在一定外界條件影響下可以引起分解變質、發黴或生蟲。通常影響藥物變質的外界因素有:日光、溫度、空氣、濕度、黴菌、害蟲等。①日光:在日光照射下,含色素的藥物容易改變顏色而影響質量;含揮髮油的藥物,可因日光照射而加速揮髮油的散失,以致降低質量。②溫度:通常在室溫25℃時,含糖及粘液質的藥物容易變質及發黴、生蟲;含脂肪的藥物則易酸敗,如糖參、玉竹、杏仁等;動物膠類藥材及乾燥葉汁,在30℃或濕度過大時,能使藥物變軟,進而粘結,甚至融化呈粘稠流體的變質現象,如阿膠、蘆薈等。③空氣:藥物所含的揮髮油,在空氣中能揮發散失,如麝香等;含揮髮油、脂肪、糖類的藥物在空氣中容易氧化,出現浸油狀的變質現象,習稱泛油,如當歸、柏子仁、麥冬等。④濕度:相對濕度達75%時,含澱粉、粘液質、糖類的藥物以及炒焦炒炭的藥物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分解變質或促使黴菌生長,如山藥、天冬、地黃等。無機鹽類結晶形礦物藥材,在相對濕度75%以上時,則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部分溶化成液體,習稱潮解;在相對濕度70%以下時,由於空氣乾燥,逐漸失去結晶水變成非結晶形粉末,習稱風化,如芒硝。一般飲片,可因空氣中的濕度大,出現濕潤、變軟的受潮現象;粉末藥物可因受潮,出現粘結不散的變質現象。⑤黴菌:在一定的濕度及溫度下,黴菌即能生長,促使某些成分分解失效。富含營養的藥物較易生霉,如淡豆豉等。⑥害蟲:在適宜的溫度下,含澱粉、蛋白質、糖類等營養料的藥物,最易生蟲,如澤瀉、祁蛇、黨參等。

此外,老鼠能嚴重地損耗含糖、蛋白質、澱粉、油脂的藥物以及動物藥材;灰塵對油性和粘性較大易於吸濕的粉狀、片狀藥物及未經切制的藥材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作用,這也是影響藥物質量的外界因素。

(2)貯存方法:為了防止各種外界因素對藥物質量的影響藥物應裝入一定的容器內,存放在通風、避光、陰涼、乾燥的地方,室溫宜保持在25℃以下。

①不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及未經切制的藥物可裝入竹蔞、蒲包或木箱內,以防止藥物散失,灰塵污染,如貝殼、黃柏等。②富含澱粉、蛋白質、糖類的藥物以及炒焦、炒炭的藥物應裝入白鐵箱或木箱內,並加蓋密閉,以防受潮及鼠耗。③油性、粘性較大的藥物、製成粉末的礦物藥以及易於吸濕的藥物,應裝入缸內或壇內,加蓋密閉,以防受潮變質及落灰和損耗,如柏子仁、炙甘草、化石粉、鹽附子等。

白話文:

第五章 藥物的貯存

藥物儲存期間容易變質損壞,這是因為不同藥物受到外界因素影響的結果。因此,儲存藥物必須了解影響藥物品質的各種外界因素,並採取相應措施,才能確保藥物品質。

(1)影響藥物品質的外界因素:藥物成分複雜,各有特性,在特定環境下可能分解變質、發霉或生蟲。常見影響藥物變質的外界因素包括:陽光、溫度、空氣、濕度、黴菌和害蟲等。

  • 陽光:含色素的藥物經日曬容易變色,影響品質;含揮髮油的藥物,日曬會加速揮髮油揮發,降低品質。
  • 溫度:室溫25℃時,含糖分和黏液質的藥物容易變質、發霉、生蟲;含脂肪的藥物易酸敗,例如糖參、玉竹、杏仁等;動物膠類藥材和乾燥葉汁,在30℃或高濕度環境下會軟化、粘結,甚至融化成黏稠液體,例如阿膠、蘆薈等。
  • 空氣:藥物中的揮髮油會在空氣中揮發,例如麝香;含揮髮油、脂肪、糖類的藥物易在空氣中氧化,出現油狀變質現象,稱為「泛油」,例如當歸、柏子仁、麥冬等。
  • 濕度:相對濕度達75%時,含澱粉、黏液質、糖類的藥物以及炒焦、炒炭的藥物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分解變質或長黴,例如山藥、天冬、地黃等。無機鹽類結晶礦物藥材,在相對濕度75%以上會吸收水分溶化,稱為「潮解」;在相對濕度70%以下則會因乾燥而失去結晶水,變成粉末,稱為「風化」,例如芒硝。一般藥材片劑會因潮濕而受潮變軟;粉末藥物則會因受潮而粘結。
  • 黴菌:在適當溫度和濕度下,黴菌容易生長,導致藥物成分分解失效。營養豐富的藥物更容易發霉,例如淡豆豉。
  • 害蟲:在適宜溫度下,含澱粉、蛋白質、糖類等營養成分的藥物容易生蟲,例如澤瀉、祁蛇、黨參等。

此外,老鼠會大量啃食含糖、蛋白質、澱粉、油脂的藥物和動物藥材;灰塵也會污染油性、黏性大、易吸濕的粉狀、片狀藥物和未經切制的藥材。

(2)儲存方法:為避免外界因素影響藥物品質,藥物應妥善存放於通風、避光、陰涼、乾燥處,室溫宜保持在25℃以下。

  • 不易受外界影響和未經切制的藥物,可用竹筒、布袋或木箱儲存,以防藥物散失和灰塵污染,例如貝殼、黃柏等。
  • 富含澱粉、蛋白質、糖類的藥物以及炒焦、炒炭的藥物,應使用白鐵箱或木箱儲存,並加蓋密封,以防受潮和鼠害。
  • 油性、黏性大的藥物、粉末狀礦物藥和易吸濕的藥物,應使用缸或壇儲存,加蓋密封,以防受潮變質、沾染灰塵和損耗,例如柏子仁、炙甘草、化石粉、鹽附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