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來送、劉榮祿

《中藥炮製》~ (3)

回本書目錄

(3)

1. 天南星(附:膽南星)

『來源』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異葉天南星東北天南星的乾燥塊莖。

『常用名』南星、制南星、虎掌。

『產地』四川、河南、湖北。

『採收季節』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①取生南星10斤,投入缸內,加水浸漂24天,每天換水,到期取出,濾乾水份再放缸內,加石灰粉2斤,撒入藥內拌勻,浸1夜、撈入盆內,另用清水洗凈石灰仍放缸內,用生薑片1斤,甘草1斤,皂角半斤(煨過),煎水攤冷,倒入缸內漂2日2夜撈起濾乾水份,放入缸內,再用生薑120克,甘草半斤,皂角120克(煨過),與藥同煮2小時,撈入簸箕內,曬至半乾,再放缸內悶潤,每日翻動潤透取出刨片,或切片2釐厚,曬乾。

白話文:

天南星是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異葉天南星、東北天南星的乾燥塊莖,別名南星、制南星、虎掌,主要產於四川、河南、湖北等地。秋季採挖,炮製方法是將生南星浸泡24天,再用石灰粉浸泡一夜,洗淨後用生薑、甘草、皂角煎水浸泡兩日,煮沸後曬乾即可。

②取原藥洗凈,放入缸內漂,冬春季7天,夏秋季5天,每天換水,按期取出,再放缸內,每10斤藥加明礬1斤化水,浸泡2天,再撈起,放鍋內先用清水以武火煮2小時,撈起換水,加入生薑片1斤,再煮2小時取出,放蒸籠內蒸2小時,至無白心取出,攤放通風處,晾至七成乾,再放入缸內浸潤,冬春4天,夏秋2天,至潤透取出刨片曬乾。

『用量』3~6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將藥材洗淨後放入缸中浸泡,冬天和春天浸泡七天,夏天和秋天浸泡五天,每天換水。按時取出後再放回缸中,每十斤藥材加入一斤明礬化水浸泡兩天,再撈起放鍋中用大火煮兩個小時,換水後加入一斤薑片繼續煮兩個小時,取出後放入蒸籠蒸兩個小時,直到沒有白心才取出。將藥材攤放在通風處晾乾至七成,再放回缸中浸潤,冬天和春天浸泡四天,夏天和秋天浸泡兩天,浸潤至透後取出刨片曬乾。

每次用量三到六克。

存放時裝入箱內蓋好,防潮。

2. 蘆根

『來源』本品為禾本科植物蘆葦的新鮮或乾燥的根莖。

『常用名』乾蘆根、鮮蘆根。

『產地』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等地。

『採收季節』四季可採。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洗去泥土,四季用冷水搶洗,撈入筐內,上蓋濕布,次日取出。切成2~3分厚橫筒。曬乾。鮮品配方時去節須,切片用。

『用量』15~30克。

『貯存』裝箱保存,鮮品埋砂內,保持濕潤。

白話文:

蘆根

來源

本品為禾本科植物蘆葦的新鮮或乾燥的根莖。

常用名

乾蘆根、鮮蘆根。

產地

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等地。

採收季節

四季可採。

炮製方法

  1. 揀去雜質,洗去泥土。
  2. 四季用冷水快速清洗,撈入筐內,上蓋濕布,次日取出。
  3. 切成2~3分厚橫筒。
  4. 曬乾。
  5. 鮮品配方時去節須,切片用。

用量

15~30克。

貯存

裝箱保存,鮮品埋入沙土中,保持濕潤。

3. 續斷

『來源』本品為川續斷科植物川續斷的乾燥根。

『常用名』川續斷、六旦、川斷。

『產地』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去雜質洗凈,冬季用熱水洗,春季用溫水洗,夏季用冷水搶洗,撈入筐內,加蓋濕布,次日取出,切成1釐厚橫片,曬乾。若取其強壯筋骨、行經絡,則用黃酒炒,每斤藥片用黃酒2兩,灑入藥內,稍潤片刻,投入鍋內,用麥麩炒至焦枯。若取其入肝腎,則用鹽水炒,每斤藥片用鹽5克化水2兩,先將藥片炒熱,後將鹽水邊灑邊炒至焦色為度。

『用量』6~12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川續斷是川續斷科植物川續斷的乾燥根,又稱六旦、川斷。產於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秋季採挖。炮製時要先去雜質洗凈,不同季節用水溫不同,冬季用熱水、春季用溫水、夏季用冷水,洗好後切成一釐米厚的橫片曬乾。若要強調其強壯筋骨、行經絡的功效,則用黃酒炒制;若要強調其入肝腎的功效,則用鹽水炒制。一般用量為6~12克,儲存時要裝箱加蓋防潮。

4. 白茄根

『來源』本品為茄科植物乾燥根及莖。

『產地』各地均產。

『採收季節』秋末採挖。

『炮製方法』先洗去泥沙,春冬季用熱水浸1~2小時,夏秋季用溫水浸1小時,撈入篩內,蓋上濕布,次日取出,切成2釐厚斜片,曬乾。

『用量』6~12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茄子的中藥知識

來源: 本品指的是茄科植物茄子的乾燥根部和莖部。

產地: 全國各地都有生產。

採收季節: 秋季末期採挖。

炮製方法:

  1. 首先洗淨泥沙。
  2. 春冬季節用熱水浸泡1-2小時,夏秋季節用溫水浸泡1小時。
  3. 撈出放入篩子,蓋上濕布,次日取出。
  4. 切成2公分厚的斜片。
  5. 曬乾。

用量: 每次使用6-12克。

貯存: 裝入箱子中,蓋上蓋子,防止潮濕。

5. 土茯苓

『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乾燥根莖。

『常用名』仙遺糧。

『產地』我國南方各地均產。

『採收季節』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鮮品洗凈泥沙,切成半分厚園長片。乾品洗凈泥沙,投入缸內水浸3~4天,撈起濾乾水份,切成半分厚園片,陰干或烘乾。

『用量』9~30克。

『貯存』裝木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光葉菝葜 中藥介紹

來源: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乾燥根莖。

常用名: 仙遺糧。

產地: 我國南方各地皆有生產。

採收季節: 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

  • 鮮品:洗淨泥沙,切成半寸厚的圓長片。
  • 乾品:洗淨泥沙,放入缸內浸水 3 至 4 天,撈出瀝乾水分,切成半寸厚的圓片,陰乾或烘乾。

用量: 9 至 30 克。

貯存: 裝入木箱內,蓋上蓋子,防潮。

6. 藕節

『來源』本品為睡蓮科植物的乾燥根莖節部。

『產地』各地均產。

『採收季節』春、秋、冬季採挖。

『炮製方法』鮮藕節,洗去泥土,切2分厚橫片。乾品用清水浸10分鐘,撈入筐內,晾乾,切片,曬乾。若取其增強止血功能,則炒炭用。炒至焦黑色。

『用量』15~30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潮及蟲蛀。

白話文:

藕節

來源: 本品為睡蓮科植物的乾燥根莖節部。

產地: 各地均產。

採收季節: 春、秋、冬季採挖。

炮製方法:

  • 鮮藕節: 洗去泥土,切成約 0.6 公分厚的橫片。
  • 乾藕節: 用清水浸泡 10 分鐘,撈出置於籃筐中晾乾,再切片,曬乾。
  • 若要增強止血功能,則需炒炭。炒至焦黑色即可。

用量: 15~30 克。

貯存: 裝入箱內,蓋上蓋子,防潮並防蟲蛀。

7. 瞿麥

『來源』本品為石竹科植物瞿麥的乾燥地上部分。

『常用名』去麥、瞿麥穗。

『產地』全國各地均產。

『採收季節』夏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冬春季用溫水搶洗,夏秋季用冷水搶洗,撈入筐內,上蓋濕布次日取出,切成2分長橫片,曬乾。

『用量』6~12克。

『貯存』裝箱內加蓋,防灰塵。

白話文:

瞿麥是石竹科植物的乾燥地上部分,又稱為去麥、瞿麥穗。全國各地都有生產,夏季和秋季採挖。炮製時要先清除雜質,冬天和春天用溫水快速清洗,夏天和秋天用冷水快速清洗,然後放在筐里蓋上濕布,隔天取出切成約兩分長的橫片曬乾。每次用量為六到十二克,儲存時要裝箱加蓋,防止灰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