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製》~ (77)

回本書目錄

(77)

1. 狗脊

金毛狗脊是蚌殼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乾燥根莖,別名金毛狗、毛犬、扶筋,主要產於浙江、湖南、江西、湖北等地,於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刮去毛洗淨後,根據季節以溫水或冷水浸泡,潤一夜後切塊曬乾。

  • 補肝腎: 砂炒至膨脹。
  • 強筋骨: 每斤藥片以白酒2兩潤透,蒸3小時後曬乾。

常用量為6~12克,需裝箱加蓋防潮保存。

白話文:

【狗脊】

  • 「來源」此藥材來自一種稱為「金毛狗脊」的蚌殼蕨科植物,我們使用的是它的乾燥根莖。

  • 「常用名」除了狗脊,它還有金毛狗、毛犬、扶筋等其他稱呼。

  • 「產地」主要產自中國浙江、湖南、江西、湖北等地。

  • 「採收季節」通常在秋季進行採集。

  • 「炮製方法」首先需刮除表面的毛,然後清洗乾淨。冬季和春季時,用溫水浸泡約20分鐘;夏季和秋季時,則用冷水浸泡約10分鐘。接著,將其撈起放入筐內,放置一夜使其濕潤,再取出切成方塊並晾乾。如果要用來補肝腎,應使用砂炒的方式處理,直到藥材膨脹為止。如果目的是強化筋骨,則每斤藥片需加入兩兩的白酒,充分潤透後,再放入蒸籠蒸煮約3小時,最後取出晾乾。

  • 「用量」一般建議使用量為6至12克。

  • 「貯存」保存時應放入箱內,並蓋上蓋子,以防潮濕。

2. 獨活

重齒,又名香獨、玉活、大活,為傘形科植物,取其乾燥根部入藥。

主要產於四川、湖北等地,於秋季採挖。

炮製時,先去除雜質,冬季以溫水浸泡20分鐘,春秋夏季則以冷水浸泡10分鐘,然後靜置潤澤一夜,切成約半分厚的橫片,曬乾即可。

常用劑量為6至9克。

妥善保存方式為置於缸或鐵箱中,加蓋密封,以防潮濕與蟲蛀。

白話文:

【來源】這種藥材是從傘形科植物中一種叫做「重齒」的植物之乾燥根部提取的。

【常用名】它還有幾個別名,包括香獨、玉活、大活。

【產地】主要產自中國的四川、湖北等地。

【採收季節】通常在秋季進行採集。

【炮製方法】首先去除雜質,然後根據季節不同,冬季用溫水浸泡約20分鐘,春、夏、秋三季則用冷水浸泡約10分鐘。浸泡後,放入筐內讓其自然濕潤一晚,再取出切成約半公分厚的橫片,最後曬乾。

【用量】一般建議使用量為6至9克。

【貯存】最好保存在密封的缸內或者鐵箱內,並確保蓋子蓋緊,以防止潮濕和蟲蛀。

3. 羌活

羌活是傘形科植物羌活或寬葉羌活的乾燥根莖及根,常見別名有川羌活、西羌活、蠶羌。主要產地在四川、甘肅、青海、寧夏等地。 採收季節為春秋兩季。 炮製方法是去除雜質,冬季用溫水快速清洗,春夏秋季用冷水快速清洗後撈起,潤濕一晚後取出,切成約半分厚的橫片,然後曬乾。 用量一般為6~9克。 儲存時需裝入缸或鐵箱內加蓋,以防潮、防蟲蛀。

白話文:

【來源】此藥物是從傘形科植物羌活或是寬葉羌活的乾燥根莖和根部提取而來。

【常用名稱】又常被稱作川羌活、西羌活、蠶羌。

【產地】主要產自於四川、甘肅、青海、寧夏等地區。

【採收季節】通常在春季和秋季進行採挖。

【炮製方法】先去除雜質,冬季時使用溫水清洗,而在春、夏、秋季則使用冷水清洗,然後立即撈出放入筐中,經過一夜的浸泡後,切成約半分厚的橫片,最後進行晾曬使其乾燥。

【使用量】一般建議使用量為6至9克。

【貯存】應存放在缸內或是有蓋的鐵箱內,以防止潮濕和昆蟲蛀蝕。

4. 常山

常山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的乾燥根,又名雞骨常山、川常山、黃常山,主要產於四川、湖北、雲南、貴州等地。秋季採挖後,需洗淨、浸泡數日,去蘆後切片曬乾。根據不同需求,炮製方法有所不同:若用於截瘧,可使用醋炒;若要降低苦寒、減輕嘔吐,則可使用酒炒或麥麩炒。一般用量為3~9克,應妥善儲存於木箱內,注意防蟲。

白話文:

【來源】此藥材是從一種屬於虎耳草科的植物「常山」之乾燥根部取得。

【常用名稱】此藥材又常被稱為雞骨常山、川常山、黃常山。

【產地】主要產自中國的四川、湖北、雲南、貴州等地。

【採收季節】一般在秋季進行採挖。

【加工方式】首先清除表面的灰塵,然後放入缸中以冷水浸泡3至6天,期間每日需換水一次。浸泡完畢後取出,去掉無用的部分。接著切成約2釐米厚度的斜片,並曬乾。若要使用其抗瘧疾的功效,則需要使用醋炒製,每斤藥材需用2兩的醋,拌勻後放入鍋中炒至呈現焦黃色。如果希望降低其苦寒性質和減少引起的嘔吐反應,則可用酒炒,每斤藥材需用3兩的酒,炒製方式與醋炒相同,或者也可以選擇用麥麩炒製。

【建議用量】一般使用量為3至9克。

【儲存方式】應裝入木箱中並妥善蓋好,以防蟲蛀。

5. 川木香

川木香或灰毛川木香的乾燥根莖,又名南木香,主要產於四川灌縣、雅安一帶。

秋季採挖後,需洗淨泥沙。冬春季用溫水浸泡約30分鐘,夏秋季則用冷水略浸片刻。浸泡後撈出,用濕布覆蓋潤透,若有硬心則需再次噴水。待完全潤透後,切成約半分厚的斜片,曬乾或烘乾即可。

常用劑量為3~9克。保存時,應裝入箱內加蓋,注意防潮。

白話文:

【來源】此藥材是從菊科植物中的川木香或是灰毛川木香的乾燥根莖提取出來的。

【常用名】在民間,這種藥材常被稱作南木香。

【產地】主要產自中國四川省的灌縣和雅安一帶。

【採收季節】通常在秋季進行採集。

【炮製方法】首先清洗掉表面的泥沙,接著根據季節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浸泡方式:冬季和春季時,用溫水浸泡約30分鐘;夏季和秋季則使用冷水短暫浸泡。然後將其放入籃子中,上面覆蓋濕布讓其充分吸水,如果還有硬心,可以再噴些水讓其更為濕潤,確保整體都吸飽水分後,再切成厚度約半分的斜片,最後進行曬乾或烘乾處理。

【用量】一般建議使用的量為3至9克。

【貯存】儲存時應放入箱子中並蓋上蓋子,防止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