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來送、劉榮祿

《中藥炮製》~ (21)

回本書目錄

(21)

1. 海藻

『來源』本品為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羊棲菜的乾燥體。

『產地』遼寧、山東、浙江、福建沿海一帶。

『炮製方法』揀去雜草,投入缸內,用水洗凈,換水浸1~3天(每天換水2次),漂後,換水揉洗3~4次,洗凈鹽沙,切5分長,曬乾或烘乾。

『用量』3~6克。

『貯存』裝木箱內加蓋。

白話文:

本品是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或羊棲菜的乾燥部分。

產地包括遼寧、山東、浙江和福建沿海地區。

炮製方法是選去雜草,放入缸內,用水清洗乾淨,然後換水浸泡1到3天(每天換水2次),漂洗後再換水揉洗3到4次,直到洗去鹽沙,切成5公分長,然後曬乾或烘乾。

用量是3到6克。

貯存時放在木箱內並加蓋。

2. 昆布

『來源』海帶科植物海帶或翅藻科植物昆布的乾燥葉狀體。

『產地』浙江、福建沿海一帶。

『炮製方法』用水漂1~3天,每天換水2次,洗凈鹽沙,撈起切5分長片,曬乾或烘乾。

『用量』3~9克。

『貯存』裝木箱內加蓋。

白話文:

海帶或昆布的乾燥葉狀體,主要產於浙江、福建沿海地區。製備時需用水漂洗1至3天,每天換水兩次,去除鹽沙,再切成5分長片,曬乾或烘乾即可。每次使用3至9克,儲存時應裝入木箱並加蓋。

3. 人中白

『來源』本品為尿缸內經久凝結的塊狀物。

『炮製方法』投入缸內,用水漂一星期,每天換水2次,撈起裝簸箕內,日曬夜露7天,敲成小塊,投入瓦罐內蓋好,放炭灰中煅至紅透,取出攤晾。

『用量』3~6克。

『貯存』裝鐵箱內加蓋。

白話文:

本品取自尿缸中長期積累形成的塊狀物,需先用水浸泡一週,每天換水兩次,再放在簸箕裡日曬夜露七天,敲成小塊,然後放入瓦罐中密封,用炭灰煅燒至紅透,取出晾乾。每次用量3到6克,儲存在鐵箱中加蓋保存。

4. 雷丸

『來源』本品為白蘑科真菌雷丸的乾燥菌核。

『產地』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洗凈灰塵,冬春季用熱水浸2天,夏秋季用溫水浸1天,撈起,濾乾水份投入缸內上蓋濕布,每天檢查翻動一次,使其全部潤透後,取出切1分厚橫片,曬乾或烘乾。

『用量』3~9克。

『貯存』裝鐵箱內加蓋。

白話文:

【來源】此藥物為白蘑科真菌雷丸的乾燥菌核。

【產地】主要產自四川、湖南、湖北等地區。

【炮製方法】首先,需選出其中的雜質,清洗掉塵埃。冬季與春季時,以熱水浸泡兩日;夏季與秋季則以溫水浸泡一日。浸泡後,撈出並瀝乾水分。接著,將其放入缸中,上面覆蓋一層濕布。每天檢查並翻動一次,確保其完全吸水潤透。完成後,切為寬約一分的橫片,然後可選擇曬乾或利用烘乾機進行乾燥。

【用量】每次使用量應在3~9克之間。

【貯存】應將此藥物存放在鐵箱中,並加上蓋子。

5. 西瓜霜

『來源』本品為葫蘆科植物西瓜的成熟果實與皮硝經加工而成的白色結晶性粉末。

『產地』全國各地皆產。

『採收季節』夏、秋季。

『炮製方法』取未熟透的新鮮西瓜(每個約2~3斤),沿蒂頭切一厚片作頂蓋,挖去部分內瓤和子,用芒硝填入瓜內,然後將切下的瓜蒂蓋上,再以竹簽插牢,放入大小適宜的碗或碟內托住,上面用紗布蓋好,懸掛通風處,俟西瓜錶面有白霜析出時,陸續刮下,晾乾即得。

『用量』1~3克。

『貯存』裝瓶,置通風乾燥處,防熱,防塵。

白話文:

本品是葫蘆科植物西瓜的成熟果實和皮硝經加工製成的白色結晶性粉末。

全國各地都出產西瓜。

夏季和秋季是採收西瓜的季節。

製作方法是:取未完全成熟的新鮮西瓜(每個約2~3斤),從瓜蒂部位切下一片厚厚的瓜皮作為蓋子,挖去一部分瓜瓤和西瓜籽,用芒硝填入瓜內,然後把切下的瓜蒂蓋子蓋回去,用竹籤固定好,放在大小合適的碗或碟子裡托住,上面用紗布蓋好,懸掛在通風的地方,等到西瓜表面出現白霜時,陸續刮下來,晾乾就完成了。

每次用量為1~3克。

儲存時要裝入瓶子,放置在通風乾燥的地方,避免受熱和灰塵污染。

6. 百草霜

『來源』本品為雜草經燃燒後附於鍋底或煙筒內的煙灰。

『產地』全國各地均產。

『炮製方法』將燒雜草的鍋底或煙囪內的黑灰,輕輕刮下,篩去雜質即得。

『用量』1~3克。

『貯存』瓦缸裝,置乾燥處。

白話文:

本品是燃燒雜草後,附著在鍋底或煙囪內的煙灰,全國各地都有。將燒雜草的鍋底或煙囪內的黑灰輕輕刮下,篩去雜質即可使用。每次用量為1~3克,儲存在乾燥的瓦缸中。

7. 青黛

『來源』本品為爵床科植物馬藍、豆科植物野青樹、蓼科植物蓼藍、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等的葉或莖葉,經加工而得的乾燥粉末或團塊。

『常用名』建黛。

『產地』中南、西南、華北等地區均產。

『炮製方法』夏、秋採莖葉,置缸內,用清水浸泡2~3天,至葉爛脫技時,撈出枝條,加入石灰,充分攪拌。至浸液呈紫紅色時,再行攪拌,稍靜置後撈取液面的泡沫(細粉附著在泡沫上),曬乾,研末,篩去雜質即得。

『用量』1.5~3克。

『貯存』瓦缸裝,置乾燥處,防霉,防塵。

白話文:

本品是由爵床科植物馬藍、豆科植物野青樹、蓼科植物蓼藍、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等的葉或莖葉,經過加工處理得到的乾燥粉末或團塊。

常用名稱為建黛。

產地遍布中南、西南、華北等地區。

加工方法是:夏季或秋季採收莖葉,放入缸中,用清水浸泡2至3天,直到葉子腐爛脫落,撈出枝條,加入石灰,充分攪拌。待浸泡液變成紫紅色時,再次攪拌,靜置片刻後撈取液面上的泡沫(細粉附著在泡沫上),曬乾,研磨成粉末,篩去雜質即可。

用量為1.5至3克。

存放方法是:用瓦缸裝盛,放置乾燥處,防止發霉和灰塵。

8. 烏藥

『來源』本品為樟科植物烏藥三的乾燥塊根。

『常用名』天台烏、台烏藥。

『產地』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等地。

『採收季節』4季採挖。

『炮製方法』將原藥洗凈,投入缸內用清水浸泡5~7天,撈入筐內,濾乾水份,切成2釐厚橫片,曬乾。若取其入腎,治小腸疝氣,每斤藥片用鹽10克化水1兩撒入藥內,潤片刻,將鍋燒熱,投入藥片、炒至黃色為度。也可用麥麩炒法。

『用量』9~12克。

『貯存』裝入筐內加蓋,防灰塵。

白話文:

烏藥

來源: 本品為樟科植物烏藥的乾燥塊根。

常用名: 天台烏、台烏藥。

產地: 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等地。

採收季節: 四季皆可採挖。

炮製方法: 將原藥洗淨,放入缸中以清水浸泡五至七天,取出瀝乾水分,切成二釐米厚的橫片,曬乾。若欲取其入腎,治療小腸疝氣,則每斤藥片用鹽十克化水一兩撒入藥內,潤濕片刻,將鍋燒熱,投入藥片,炒至黃色為度。亦可使用麥麩炒法。

用量: 九至十二克。

貯存: 裝入筐內加蓋,防灰塵。

9. 三棱

『來源』本品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小黑三棱細葉黑三棱或莎草科植物荊三棱的乾燥塊莖。

『常用名』山棱、三林。

『產地』河南、河北、湖北、江西等地。

『採收季節』秋季採挖。

『炮製方法』將原藥洗凈,放入盆內,用清水浸1~2天,取出濾乾水份,投入缸內上蓋濕布潤透以1~2天取出,切成2釐厚橫片,晾乾。若取其入肝,則用醋炒,每斤藥片用醋2兩拌勻,投入鍋內炒至黃色為度。若取其活血行血,則用酒炒,炒法同上。

『用量』6~12克。

『貯存』裝入箱內加蓋,防潮。

白話文:

黑三棱、小黑三棱、細葉黑三棱以及荊三棱的乾燥塊莖,俗稱山棱、三林,主要產於河南、河北、湖北、江西等地,秋季採挖。炮製時,先洗淨浸水,再潤透後切成薄片曬乾。若要入肝,則用醋炒至黃色;若要活血行血,則用酒炒。每次用量6~12克,需存放在乾燥的容器內,防止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