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古籍記載「驚癇」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唐以前泛指驚風、癇證各種癇證。
小兒癇證因驚而發者。《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五:「驚癇者,起於驚怖大啼,精神傷動,氣脈不定,因驚而作成癇也。」
指急驚風發作。《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小兒驚癇者,……輕者,但身熱面赤,睡眠不安,驚惕上竄,不發搐者,此名驚也;重者,上視身強,手足拳,發搐者,此名癇也。」中醫古代典籍中記載相關穴道如下:
1.《針灸大成》:「主驚癇,破心吐血,臂膊痛,胸中有瘀血,肩臂不得屈伸。」
1.《針灸大成》:「主偏頭痛,頭風目眩,驚癇,手卷手腕痛,耳鳴,目無見,目外眥急,好嚏,頸痛,歷節風汗出。」
1.《針灸大成》:「主驚癇吐涎沫,頸項強急痛,目眩,胸相引不得轉側,癲疾嘔吐涎沫,偏風。」
1.《針灸大成》:「主目眩,目生白翳,目淚,枕骨合顱痛,惡寒鼻塞,驚癇反視,大風,目外眥痛,卒中風不識人。」
1.《針灸大成》:「主腰脊痛,癲病狂走,瘛瘲,怒欲殺人。身熱,妄言見鬼,小兒驚癇。」
1.《針灸大成》:「主頭風目眩,面赤腫,水腫,小兒驚癇,瘛瘲,發即無時,鼻多清涕,頂腫痛。」
1.《針灸大成》:「主驚悸怔忡,呆痴,卒中鬼邪,恍惚振禁,小兒驚癇。」
1.《針灸大成》:「驚癇:尺澤(一壯)少衝前頂束骨。」
1.《針灸大成》:「驚癇:尺澤(一壯)少衝前頂束骨。」
1.《針灸大成》:「驚癇:尺澤(一壯)少衝前頂束骨。」
1.《針灸甲乙經》:「小兒驚癇,本神及前頂、囟會、天柱主之。」
1.《針灸甲乙經》:「小兒驚癇,瘛瘲脊強互相引,長強主之。」
1.《針灸甲乙經》:「小兒驚癇不得息,顱息主之。」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