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全》~ 卷之二 (6)
卷之二 (6)
1. 標幽賦
明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者,是謂妄行。夫陰陽標本,逆從之道也。小而言大,一而知百病之害。少而多,淺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也。以淺而知深,察近而知遠,標本易言而世人識見無能及也。治反為逆,治得為從。先病而後逆者,先逆而後病者,先病而後生寒者,先熱而後生病者,此五者俱治其本也。
先熱而後中滿者,治其標。先病而後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後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調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後中滿者,治其標;先中滿而後煩心者,治其本。大小便不利治其標,大小便利,治其本。大小便不利而生病者,治其本。病發而有餘,本而標之,先治其本,後治其標。
病發而不足,標而本之,先治其標,後治其本。又云:得病日為本,傳病為標也。淺深者,刺陽經必中榮,須淺而臥針,無傷於衛也。刺陰分中衛,須深而立針,無損於榮也。此謂陰陽標本,淺深之道也。
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貫之經。
此言用針之法,有住痛移疼之功者,必先以針左行左轉,而得九數,復以右行右轉而得六數,此乃陰陽交貫之道也。經脈亦有交貫,如太陰肺之列缺。交於陽明大腸之路,陽明胃之豐隆別走於太陰脾經,此之類也。
豈不聞臟腑病而求門、海、俞、募之類。
門海者,如章門,氣海之類。俞者,五臟六腑之俞也,俱在背部二行中。募者,臟腑之募。肺募中府,心募巨闕,胃募中脘,肝募期門,膽募日月,脾募章門,腎募京門,大腸募天樞,小腸募關元,但三焦、包絡,膀胱無募矣。此言五臟六腑之有病,必取此門海俞募之穴而刺之,最微妙矣。
經絡滯而求原別交會之道。
原者,十二經之原也。別,陽別也。交,陰交也。會,八會也。夫十二原者,膽原丘墟,肝原太衝,小腸原腕骨,心原神門,胃原衝陽,脾原太白,大腸原合谷,肺原太淵,膀胱原京骨,腎原太谿,三焦原陽池,包絡原大陵。八會者,血會膈俞,氣會膻中,脈會太淵,筋會陽陵泉,骨會大杼。
髓會絕骨臟會章門,腑會中脘也。此言經絡血氣凝結不通者,必取此原別交會之穴而刺之。
更窮四根三結,依標本而刺無不痊。
根結者,十二經之根結也。《靈樞經》云:足太陰根於隱白,結於太倉也。足少陰根於湧泉,結於廉泉也。足厥陰根於大敦,結於玉堂也。足太陽根於至陰,結於目也。足陽明根於厲兌,結於鉗耳也。少陽根於竅陰,結於耳也。手太陽根於少澤,結於天窗、支正也。手少陽根於關衝,結於天牖、外關也。
手陽明根於商陽,結於扶突、偏歷也。手三陰之經未載,不敢強注。又云四根者,耳根、鼻根、乳根、腳根也。三結者,胸結、腹結、便結也。此言能究根結之理,依上文標本之法刺之,則疾無不愈也。
白話文:
明白「標本」的人,做什麼事都能恰如其分;不明白「標本」的人,就是盲目亂來。所謂陰陽「標本」,是順應和逆反的道理。從小的方面可以推知大的,從一個例子就能了解各種疾病的危害。從少能推知多,從淺能了解深廣,可以說知道一個就能明白其他的道理。從淺顯的能了解深奧的,觀察近處的能明白遠處的,標本的道理很容易說,但世人的見識卻難以理解。治療方法與病勢相反就叫「逆」,治療方法與病勢相符就叫「從」。先發病而後出現寒症的,先出現寒症而後發病的,先發病而後產生熱症的,先出現熱症而後發病的,這五種情況都要治療其根本。
先出現熱症而後感到腹脹滿的,要治療其枝末症狀。先發病而後腹瀉的,要治療其根本。先腹瀉而後產生其他疾病的,要治療其根本,而且必須先調理好腹瀉,然後才能治療其他疾病。先發病而後腹脹滿的,要治療其枝末症狀;先腹脹滿而後心煩的,要治療其根本。大小便不順暢的,要治療其枝末症狀;大小便順暢的,要治療其根本。大小便不順暢而引起疾病的,要治療其根本。疾病發作後身體還有餘力的,要從根本開始治療,再治療枝末症狀;先治療根本,後治療枝末。
疾病發作後身體虛弱的,要從枝末症狀開始治療,再治療其根本;先治療枝末,後治療根本。還有一種說法:發病的日子是根本,病症傳變是枝末。所謂淺深,針刺陽經要刺中「榮」氣,要淺刺且平臥進針,不要傷到「衛」氣;針刺陰經要刺中「衛」氣,要深刺且垂直進針,不要損傷「榮」氣。這就是所謂陰陽標本和深淺的道理。
有痛處會轉移的,要取其交會相貫的經絡。
這裡說的是用針的方法,能使痛處轉移的,必須先針向左行針左轉九次,再向右行針右轉六次,這就是陰陽交貫的道理。經脈也有交貫之處,例如太陰肺經的列缺穴,與陽明大腸經相通;陽明胃經的豐隆穴,另走向太陰脾經,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
難道沒聽說過,臟腑有病,要找「門」、「海」、「俞」、「募」這些穴位嗎?
所謂「門」、「海」,例如章門穴、氣海穴之類。「俞」是指五臟六腑的「俞」穴,都在背部兩側。「募」是指臟腑的「募」穴。肺的「募」穴是中府穴,心的「募」穴是巨闕穴,胃的「募」穴是中脘穴,肝的「募」穴是期門穴,膽的「募」穴是日月穴,脾的「募」穴是章門穴,腎的「募」穴是京門穴,大腸的「募」穴是天樞穴,小腸的「募」穴是關元穴;只有三焦、心包絡、膀胱沒有「募」穴。這裡說的是五臟六腑有病,一定要取用這些「門」、「海」、「俞」、「募」的穴位來針刺,效果最為精妙。
經絡氣血不通暢,就要找「原」、「別」、「交」、「會」的穴位。
所謂「原」,是十二經脈的「原」穴。「別」指的是陽經的「別」絡,「交」指的是陰經的交會處,「會」指的是八會穴。十二經脈的「原」穴是:膽的原穴是丘墟穴,肝的原穴是太衝穴,小腸的原穴是腕骨穴,心的原穴是神門穴,胃的原穴是衝陽穴,脾的原穴是太白穴,大腸的原穴是合谷穴,肺的原穴是太淵穴,膀胱的原穴是京骨穴,腎的原穴是太谿穴,三焦的原穴是陽池穴,心包絡的原穴是大陵穴。八會穴是:血會是膈俞穴,氣會是膻中穴,脈會是太淵穴,筋會是陽陵泉穴,骨會是大杼穴,髓會是絕骨穴,臟會是章門穴,腑會是中脘穴。這裡說的是經絡氣血凝滯不通的時候,必須取用這些「原」、「別」、「交」、「會」的穴位來針刺。
更要深入研究「四根」、「三結」的道理,依據「標本」的方法針刺,沒有治不好的。
所謂「根」、「結」是指十二經脈的根結。《靈樞經》說:足太陰脾經的根在隱白穴,結在太倉(胸腹部);足少陰腎經的根在湧泉穴,結在廉泉穴;足厥陰肝經的根在大敦穴,結在玉堂穴;足太陽膀胱經的根在至陰穴,結在眼睛;足陽明胃經的根在厲兌穴,結在耳朵前;足少陽膽經的根在竅陰穴,結在耳朵;手太陽小腸經的根在少澤穴,結在天窗穴和支正穴;手少陽三焦經的根在關衝穴,結在天牖穴和外關穴;手陽明大腸經的根在商陽穴,結在扶突穴和偏歷穴。手三陰經的根結沒有記載,不敢妄加註解。還有一種說法,「四根」是指耳朵的根、鼻子的根、乳房的根和腳的根。「三結」是指胸部的結、腹部的結和大小便的結。這裡說的是能夠深入研究根結的道理,並依據上面所說的標本方法來針刺,那麼疾病沒有治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