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全》~ 卷之一 (1)
卷之一 (1)
1. 周身經穴賦
手太陰肺大指側,少商魚際兮太淵穴;經渠兮列缺,孔最兮尺澤;俠白共天府為鄰、雲門與中府相接。
白話文:
手太陰肺經路線上的穴位,從大拇指側開始,先是少商穴和魚際穴,接著是太淵穴;再沿著經脈上去有經渠穴和列缺穴,更上方則有孔最穴和尺澤穴;而俠白穴靠近天府穴,雲門穴則與中府穴相連接。
手陽明兮大腸之經,循商陽、二間、三間而行;歷合谷、陽谿之腧,過偏歷、溫溜之濱;下廉、上廉、三里而近,曲池、肘髎、五里之程;臑髃上於巨骨,天鼎紆乎扶突;禾髎唇連,迎香鼻迫。
白話文:
手陽明經,也就是大腸經,從商陽穴、二間穴、三間穴依次運行;經過合谷穴、陽谿穴的俞穴,經過偏歷穴、溫溜穴附近;下廉穴、上廉穴、三里穴都靠近它,經過曲池穴、肘髎穴、五里穴的距離;臑髃穴位於上臂大骨頭上,天鼎穴迂迴曲折地繞到扶突穴;禾髎穴連接嘴脣,迎香穴靠近鼻子。
胃乃足之陽明,厲兌趨乎內庭;過陷谷、衝陽之分,見解谿、豐隆之神;下巨虛兮條口陳,上巨虛兮三里仍;犢鼻引入梁丘、陰市之下、伏兔上貫髀關、氣衝之經;歸來兮水道,大巨兮外陵;運天樞兮滑肉、禮太乙兮關門;梁門兮承滿,不容兮乳根;乳中之膺窗屋翳,庫房之氣戶、缺盆;氣舍、水突、人迎、大迎;地倉兮巨髎續,四白兮承泣分;御頰車於下關,張頭維於額垠。
白話文:
胃屬於足陽明經,陽氣旺盛,經脈走向內庭穴。
經過陷谷穴、衝陽穴的分界處,與解谿穴、豐隆穴的經氣相交。
向下經過巨虛穴,條口穴在外面,向上經過巨虛穴,三里穴緊接著。
犢鼻穴引導經氣進入梁丘穴、陰市穴之下,伏兔穴向上貫穿髀關穴,經氣衝行的經脈。
沿著水道返回,到大巨穴、外陵穴。
運轉天樞穴,滑利肌肉,禮拜太乙穴,關閉門戶。
梁門穴承接陽氣,不容穴不容納乳頭。
乳中穴靠近膺窗穴、屋翳穴,庫房穴就是氣戶穴、缺盆穴。
氣舍穴、水突穴、人迎穴、大迎穴。
地倉穴、巨髎穴相連,四白穴、承泣穴相分。
導引下關穴的頰車穴,張開頭維穴到額角。
足太陰兮脾中州,隱白出兮大指頭;赴大都兮瞻太白,訪公孫兮至商丘;越三陰之交,而漏谷、地機可即;步陰陵之泉,而血海、箕門是求;入衝門兮府舍軒豁,解腹結兮大橫優遊;腹哀、食竇兮,接天谿而同派;胸鄉周榮兮,綴大包而如鉤。
迨夫真心為手少陰。少衝出乎小指,少府直乎神門;陰郄、通里兮、靈道非遠;少海、青靈兮,極泉何深。
白話文:
脾經在足太陰,隱白穴在腳拇指頭; 走大都穴再看太白穴,去商丘尋找公孫穴; 越過三條陰經的交匯處,漏谷、地機穴就能碰到; 走陰陵泉穴,血海、箕門穴就在附近; 進衝門穴後,府舍寬敞,解腹結,大橫穴就能通行; 腹哀、食竇穴,連接天谿穴,同出一源; 胸部周圍榮盛,連綴大包穴,像個鉤子。
手之太陽,小腸之滎。路從少澤,步前谷、後谿之隆;道遵腕骨,觀陽谷、養老之崇;得支正於小海,逐肩貞以相從,值臑腧兮遇天宗,乘秉風兮曲垣中;肩外俞兮肩中俞,啟天窗兮見天容;匪由顴髎,曷造聽宮。
白話文:
手陽明小腸經的滎穴。經脈路線從少澤穴開始,經過前谷穴、後谿穴隆起的部位;沿著腕骨行進,到達陽谷穴、養老穴位於高起的部位;從支正穴得到分支,循著肩貞穴相伴而行,經過臑腧穴再遇到天宗穴,接著沿秉風穴進入曲垣穴之中;再經過肩外俞穴和肩中俞穴,進入天窗穴,到達天容穴;如果不經過顴髎穴,怎麼能導致聽力障礙?
足膀胱兮太陽,交背部之二行。窮至陰於通谷之口,尋束骨於京骨之鄉;申脈命僕參以前導,崑崙闢金門於踝旁;奮附陽、飛揚之志,轉承山、承筋之行;至於合陽、委中、委陽;浮郄、殷門以相從,承扶、秩邊而胞肓;入志室兮肓門、胃倉,開意舍兮振彼陽綱;出魂門兮膈關,乃噫嘻乎神堂;膏肓兮在四椎之左右,魄戶兮隨附分而會陽;下、中、次、上之髎,白環中膂之房;膀胱俞兮小腸,大腸俞兮在傍;三焦腎俞兮胃俞接,脾、膽、肝、膈兮心俞當;厥陰、肺俞之募,風門、大杼之方;天柱豎兮玉枕絡卻,通天豁兮見彼承光;自五處、曲差而下,造攢竹、睛明之場。
白話文:
足膀胱經屬陽,行於背部兩側。它途經「通谷」,進入脊椎骨內;接著沿著脊椎骨外的「京骨」延伸。申脈先導,崑崙穴在腳踝旁開孔;附陽穴和飛揚穴強健陽氣,轉承山穴、承筋穴。再到合陽穴、委中穴、委陽穴;浮郄穴、殷門穴跟隨其後,承扶穴、秩邊穴包圍著胞肓。進入肓門、胃倉,開啟心意;通過膈關,神氣煥發;膏肓在四椎左右,魄戶緊隨,會合陽氣。上、中、次、下的髎穴,環繞著脊柱中間。膀胱俞穴對應小腸,大腸俞穴在附近;三焦俞穴、腎俞穴、胃俞穴相連,脾俞穴、膽俞穴、肝俞穴、膈俞穴、心俞穴對應不同臟腑。厥陰肝經、肺俞穴的募穴,風門穴、大杼穴的位置;天柱穴豎立,玉枕穴相連,通天穴明亮,能看到承光穴。自五處穴位,曲折向下,到達攢竹穴、睛明穴。
足少陰兮腎屬,湧泉流於然谷;太谿、大鐘兮水泉緣,照海、復溜兮交信續;從築賓兮上陰谷,掩橫骨兮大赫麓;氣穴、四滿兮中注,肓俞上通兮商曲;守石關兮陰都寧,閉通谷兮幽門肅;步廊、神封而靈墟存,神藏、彧中而俞府足。
手厥陰心包之絡,中衝發中指之奇;自勞宮、大陵而往,逐內關、間使而馳;叩郄門於曲澤,酌天泉於天池。
白話文:
腎經屬於足少陰經,湧泉穴的水液流經然谷穴。太谿穴、大鐘穴就像是水泉的源頭,照海穴、復溜穴交接相連。由築賓穴上行至陰谷穴,掩住橫骨形成大赫麓穴。氣穴、四滿穴從中間貫穿而下,肓俞穴向上與商曲穴相通。守石關穴守住陰都穴,閉通谷穴使幽門肅清。步廊穴、神封穴與靈墟穴相連,神藏穴、彧中穴與俞府穴相接。
手少陽三焦之脈,在小指次指之端;關衝聞乎液門,中渚、陽池、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四凟、天井、清冷淵,消濼、臑會、肩髎相連;天髎處天牖之下,翳風讓瘈脈居先;顱息定而角孫近耳,絲竹空而和髎倒懸;耳門既闢,夏蚋聞焉。
白話文:
手少陽三焦經的經脈,位於小指和無名指的指尖;
關衝穴與液門穴相通,中渚穴、陽池穴、外關穴;
支溝穴、會宗穴、三陽絡穴,四凟穴、天井穴、清冷淵穴;
消濼穴、臑會穴、肩髎穴相連;
天髎穴位於天牖穴的下方,翳風穴讓經脈先行;
顱息穴穩定,角孫穴靠近耳朵,絲竹空穴空虛,和髎穴倒懸;
耳門開闊,夏蚋穴可以聽到聲音。
足少陽兮膽經,穴乃出乎竅陰;溯俠谿兮地五會,過臨泣兮坵墟平;懸鐘兮陽輔、光明,外丘兮陽交、陽陵;西出陽關兮,抵中瀆、風市之境;環跳、居髎兮,循維道、五樞之宮;考夫帶脈,詢至京門;日月麗兮輒筋榮,淵腋泄兮肩井盈;臨風池兮腦空鳴,窮竅陰兮完骨明;舉浮白於天衝,接承靈於正營,目窗兮臨泣,陽白兮本神;率谷回兮曲鬢出,懸釐降兮懸顱承;頷厭兮佳客主人,聽會兮童子窌迎。
白話文:
足少陽膽經這條經絡,其穴位出自竅陰;沿著俠谿而上至地五會,經過臨泣則到坵墟相平的位置;再往上則有懸鐘、陽輔、光明,以及外丘、陽交、陽陵等穴位;向西延伸過了陽關,就抵達中瀆、風市的範圍內;環跳、居髎沿著維道、五樞的路徑走;考察帶脈所在,可直至京門穴問詢;日月穴光彩照人,輒筋穴通暢旺盛,淵腋穴疏導,肩井穴充滿活力;臨近風池穴,腦空處響起鳴動,探究至竅陰穴,則可使完骨穴清明;從天衝穴揚起浮白,承接靈感至正營,目窗與臨泣相連,陽白穴歸於本神;率谷繞迴,從曲鬢而出,懸釐下降由懸顱承接;頷厭、迎香迎接佳客與主人,聽會、童子窌則喜迎聞聲而來的訪客。
厥陰在足,肝經所終。起大敦於行間,循太衝於中封,蠡溝、中都之會,膝關、曲泉之宮;襲陰包於五里兮,陰廉乃發;尋羊矢於章門兮,期門可攻。
白話文:
厥陰經脈在足部,是肝經的終點。從腳趾大敦穴開始,沿著足太衝穴走到中封穴,與蠡溝穴、中都穴相交,經過膝關穴、曲泉穴;進入陰包穴,然後分佈到陰廉部位;再經過羊矢穴、章門穴,可治療期門穴相關疾病。
至若任脈行乎腹與胸,承漿泄兮廉泉通;窺天突與璇璣,搗華蓋於紫宮;登玉堂兮膻中逢,集中庭兮鳩尾沖;瞻巨闕兮上脘、中脘,過建里兮下脘攸同;水分兮神闕縹緲,陰交兮氣海鴻濛;石門直兮關元、中極,曲骨橫兮會陰乃終。
白話文:
任脈在腹胸之間運行,承漿穴與廉泉穴暢通無阻;上達天突穴和璇璣穴,經過華蓋穴到達紫宮;進入玉堂穴和膻中穴會合,在中庭穴和鳩尾穴沖擊;到達巨闕穴和上脘、中脘,經過建裏穴和下脘,水分穴在神闕穴附近飄渺,陰交穴和氣海穴氣機充盈;直達關元穴和中極穴,曲骨橫過會陰穴而結束。
督脈行乎背部中,兌端接兮齗交從。素髎在鼻兮,水溝疏通;神庭入發兮,上星膧朦;囟會現兮前頂,百會儼兮尊崇;後頂轉兮強間逢,腦戶閉兮風府空;啞門通於大椎兮,陶道坦夷:身柱縹於神道兮,靈臺穹窿;至陽立下,筋縮脊中;接脊懸樞,命門重重;歌陽關兮舞腰俞,願長強兮壽無窮。
白話文:
督脈在脊椎中間經過,兩端通接,如同門戶交會。
素髎穴位於鼻子部位,有助於水津疏通。神庭穴進入髮際線,就像天上的星宿一樣明亮。
囟會穴在前頂出現,百會穴堂堂正正,威嚴高貴。後頂轉動,連接強間穴,腦戶穴閉合,風府穴空虛。
啞門穴通往大椎穴,陶道穴道路寬敞通暢。身柱穴飄逸於神道之上,靈臺穴寬敞深邃。
至陽穴位於下方,筋脈緊縮在脊柱中。接脊穴懸掛在樞紐之上,命門穴層層重重。
歌陽關穴,舞腰俞穴,祝願長強穴永遠健康,壽命無窮。
2. 十二經脈歌
手太陰肺中焦生,下絡大腸出賁門,上膈屬肺從肺系,系橫出腋臑中行,肘臂寸口上魚際,大指內側爪甲根。支絡還從腕後出,接次指屬陽明經。此經多氣而少血,是動則病喘與咳,肺脹膨膨缺盆痛,兩手交瞀為臂厥;所生病者為氣咳,喘喝煩心胸滿結,臑臂之內前廉痛,小便頻數掌中熱。氣虛肩背痛而寒,氣盛亦痛風汗出。欠伸少氣不足息,遺矢無度溺變別。
白話文:
「手太陰肺經」從胸部中央開始,往下連接大腸,從賁門(食道與胃的交界處)穿出橫膈膜,與肺相連,然後沿著肺部組織橫向延伸到腋窩和上臂內側,經過肘部和前臂,在手寸關的位置出現在魚際穴(大拇指內側第一掌骨頭基底部),並向下延伸到大拇指內側指甲根部。
還有一支分支從手腕後方穿出,與食指的次指穴相連,屬於「陽明經」。
這條經絡氣多血少,如果氣血運行不暢,就會出現喘息、咳嗽、肺部脹痛、骨盆疼痛,雙手交疊麻木為「臂厥」;
因它而產生的疾病包括:氣喘、喘息、胸悶、胸滿、煩躁不安,上臂內側前緣疼痛,小便頻數、手掌發熱。
氣虛時會出現肩背疼痛和怕冷,氣盛時也會疼痛並伴有自汗。
打哈欠、呼吸短促、氣息不足,大便失禁、小便異常。
陽明之脈手大腸,次指內側起商陽,循指上廉出合谷,兩筋歧骨循臂膀,入肘外廉循臑外,肩端前廉柱骨傍,從肩下入缺盆內,絡肺下膈屬大腸。支從缺盆上入頸,斜貫頰前下齒當,還出人中交左右,上俠鼻孔注迎香。此經血盛氣亦盛,是動頸腫並齒痛;所生病者為鼽衄,目黃口乾喉痹生,大指次指難為用,肩臑外側痛相仍。氣有餘兮脈熱腫,虛則寒慄病偏增。
白話文:
陽明經脈主行於手大腸,起於拇指內側的商陽穴,沿著拇指外側向上,經過合谷穴,兩條筋脈分開骨頭,沿著手臂和大臂外側,進入肘部外側,再沿著上臂外側,經過肩端前側,靠近肩胛骨旁,從肩下進入缺盆內,與肺下膈相連,與大腸相通。
一條支脈從缺盆上行進入頸部,斜穿臉頰前面,經過下排牙齒前面,再返回人中穴與左右經脈相交,向上經過鼻孔,注入迎香穴。
此經血氣充盛,如果經氣過盛會導致頸部腫脹和牙齒疼痛;如果出現病症,會造成鼻衄(流鼻血)、眼睛發黃、口乾舌燥、喉嚨腫痛,大拇指和食指難以使用,肩部和上臂外側疼痛。
如果經氣過剩,脈象會發熱腫脹;如果經氣虛弱,脈象會寒涼,病症也會加重。
胃足陽明交鼻起,下循鼻外下入齒,還出俠口繞承漿,頤後大迎頰車裡,耳前髮際至額顱,支下人迎缺盆底,下膈入胃絡脾宮。直者缺盆下乳內,一支幽門循腹中,下行直合氣沖逢。遂由髀關抵膝臏,䯒跗中指內間同;一支下膝注三里,前出中指外間通;一支別走足跗指,大指之端經盡矣。此經多氣復多血,是動欠伸面顏黑,悽悽惡寒畏見人。
白話文:
胃足陽明經從鼻子開始,沿著鼻子外側下方進入牙齒,再從嘴角出來繞著承漿穴,經過下巴、大迎穴、頰車穴,在前額發際處向上到達額骨,從下巴下方的缺盆穴進入,沿著隔膜進入胃,與脾相連。
直行的一支從缺盆穴往下到達乳房內側,一支從幽門沿腹中向下行走,與氣沖穴相會。然後從髀關穴抵達膝蓋,經過跗中穴(腳背中間)和第二趾之間;另一支從膝蓋往下到足三里穴,從前側出來通過第二趾外側;還有一支分出走向腳跗部和腳趾,一直到腳的大拇指末端。
這條經絡氣血充足,所以容易出現動作遲緩、伸懶腰、面色發黑、怕冷、畏懼與人相處等症狀。
忽聞木聲心振惕,登高而歌棄衣走,甚則腹脹仍賁響,凡此諸疾皆骭厥。所生病者為狂瘧,濕溫汗出鼻流血,口喎唇裂又喉痹,膝臏疼痛腹脹結,氣膺伏兔䯒外廉,足跗中指俱痛徹。有餘消穀溺色黃,不足身前寒振慄,胃房脹滿食不消,氣盛身前皆有熱。
白話文:
突然聽到木頭聲響,心神振動激奮,登上高處唱歌,脫掉衣服亂跑,嚴重時腹部脹滿,伴有賁響。凡是這些病症,都是腳氣病。發病原因是狂瘧,或濕熱之邪導致汗出鼻出血,嘴角歪斜嘴脣破裂,喉嚨痹阻,膝蓋骨疼痛,腹部脹結。氣滯於胸,伏兔穴和䯒外廉穴附近疼痛,足跗和中指都疼痛難忍。氣血有餘則消瘦,小便發黃;氣血不足則身體前部寒顫,胃脘脹滿,食物不能消化,氣血旺盛則身體前部發熱。
太陰脾起足大指,上循內側白肉際,核骨之後內踝前,上腨循䯒脛膝里,股內前廉入腹中,屬脾絡胃與膈通,俠喉連舌散舌下,支絡從胃注心宮。此經氣盛而血衰,是動其病氣所為,食入即吐胃脘痛,更兼身體痛難移,腹脹善噫舌本強,得後與氣快然衰;所生病者舌亦痛,體重不食亦如之。煩心心下仍急痛,泄水溏瘕寒瘧隨,不臥強立股膝腫,疸發身黃大指痿。
白話文:
太陰脾經起於足大拇指,沿著腳內側面白色肌肉,經過內踝前方的凸骨後,沿著小腿內側後緣,膝蓋內側,大腿內側前面,進入腹中,連接脾臟,絡脈相通於胃和膈肌,經過咽喉連接舌頭,分散於舌下,支脈從胃部連結至心臟。
當這條經絡氣血旺盛而血氣不足時,就會引發疾病。表現為吃了東西就嘔吐,胃脘疼痛,身體疼痛難以移動,腹部脹氣,經常打嗝,舌根發硬,喝完水後會覺得舒服;患病後舌頭也會疼痛,身體發沉,不愛吃東西,也會有同樣的症狀。心煩,心下急痛,腹瀉、便溏、水腫、寒瘧等也會伴隨出現,不能躺下,只能強撐著站立,股膝腫脹,疸病發作,身體發黃,大拇指麻木。
手少陰脈起心中,下膈直與小腸通。支者還從肺系走,直上咽喉系目瞳。直者上肺出腋下,臑後肘內少海從。臂內後廉抵掌中,兌骨之端注少衝。多氣少血屬此經,是動心脾痛難任,渴欲飲水咽乾燥,所生脅痛目如金,臑臂之內後廉痛,掌中有熱向經尋。
白話文:
手少陰經脈發源於心臟,向下通過膈肌連接小腸。一小部分的支脈從肺部分出,直接上行至咽喉,連接眼瞳。主脈直接向上到達肺部,從腋下出來後,在手臂後內側,少海穴附近運行。在手臂後內側行進,抵達掌心,注入少衝穴。此經氣多血少,如果經脈發生異常,會導致心脾疼痛難忍、口渴想喝水、咽喉乾燥、脅痛、眼睛充血發黃、手臂後內側疼痛、掌心發熱等症狀。
手太陽經小腸脈,小指之端起少澤,循手外廉出踝中,循臂骨出肘內側,上循臑外出後廉,直過肩解繞肩甲,交肩下入缺盆內,向腋絡心循咽嗌,下膈抵胃屬小腸,一支缺盆貫頸頰,至目銳眥卻入耳,復從耳前仍上頰,抵鼻升至目內眥,斜絡於顴別絡接。此經少氣還多血,是動則病痛咽嗌,頷下腫兮不可顧,肩如拔兮臑似折。
所生病兮主肩臑,耳聾目黃腫腮頰,肘臂之外後廉痛,部分猶當細分別。
白話文:
手太陽經小腸經從小指尖的少澤穴開始,沿著手背外側經由小指根部外側,接著沿著手臂骨外側經由手肘內側,向上沿著上臂後側外側,直達肩膀,繞過肩胛骨,在肩膀下方的肩盂窩內,連接腋下,再經由咽喉,下穿橫膈與胃相連,並屬於小腸。
小腸經還有一支脈絡,從肩盂窩貫穿頸部、面頰,到達眼睛銳利的眥部,再轉入耳中,從耳前再回到面頰,到達鼻子,向上延伸到眼內眥,斜連於顴骨,並與其他經絡相連接。
這條經絡氣少血多,因此經常疼痛咽喉,導致下巴腫脹而不能轉頭,肩膀痠痛、上臂痠痛。
足經太陽膀胱脈,目內眥上懸額尖。支者巔上至耳角,直者從巔腦後懸。絡腦還出別下項,仍循肩膊俠脊邊,抵腰膂腎膀胱內,一支下與後陰連,貫臀斜入委中穴,一支膊內左右別,貫胛俠脊過髀樞,髀外後廉膕中合,下貫腨內外踝後,京骨之下指外側。
白話文:
足太陽膀胱經的路徑是這樣的:它從眼睛內側眼角上方開始,向上延伸到額頭的最高點。其分支到達頭頂後,再延展到耳朵的角落。主幹部分則從頭頂往後,沿着腦部往下延伸。
之後,經絡從頭部分開,向下經過頸部,繼續沿着肩部和背部的兩側,一路下行到達腰部和腎臟、膀胱所在的區域。其中一條分支往下與肛門後方相連,穿過臀部後,斜行進入一個叫做“委中”的穴位。
另一條分支在手臂內側分開,左右各一,穿過肩胛骨並沿着脊柱兩側越過髖關節(髀樞)。這條分支接着沿着大腿外側後方,直至膝蓋後方的膕窩處交匯。最後,經絡向下貫穿小腿,繞過內外腳踝的後方,最終到達腳背外側,即京骨穴下方,直至延伸到小趾的外側。
是經血多氣少也,是動頭痛不可當,項如拔兮腰似折,髀樞痛徹脊中央,膕如結兮腨如裂,是為踝厥筋乃傷;所生瘧痔小指廢,頭囟頂痛目色黃,腰尻膕腳痛連背,淚流鼻䶊及癲狂。
白話文:
這些都是經血過多、氣血不足造成的症狀:
- 頭痛劇烈,無法承受。
- 脖子像被拔起來一樣,腰部像斷掉一樣。
- 大腿骨疼痛貫穿到脊椎中央。
- 小腿後方肌肉痙攣,小腿前側肌肉撕裂。
- 踝關節虛弱,導致筋脈受傷。
- 瘧疾和痔瘡發作,小指功能受損。
- 頭頂痛,眼睛發黃。
- 腰部、臀部、小腿和後背疼痛。
- 流淚,鼻子出血,甚至瘋狂。
足經腎脈屬少陰,小指斜透湧泉心,然骨之下內踝後,別入跟中腨內侵,出膕內廉上股內,貫脊屬腎膀胱臨。直者屬腎貫肝膈,入肺循喉舌本尋。支者從肺絡心內,仍至胸中部分深。此經多氣而少血,是動病飢不欲食,喘嗽唾血喉中鳴,坐而欲起面如垢,目視𥉂𥉂氣不足,心懸如飢常惕惕。
所生病者為舌乾,口熱咽痛氣賁逼,股內後廉並脊疼,心腸煩痛疸而澼,痿厥嗜臥體怠惰,足下熱痛皆腎厥。
白話文:
腎經屬於少陰,從小指斜穿湧泉穴,然後在腳踝骨下面內側後方,進入腳後跟的內側,再從小腿後側內緣向上進入大腿內側,貫穿脊椎,連接腎臟和膀胱。
直行支脈屬於腎經,貫穿肝臟和橫膈膜,進入肺部,沿着喉嚨和舌根尋循。
分出的支脈從肺部連接心臟內部,再進入胸部,分佈得很深。
這條經絡氣多血少,如果氣運行受阻就會導致飢餓不想進食、喘息咳嗽、吐血、喉嚨發出鳴叫聲。坐下後想站起來會感覺面如土色,眼睛昏花無神,這是因為氣血不足所致。心裏總是懸着,像飢餓時一樣,常常感到不安和恐懼。
手厥陰心主起胸,屬包下膈三焦宮。支者循胸出脅下,脅下連腋三寸同。仍上抵腋循臑內,太陰少陰兩經中,指透中衝支者別,小指次指絡相通。是經少氣原多血。是動則病手心熱,肘臂攣急腋下腫,甚則胸脅支滿結,心中澹澹或大動,善笑目黃面赤色。所生病者為心煩,心痛掌熱病之則。
白話文:
手厥陰心包經從胸部開始,屬於膈下和三焦的脈絡區域。它的支脈從胸部貫穿脅下,在脅下與腋下三寸處相連接。然後向上抵達腋下,沿著手臂內側,在太陰肺經和少陰心經之間,從中衝穴透出。支脈分出後,與小指和中指相連。
這條經絡較少氣血,但多有血液。如果它發生問題,就會導致手心發熱、肘和手臂抽搐、腋下腫脹,嚴重時胸脅部位會滿脹結聚,心神恍惚或心悸,容易發笑,眼睛發黃,臉色發紅。它所引發的疾病有心煩、心痛和手心發熱。
手經少陽三焦脈,起自小指次指端,兩指歧骨手腕表,上出臂外兩骨間,肘後臑外循肩上,少陽之後交別傳,下入缺盆膻中分,散絡心包膈里穿。支者膻中缺盆上,上項耳後耳角旋,屈下至頤仍注頰。一支出耳入耳前,卻從上關交曲頰,至目外眥乃盡焉。斯經少血還多氣,是動耳鳴喉腫痹;所生病者汗自出,耳後痛兼目銳眥,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亦如廢。
白話文:
手少陽三焦經,從小指和無名指的指尖開始,沿著兩根手指外側的骨頭,到手部內側的手腕處。然後向上經過手臂外側兩根骨頭之間,在肘關節後面的尺骨外側經過,再沿著肩膀向上。在肩胛骨後面與足少陽膽經交叉連接,再向下進入胸骨後的缺盆穴,分開進入心包和膈肌。
分支從缺盆穴向上,經過膻中穴,向上經過頸部、耳後、耳輪。然後向下經過下顎,仍然分佈在臉頰上。另一條分支從耳後進入耳郭前面,再從上關穴出來,經過面頰,到眼睛的外眼角結束。這條經絡血少氣多,所以病變會導致耳鳴、喉嚨腫痛、麻痹。
所致的疾病有自汗、耳後疼痛兼眼睛脹痛、肩部、尺骨、肘關節、手臂外側疼痛,小指和無名指也像廢了一樣無力。
足脈少陽膽之經,始從兩目銳眥生,抵頭循角下耳後,腦空風池次第行,手少陽前至肩上,交少陽後上缺盆。支者耳後貫耳內,出走耳前銳眥循;一支銳眥大迎下,合手少陽抵䪼根,下加頰車,缺盆合,入胸貫膈絡肝經,屬膽仍從脅裡過,下入氣街毛際縈,橫入髀厭環跳內,直者缺盆下腋膺,過季脅下髀厭內,出膝外廉是陽陵,外輔絕骨踝前過,足跗小指次指分;一支別從大指去,三毛之際接肝經。
白話文:
足少陽膽經,它的經絡起於兩眼中銳利的部位,沿著頭部,經過耳角,耳後,後腦空處的風池穴,按次序連接手臂的少陽經,再向前到達肩膀,與手臂少陽經相交後向上經過缺盆穴。
一支經絡從耳後進入耳內,再從耳前銳利部位出來;另一支從銳利部位,經過大迎穴向下,與手臂少陽經會合,到達顴骨根部,向下經過頰車穴,與缺盆穴相會,進入胸腔,貫穿橫膈,與肝經相連,然後歸屬於膽經,再次從脅部經過,向下進入氣街穴,圍繞毛際,橫著進入髀厭穴和環跳穴內。
直行的經絡從缺盆穴向下,經過腋窩,胸腔,越過季脅穴,進入髀厭穴內,從膝蓋外側的陽陵穴出來,再沿著小腿的外側輔骨和腳踝前邊經過,分佈於足跗的無名指和小指。
另有一支從大拇指分出的經絡,在三毛穴處與肝經相接。
此經多氣乃少血,是動口苦善太息,心脅疼痛難轉移,面塵足熱體無澤,所生頭痛連銳眥,缺盆腫痛並兩腋,馬刀俠癭生兩旁,汗出振寒痎瘧疾,胸脅髀膝至䯒骨,絕骨踝痛及諸節。
白話文:
這個經絡系統氣多血少,容易有口乾口苦,喜歡嘆息,心臟和肋骨疼痛難以緩解,臉色暗淡,腳掌發熱但身體沒有水澤,導致頭痛連帶眼睛發紅,兩腋下凹陷且疼痛,脖子上長出像馬刀一樣的腫塊,出汗發冷患有瘧疾,胸部、肋骨、大腿、膝蓋、腳踝骨疼痛,以及各個關節疼痛。
厥陰足脈肝所終,大指之端毛際叢,足跗上廉太衝分,踝前一寸入中封;上踝交出太陰後,循膕內廉陰股充,環繞陰器抵小腹,俠胃屬肝絡膽逢,上貫膈里布脅肋,俠喉頏顙目系同,脈上巔會督脈出,支者還生目系中,下絡頰裡還唇內,支者便從膈肺通。是經血多氣少焉,是動腰疼俯仰難,男疝女人小腹腫,面塵脫色及咽乾。
所生病者為胸滿,嘔吐洞泄小便難,或時遺溺並狐疝,臨證還須仔細看。
白話文:
肝經起於大腳趾甲根處毛密生,沿著腳背外側邊緣,經過太衝穴,在距腳踝一寸處進入中封穴;向上腳踝後方與脾經交會,沿著小腿內側後緣,貫通大腿內側,環繞生殖器官,連接小腹,與胃絡相通,與膽相接;向上穿過膈肌內側分佈在胸脅肋骨間,沿著喉嚨、下巴、鼻子、眼睛旁邊;脈絡從頭頂會合督脈而出,另有支脈返回眼睛周圍,下絡腮幫內側,再返回嘴脣內側,還有支脈從橫膈與肺部相通。
這條經絡中血氣較少,容易造成腰痛、俯仰困難、男性疝氣、女性小腹腫脹、臉色暗沉、咽喉乾燥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