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應經》~ 小兒部
小兒部
1. 小兒部
大小五癇:水溝,百會,神門,金門,崑崙,巨闕
驚風:腕骨
瘛瘲五指掣:陽谷,腕骨,崑崙
搖頭,張口,反折:金門
風癇,目帶上:百會,崑崙,絲竹空
脫肛:百會,長強
卒疝:太衝
角弓反張:百會
瀉痢:神厥
赤遊風:百會,委中
秋深冷痢:灸臍下二寸及三寸動脈中。
吐乳:灸中庭(在膻中下六分)
卒癇及豬癇:巨闕(灸三壯)
口有瘡蝕斷臭穢氣衝人:勞宮(二穴,各一壯)
卒患腹痛,肚皮青黑:灸臍四邊(各半寸,三壯),鳩尾骨下一寸(三壯)
驚癇:頂上旋毛中(灸二壯),耳後青絡(三壯,炷如小麥大)
風癇,手指屈如數物者:鼻上髮際宛宛中(灸三壯)
二、三歲兩目眥赤:大指、次指間後一寸五分(灸三壯)
囟門不合:臍上、臍下各五分,二穴各三壯(灸瘡未發,囟門先合)
夜啼:百會(三壯)
腎脹偏墜:關元(灸三七壯),大敦(七壯)
豬癇如屍闕吐沫:巨闕(三壯)
食癇,先寒熱灑淅乃發:鳩尾上五分(灸三壯)
羊癇:九椎下節間(灸三壯)。又法:大椎上(三壯)
牛癇:鳩尾(三壯)。又法:鳩尾,大椎(各三壯)
馬癇:僕參(二穴各三壯)。又法:風府,臍中(各三壯)
犬癇:兩手心,足太陽,肋戶(各灸一壯)
雞癇:足諸陽(各三壯)
疳蝕爛:承漿(針、灸皆可)
白話文:
[小兒疾病治療部位]
對於各種癲癇症狀,包括大癇和小癇,主要治療部位為:鼻樑上方的人中、頭頂的百會、手腕內側的神門、腳踝後方的金門、腳跟外側的崑崙、胸口的巨闕。
對於兒童突然的驚嚇或風邪入侵,可以按壓手腕的腕骨位置。
若兒童出現手腳抽搐,可按摩手腕後方的陽谷、腕骨以及腳跟外側的崑崙。
對於搖頭、張口或身體向後彎曲的症狀,可按壓腳踝後方的金門。
風癇或眼睛斜視,則可按摩頭頂的百會、腳跟外側的崑崙以及眉梢後的絲竹空。
脫肛問題,則可按摩頭頂的百會和尾椎的長強。
突然的疝氣,可以按摩腳的大拇指與第二趾之間的太衝。
角弓反張,即全身肌肉僵硬,可按摩頭頂的百會。
對於腹瀉,可按摩胸口的神厥。
紅色遊走性皮膚病,可按摩頭頂的百會和膝蓋後方的委中。
深秋天氣轉涼時的小兒腹瀉,可以灸療肚臍下方二寸和三寸的位置。
嬰兒嘔吐母乳,可以灸療胸骨正中的中庭。
突然的癲癇或豬癇,可灸療胸口的巨闕。
口腔潰瘍,口氣惡臭,可以灸療手掌中心的勞宮。
突然腹痛,腹部皮膚呈現青黑色,可以灸療肚臍四周,以及鴕尾骨下的一寸處。
驚嚇引起的癲癇,可以在頭頂的旋毛中以及耳後的青絡進行灸療。
手指彎曲,彷彿抓取東西的風癇,可以在鼻樑上方的髮際進行灸療。
兩三歲兒童眼瞼紅腫,可以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間後方的一寸五分處進行灸療。
囟門未能閉合,可以在肚臍上方和下方各五分的位置,各進行三次灸療。
夜間哭鬧,可以灸療頭頂的百會。
腎臟腫脹或下垂,可以灸療下腹部的關元和腳大拇指旁的大敦。
豬癇,即像屍體一樣僵硬且口吐白沫,可以灸療胸口的巨闕。
食癇,即先出現寒熱交錯然後發作,可以在鴕尾骨上五分處進行灸療。
羊癇,即突然倒地並四肢抽搐,可以在第九個胸椎下方的節間進行灸療,或者在頸部的大椎進行灸療。
牛癇,即突然倒地,可以在鴕尾骨上進行灸療,或者鴕尾骨和頸部的大椎各進行灸療。
馬癇,即突然倒地且身體僵硬,可以在腳後跟下方的僕參進行灸療,或者在頸部的風府和肚臍進行灸療。
犬癇,即突然倒地且口吐白沫,可以在雙手的手心、腳太陽經的足跟以及肋骨間的肋戶進行灸療。
雞癇,即突然倒地且身體僵硬,可以在腳部的陽經進行灸療。
對於口脣潰瘍或牙齦腐爛,可以在下巴下方的承漿進行針刺或灸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