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會撰、劉瑾補輯

《神應經》~ 瘡毒部

回本書目錄

瘡毒部

1. 瘡毒部

治癰疽瘡毒,騎竹馬灸法:用薄篦量患人手上尺澤穴,橫紋比起,循肉至中指尖止,截斷。外用竹槓一條,以竹槓兩頭置凳上,令患人去衣,騎竹槓以足微點地。以先比篦安槓上,豎篦,循背直上,篦盡處以墨點記。只是取中,非灸穴也。更以薄篦量手中指節兩橫紋為一寸,將篦於所點墨上兩旁各量一寸是穴。

各灸五壯或七壯止,不可多灸。此法灸之,無不愈者。蓋此二穴,心脈所過,凡癰疽之疾,皆心氣留滯,故生此毒,灸此則心脈流通,即時安愈,可以起死回生,有非常效。

熱風隱疹:肩髃,曲池,曲澤,環跳,合谷,湧泉

瘰癧:少海(先推針皮上三十六息,推針入內,追核大小,勿出核,三十三下乃出針)天池,章門,臨泣,支溝,陽輔(百壯),手三里,肩井(隨年壯)

疥癬瘡:曲池,支溝,陽谿,陽谷,大陵,合谷,後谿委中,三里,陽輔,崑崙,行間,三陰交,百蟲窠(即膝眼)

瘍腫振寒:少海

腋腫馬□瘍:陽輔,太衝,足臨泣

癰疽發背:肩井,委中(以蒜片貼瘡上,灸。如不疼,灸至疼;疼,灸至不疼,愈多愈好)

疔瘡:生面上口角,灸合谷;生手上,灸曲池;生背上,灸肩井、三里、委中、行間、通里、小海、太衝、臨泣。

遍身生疥癩:曲池,合谷,三里,絕骨,膝眼(灸二七壯)

白話文:

【治療瘡毒部】

用於治療膿腫、毒瘡的騎竹馬灸療法:首先,使用薄的梳子量度患者的尺澤穴位,從橫紋開始,沿著肌肉線直到中指尖為止,然後截斷。再取一根竹槓,將其兩端放在凳子上,讓患者脫去衣物,跨坐在竹槓上,雙腳輕微觸地。把先前用來量度的梳子放置在竹槓上,豎立起來,沿著背部直上,到達終點時用墨點做記號。這只是定位,並不是灸療的穴位。再使用薄梳子量度中指關節的兩條橫紋之間距離作為一寸,在先前所作的墨點兩側各量一寸的地方,就是需要灸療的穴位。

每個穴位灸五次或七次即可,不要灸太多。這種方法進行灸療,效果非常好,沒有治不好的。因為這兩個穴位,是心臟脈絡經過的地方,所有膿腫類疾病,都是因為心氣滯留在身體某處,因此產生了毒素,灸療這些穴位可以使心脈暢通,立刻痊癒,甚至可以救活瀕死的人,有非常顯著的效果。

對於熱風隱疹:可灸療肩髃、曲池、曲澤、環跳、合谷、湧泉等穴位。

對於淋巴結核:可先在皮上推針三十六息,再將針插入皮膚,找到核的大小,但不要穿出核,再推針三十三下才拔出針。然後再灸療天池、章門、臨泣、支溝、陽輔(一百次)、手三里、肩井(按年齡計算灸療次數)等穴位。

對於疥癬瘡:可灸療曲池、支溝、陽谿、陽谷、大陵、合谷、後谿、委中、三里、陽輔、崑崙、行間、三陰交、百蟲窠(即膝眼)等穴位。

對於腫瘍伴隨寒顫:可灸療少海穴位。

對於腋下腫脹和馬鞍瘍:可灸療陽輔、太衝、足臨泣等穴位。

對於背上的膿腫:可灸療肩井、委中穴位,並在瘡上貼上蒜片,如果感覺不到痛就繼續灸,直到感覺痛;如果已經感到痛,就灸到不再痛,愈多愈好。

對於疔瘡:如果長在臉上口角,灸療合谷;如果長在手上,灸療曲池;如果長在背上,灸療肩井、三里、委中、行間、通裏、小海、太衝、臨泣等穴位。

對於全身生疥癩:可灸療曲池、合谷、三里、絕骨、膝眼等穴位,灸療十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