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膽經的濕冷水氣在此吸熱後脹散。「陽白穴」。「陽」,天部也,氣也。「白」,明亮清白也。該穴名意指膽經的濕冷水氣在此吸熱後脹散。本穴物質為本神穴傳來的天部濕冷水氣,由於在下行的過程中不斷吸熱,水濕之氣還未進入本穴就己受熱脹散化為陽熱風氣並傳輸於頭之各部,穴內的天部層次變得明亮清白,故名「陽白穴」。此穴為足少陽陽維之會。
解剖位置
- 位於額肌內;
- 附近有額動脈和靜脈的外側分支;
- 受到額神經外側分支的支配。
針刺方法
橫刺0.3~0.5寸
穴道介紹
陽白穴功效「去風瀉火,利膽明目」主治頭痛,目眩,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眼臉潤動,外毗疼痛,口眼歪斜,頸項強急,眶上神經痛,面神經麻痹,結膜炎,三叉神經痛。
穴道配伍
陽白穴位於額部,眉梢上1寸,前髮際上0.5寸,屬膽經。其功效主要為清熱瀉火、明目止痛,與頭面部經絡關係密切,故常與其他穴位配伍治療眼疾、頭痛及面癱等症。
一、眼疾配伍:
陽白穴常與睛明穴、太陽穴、魚腰穴配合治療目赤腫痛、視物昏花、上瞼下垂等。
- 原理:睛明穴為足太陽膀胱經穴,主治目疾;太陽穴為足少陽膽經穴,與頭部經絡關係密切;魚腰穴亦與目系相關。陽白穴與此三穴合用,可起到清肝瀉火、疏通經絡、明目安神的作用,從而改善眼部症狀。 此配伍著重於肝經與膽經的協同作用,肝開竅於目,肝火上炎則目赤腫痛,而膽經循行於頭面,故陽白穴可輔助清瀉肝火,同時疏通經絡,改善眼部血液循環。
二、頭痛配伍:
陽白穴配伍太陽穴、風池穴、外關穴治療偏頭痛。
- 原理:太陽穴與風池穴均為頭痛常用穴位,太陽穴屬膽經,風池穴屬膀胱經,皆與頭部經絡密切相關;外關穴為三焦經原穴,具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功效。此配伍通過疏通經絡,祛除風邪,平衡氣血,以達到止痛的目的。 偏頭痛多因風邪侵襲或肝陽上亢引起,故此配伍具有祛風散寒、平肝熄風的作用。
三、面神經麻痺配伍:
陽白穴配伍顴髎穴、頰車穴、合谷穴治療面神經麻痺。
- 原理:顴髎穴、頰車穴均在面部,與面部肌肉、神經關係密切;合谷穴為大腸經原穴,具有疏通經絡、調節氣血的功效。此配伍通過祛風活血通絡,促進面部氣血運行,從而緩解面神經麻痺症狀。面神經麻痺多因風寒濕邪侵襲或氣血瘀滯引起,此配伍可祛風除濕、活血通絡。
綜上所述,陽白穴的配伍取穴,均根據其清熱瀉火、明目止痛的功效,並結合其他穴位的特性,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需注意,穴位配伍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調整。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肺結核
- 結膜炎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高血脂
神經系統疾病
- 三叉神經痛
- 梅尼爾氏病
- 偏頭痛
- 頭痛
眼與附器疾病
- 容易流眼淚
- 夜盲
- 角膜炎
- 麥粒腫
- 近視
- 散光
- 結膜炎
- 眼睛紅痛
耳與乳突疾病
- 暈眩
循環系統疾病
- 心絞痛
- 心臟病
消化系統疾病
- 慢性肝炎
皮膚與皮下組織疾病
- 痤瘡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脖子頸項酸痛
艾灸刮痧
艾灸陽白穴方法:
- 準備:
- 艾條一支,長度約3-5寸。
- 艾灸盒或艾灸筒一個。
- 酒精棉球或棉簽。
- 防燙紙或毛巾。
- 小凳子或靠墊,方便使用者舒適地仰躺。
-
消毒: 用酒精棉球或棉簽擦拭陽白穴周圍皮膚,消毒殺菌。
- 點燃艾條: 點燃艾條的一端,使其燃燒至艾絨表面均勻燃燒,冒出白煙。
- 施灸: 將艾條放入艾灸盒或艾灸筒中,並將艾灸盒或艾灸筒放置於陽白穴上,保持距離約1-2釐米。
- 時間: 每個穴位施灸時間控制在5-10分鐘左右,以皮膚溫熱舒適為宜。
- 觀察: 注意觀察受灸部位的皮膚顏色變化,一般呈紅潤色,如出現過熱、灼傷情況,應立即停止施灸,並用冷水敷患處。
- 結束: 施灸結束後,用毛巾或防燙紙輕輕擦拭陽白穴周圍皮膚,並稍作休息。
遠紅外線加熱陽白穴方法:
- 準備:
- 遠紅外線治療儀(神燈)一臺。
- 毛巾或防燙紙。
-
消毒: 用酒精棉球或棉簽擦拭陽白穴周圍皮膚,消毒殺菌。
- 設置溫度: 將遠紅外線治療儀的溫度設定在40-50℃之間。
- 照射: 將遠紅外線治療儀的光束對準陽白穴,保持距離約10-15釐米,進行照射。
- 時間: 照射時間控制在10-15分鐘左右,以皮膚溫熱舒適為宜。
- 觀察: 注意觀察受照部位的皮膚顏色變化,一般呈紅潤色,如出現過熱、灼傷情況,應立即停止照射,並用冷水敷患處。
- 結束: 照射結束後,用毛巾或防燙紙輕輕擦拭陽白穴周圍皮膚,並稍作休息。
注意事項:
- 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時,應注意溫度,避免過高導致灼傷。
- 如有身體不適,應停止施灸或照射,並諮詢醫生。
- 孕婦、皮膚破損者、對艾灸或遠紅外線敏感者慎用。
- 建議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操作。
按摩推拿
按摩陽白穴方法:
- 清潔雙手: 用溫水洗淨雙手,並擦乾。
- 搓暖雙手: 將雙手互相搓揉,直到雙手感到溫熱。
- 定位穴位: 找到前額部,瞳孔直視的眉上2公分處,即為陽白穴。
- 指腹按壓: 使用雙手拇指指腹,輕柔地按壓陽白穴。
- 緩慢點擊: 以輕柔、緩慢的節奏,輕點陽白穴。
- 力度調節: 按壓的力度可以由輕到重,根據個人感受調整。
- 持續按摩: 每次按摩5-10分鐘即可。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