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聚英》~ 卷二 (2)
卷二 (2)
1. 子午流注髎穴開闔
膽甲日(甲與己合。膽引氣行。木。原在寅。)甲戌時竅陰(井膽)丙子時前谷。(滎小腸)戊寅時陷谷。(俞胃)並過本原丘墟。庚辰時陽谿。(經大腸)壬午時委中。(合膀胱)甲申時氣納三焦。
肝乙日(乙與庚合。肝與血行。)乙酉時大敦。(井肝)丁亥時少府。(滎心)己丑時太白。(俞脾)辛卯時經渠。(經肺)癸巳時陰谷。(合腎)乙未時血納包絡。
小腸丙日(丙與辛合。小腸引氣出行。火。原在子。火入水鄉。)丙申時少澤。(井小腸)戊戌時內庭。(滎胃)庚子時三間。(俞大腸)過本原腕骨。(原。火。原在子。)壬寅時崑崙。(經膀胱)甲辰時陽陵泉。(合膽)丙午時氣納三焦。
心丁日(丁與壬合。心引血行。)丁未時少衝。(井心)己酉時大都。(滎脾)辛亥時太淵。(俞肺)癸丑時復溜。(經腎)乙卯時曲泉。(合肝)丁巳時血納包絡。
胃戊日(戊與癸合。胃引氣出行。土。原在戌)戊午時厲兌。(井胃)庚申時三間。(滎大腸)壬戌時束骨。(俞膀胱)過本原衝陽。(土。原在戊。)甲子時陽輔。(經膽)丙寅時少海。(合小腸)戊辰時氣納三焦。
脾己日(甲與己合。脾引血行。)己巳時隱白。(井脾)辛未時魚際。(滎肺)癸酉時太谿。(俞腎)乙亥時中封。(經肝)丁丑時少海。(合心)己卯時血納包絡。
大腸庚日(庚與乙合。大腸引氣出行。金。原在申。)庚辰時商陽。(井大腸)壬午時通谷。(滎膀胱)甲申時臨泣。(俞膽)過本原合谷。(金。原在申。)丙戌時陽谷。(經小腸)戊子時三里。(合胃)庚寅時氣納三焦。(支溝)
肺辛日(丙與辛合。肺引血出行。)辛卯時少商。(井肺)癸巳時然谷。(滎腎)乙未時太衝。(俞肝)丁酉時靈道。(經心)己亥時陰陵泉。(合脾)辛丑時血納包絡。膀胱壬日(丁與壬合。膀胱引氣出行。水。原在午。水入火鄉。)壬寅時至陰。(井膀胱)甲辰時俠谿。
(滎膽)丙午時後谿。(俞小腸)過本原京骨。(水。原在午。火入水鄉。故壬丙子午相交。)戊申時解谿。(經胃)庚戌時曲池。(合大腸)壬子時氣納三焦。(還原化本)
腎癸日(戊與癸合。腎引血行。)癸亥時湧泉。(井腎)乙丑時行間。(滎肝)丁卯時神門。(俞心)己巳時商丘。(經脾)辛未時尺澤。(合肺)癸酉時血納包絡。
三焦(十二經之本。生氣之原。主通行榮衛。經歷五臟六腑。)壬子時關衝。(井三焦)甲寅時液門。(滎)丙辰時中渚。(俞)過本原陽池。(原)戊午時支溝。(經)庚申時天井。(合)壬戌時氣入行。
心包絡(心主與三焦為表裡)癸丑時中衝。(井)乙卯時勞宮。(滎)丁巳時大陵。(俞)己未時間使。(經)辛酉時曲澤。(合)癸亥血入行。
上子午流注開闔時。原有方圓二圖。今直錄之。以便記誦。舊方圖以甲己為九。乙庚為八。丙辛為七。丁壬為六。戊癸為五。子午為九。丑未為八。寅申為七。卯酉為六。辰戌為五。巳亥為四。圓圖無此。而缺三焦包絡。大抵書之有圖。所以彰明其理耳。今反晦之。是以不錄。
竇氏井滎俞經合應日開闔。有圖有說。今人泥其圖而不詳其說。妄言今日某日。某時其穴開。凡百病皆針灸此開穴。明日某日。某時其穴開。凡百病針灸明日開穴。誤人多矣。今去其圖。直錄其說。使人知某病宜針灸某經某穴。當用某日某時開方針。如東垣治前陰臊臭。刺肝經行間。
用乙丑時矣。又刺少衝。則宜丁未日矣。豈東垣治一病而有首尾越四十三日刺兩穴哉。此又不通之論也。大抵醫自素、難之下。皆為旁谿曲徑。非周行也。
白話文:
子午流注穴位開闔
膽經甲日:(甲日與己日相合,膽經引導氣的運行,屬性為木,起始於寅時。)
- 甲戌時:竅陰穴(井穴,屬膽經)。
- 丙子時:前谷穴(滎穴,屬小腸經)。
- 戊寅時:陷谷穴(俞穴,屬胃經),同時經過膽經的原穴丘墟穴。
- 庚辰時:陽谿穴(經穴,屬大腸經)。
- 壬午時:委中穴(合穴,屬膀胱經)。
- 甲申時:氣會聚到三焦。
肝經乙日:(乙日與庚日相合,肝經引導血液運行。)
- 乙酉時:大敦穴(井穴,屬肝經)。
- 丁亥時:少府穴(滎穴,屬心經)。
- 己丑時:太白穴(俞穴,屬脾經)。
- 辛卯時:經渠穴(經穴,屬肺經)。
- 癸巳時:陰谷穴(合穴,屬腎經)。
- 乙未時:血液會聚到心包絡。
小腸經丙日:(丙日與辛日相合,小腸經引導氣的運行,屬性為火,起始於子時,火入水鄉。)
- 丙申時:少澤穴(井穴,屬小腸經)。
- 戊戌時:內庭穴(滎穴,屬胃經)。
- 庚子時:三間穴(俞穴,屬大腸經),同時經過小腸經的原穴腕骨穴。
- 壬寅時:崑崙穴(經穴,屬膀胱經)。
- 甲辰時:陽陵泉穴(合穴,屬膽經)。
- 丙午時:氣會聚到三焦。
心經丁日:(丁日與壬日相合,心經引導血液運行。)
- 丁未時:少衝穴(井穴,屬心經)。
- 己酉時:大都穴(滎穴,屬脾經)。
- 辛亥時:太淵穴(俞穴,屬肺經)。
- 癸丑時:復溜穴(經穴,屬腎經)。
- 乙卯時:曲泉穴(合穴,屬肝經)。
- 丁巳時:血液會聚到心包絡。
胃經戊日:(戊日與癸日相合,胃經引導氣的運行,屬性為土,起始於戌時。)
- 戊午時:厲兌穴(井穴,屬胃經)。
- 庚申時:三間穴(滎穴,屬大腸經)。
- 壬戌時:束骨穴(俞穴,屬膀胱經),同時經過胃經的原穴衝陽穴。
- 甲子時:陽輔穴(經穴,屬膽經)。
- 丙寅時:少海穴(合穴,屬小腸經)。
- 戊辰時:氣會聚到三焦。
脾經己日:(甲日與己日相合,脾經引導血液運行。)
- 己巳時:隱白穴(井穴,屬脾經)。
- 辛未時:魚際穴(滎穴,屬肺經)。
- 癸酉時:太谿穴(俞穴,屬腎經)。
- 乙亥時:中封穴(經穴,屬肝經)。
- 丁丑時:少海穴(合穴,屬心經)。
- 己卯時:血液會聚到心包絡。
大腸經庚日:(庚日與乙日相合,大腸經引導氣的運行,屬性為金,起始於申時。)
- 庚辰時:商陽穴(井穴,屬大腸經)。
- 壬午時:通谷穴(滎穴,屬膀胱經)。
- 甲申時:臨泣穴(俞穴,屬膽經),同時經過大腸經的原穴合谷穴。
- 丙戌時:陽谷穴(經穴,屬小腸經)。
- 戊子時:足三里穴(合穴,屬胃經)。
- 庚寅時:氣會聚到三焦(支溝穴)。
肺經辛日:(丙日與辛日相合,肺經引導血液運行。)
- 辛卯時:少商穴(井穴,屬肺經)。
- 癸巳時:然谷穴(滎穴,屬腎經)。
- 乙未時:太衝穴(俞穴,屬肝經)。
- 丁酉時:靈道穴(經穴,屬心經)。
- 己亥時:陰陵泉穴(合穴,屬脾經)。
- 辛丑時:血液會聚到心包絡。
膀胱經壬日:(丁日與壬日相合,膀胱經引導氣的運行,屬性為水,起始於午時,水入火鄉。)
- 壬寅時:至陰穴(井穴,屬膀胱經)。
- 甲辰時:俠谿穴(滎穴,屬膽經)。
- 丙午時:後谿穴(俞穴,屬小腸經),同時經過膀胱經的原穴京骨穴。
- 戊申時:解谿穴(經穴,屬胃經)。
- 庚戌時:曲池穴(合穴,屬大腸經)。
- 壬子時:氣會聚到三焦(還原歸本)。
腎經癸日:(戊日與癸日相合,腎經引導血液運行。)
- 癸亥時:湧泉穴(井穴,屬腎經)。
- 乙丑時:行間穴(滎穴,屬肝經)。
- 丁卯時:神門穴(俞穴,屬心經)。
- 己巳時:商丘穴(經穴,屬脾經)。
- 辛未時:尺澤穴(合穴,屬肺經)。
- 癸酉時:血液會聚到心包絡。
三焦經:(十二經的根本,是生命之氣的源頭,主管通行榮養物質,經歷五臟六腑。)
- 壬子時:關衝穴(井穴,屬三焦經)。
- 甲寅時:液門穴(滎穴,屬三焦經)。
- 丙辰時:中渚穴(俞穴,屬三焦經),同時經過三焦經的原穴陽池穴。
- 戊午時:支溝穴(經穴,屬三焦經)。
- 庚申時:天井穴(合穴,屬三焦經)。
- 壬戌時:氣開始運行。
心包絡經:(心包絡與三焦互為表裡。)
- 癸丑時:中衝穴(井穴,屬心包絡經)。
- 乙卯時:勞宮穴(滎穴,屬心包絡經)。
- 丁巳時:大陵穴(俞穴,屬心包絡經)。
- 己未時:間使穴(經穴,屬心包絡經)。
- 辛酉時:曲澤穴(合穴,屬心包絡經)。
- 癸亥時:血液開始運行。
以上是子午流注穴位開闔的時辰規律。以前有圓圖和方圖,現在只記錄文字方便記憶。舊的方圖以甲己為九、乙庚為八、丙辛為七、丁壬為六、戊癸為五。子午為九、丑未為八、寅申為七、卯酉為六、辰戌為五、巳亥為四。圓圖沒有這些,也缺少三焦和心包絡。以前有圖是為了闡明道理,現在圖反而讓人不明白,所以不用圖。
過去竇氏提出的井、滎、俞、經、合穴的開闔規律,有圖有解釋。現在的人拘泥於圖,不理解其中的道理,就說今天某時開哪個穴位,凡是疾病都針灸開穴,明天某時開哪個穴位,凡是疾病都針灸明天開的穴位,這樣就誤導了很多人。現在去掉圖,只記錄文字的解釋,讓人知道某病適合針灸哪條經絡的哪個穴位,應該用哪天哪個時辰開穴的方法。例如,東垣治療男性下體臊臭,針刺肝經的行間穴,應該在乙丑時;針刺心經的少衝穴,應該在丁未日。難道東垣治療一個病要隔四十三天針刺兩個穴位嗎?這是不合理的。總之,從《素問》、《難經》之後的醫學,大多是旁門左道,不是正道。
2. 臟腑井滎俞經合主治
假令得弦脈。病人善潔。(膽為清淨之府故耳)面青善怒。此膽病也。若心下滿當刺竅陰。(井)身熱當刺俠谿。(滎)體重節痛刺臨泣。(俞)喘咳寒熱刺陽輔。(經)逆氣而泄刺陽陵泉。(合)又總取丘墟。(原)
假令得弦脈。病人淋溲難。轉筋。四肢滿閉。臍右有動氣。此肝病也。若心下滿當刺大敦。(井)身熱刺行間。(滎)體重節痛刺太衝。(俞)喘嗽寒熱刺中封。(經)逆氣而泄刺曲泉。(合)
假令得浮洪脈。病人面赤口乾喜笑。此小腸病也。若心下滿刺少澤。(井)身熱刺前谷。(滎)體重節痛刺後谿。(俞)喘嗽寒熱刺陽谷。(經)逆氣而泄刺小海。(合)又總刺腕骨。(原)
假令得浮洪脈。病人煩心。心痛。掌中熱而噦。臍上有動氣。此心病也。若心下滿刺少衝。(井)身熱刺少府。(滎)體重節痛刺神門。(俞)喘嗽寒熱刺靈道。(經)逆氣而泄刺少海。(合)
假令得浮緩脈。病人面黃。善噫善思善沫。此胃病也。若心下滿刺厲兌。(井)身熱刺內庭。(滎)體重節痛刺陷谷。(俞)喘嗽寒熱刺解谿。(經)逆氣而泄刺三里。(合)又總刺衝陽。(原)
假令得浮緩脈。病人腹脹滿。食不消。體重節痛。怠隋嗜臥。四肢不收。當臍有動氣。按之牢若痛。此脾病也。若心下滿刺隱白。(井)身熱刺大都。(滎)體重節痛刺太白。(俞)喘嗽寒熱刺商丘。(經)逆氣而泄刺陰陵泉。(合)
假令得浮脈。病人面白。善嚏。悲愁不樂欲哭。此大腸病也。若心下滿刺商陽。(井)身熱刺二間。(滎)體重節痛刺三間。(俞)喘嗽寒熱刺陽谿。(經)逆氣而泄刺曲池。(合)又總刺合谷。(原)
假令得浮脈。病人喘嗽。灑淅寒熱。臍右有動氣。按之牢若痛。此肺病也。若心下滿刺少商。(井)身熱刺魚際。(滎)體重節痛刺太淵。(俞)喘嗽寒熱刺經渠。(經)逆氣而泄刺尺澤。(合)
假令得沉遲脈。病人面黑。善恐欠。此膀胱病也。若心下滿刺至陰。(井)身熱刺通谷。(滎)體重節痛刺束骨。(俞)喘嗽寒熱刺崑崙。(經)逆氣而泄刺委中。(合)又通刺京骨。(原)
假令得沉遲脈。病人逆氣。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脛寒而逆。此腎病也。若心下滿刺湧泉。(井)身熱刺然谷。(滎)體重節痛刺太谿。(俞)喘嗽寒熱刺復溜。(經)逆氣而泄刺陰谷。(合)。
此五臟六腑井滎俞經合刺法。深得素、難之旨。學者不可不知。
白話文:
臟腑井滎俞經合主治
如果把到弦脈,病人會很愛乾淨(因為膽是個清淨的器官),臉色發青,容易發怒,這是膽病。如果感到心下(胃脘部)脹滿,就應該針刺竅陰穴(井穴);身體發熱,針刺俠谿穴(滎穴);身體沉重、關節疼痛,針刺臨泣穴(俞穴);出現氣喘咳嗽、忽冷忽熱,針刺陽輔穴(經穴);氣逆且腹瀉,針刺陽陵泉穴(合穴)。另外,還可以總取丘墟穴(原穴)。
如果把到弦脈,病人小便困難、淋漓不盡,容易抽筋,四肢脹滿閉塞,肚臍右邊有氣在動,這是肝病。如果感到心下脹滿,就應該針刺大敦穴(井穴);身體發熱,針刺行間穴(滎穴);身體沉重、關節疼痛,針刺太衝穴(俞穴);出現氣喘咳嗽、忽冷忽熱,針刺中封穴(經穴);氣逆且腹瀉,針刺曲泉穴(合穴)。
如果把到浮洪脈,病人臉色發紅,口乾舌燥,喜歡笑,這是小腸病。如果感到心下脹滿,就應該針刺少澤穴(井穴);身體發熱,針刺前谷穴(滎穴);身體沉重、關節疼痛,針刺後谿穴(俞穴);出現氣喘咳嗽、忽冷忽熱,針刺陽谷穴(經穴);氣逆且腹瀉,針刺小海穴(合穴)。另外,還可以總刺腕骨穴(原穴)。
如果把到浮洪脈,病人感到煩躁不安,心痛,手掌發熱,容易打嗝,肚臍上方有氣在動,這是心病。如果感到心下脹滿,就應該針刺少衝穴(井穴);身體發熱,針刺少府穴(滎穴);身體沉重、關節疼痛,針刺神門穴(俞穴);出現氣喘咳嗽、忽冷忽熱,針刺靈道穴(經穴);氣逆且腹瀉,針刺少海穴(合穴)。
如果把到浮緩脈,病人臉色發黃,容易打嗝、多思多慮、口吐白沫,這是胃病。如果感到心下脹滿,就應該針刺厲兌穴(井穴);身體發熱,針刺內庭穴(滎穴);身體沉重、關節疼痛,針刺陷谷穴(俞穴);出現氣喘咳嗽、忽冷忽熱,針刺解谿穴(經穴);氣逆且腹瀉,針刺足三里穴(合穴)。另外,還可以總刺衝陽穴(原穴)。
如果把到浮緩脈,病人腹部脹滿,消化不良,身體沉重、關節疼痛,精神疲憊、嗜睡,四肢無力,肚臍部位有氣在動,按壓時感覺牢固且疼痛,這是脾病。如果感到心下脹滿,就應該針刺隱白穴(井穴);身體發熱,針刺大都穴(滎穴);身體沉重、關節疼痛,針刺太白穴(俞穴);出現氣喘咳嗽、忽冷忽熱,針刺商丘穴(經穴);氣逆且腹瀉,針刺陰陵泉穴(合穴)。
如果把到浮脈,病人臉色蒼白,容易打噴嚏,悲傷憂愁、不快樂、想哭,這是大腸病。如果感到心下脹滿,就應該針刺商陽穴(井穴);身體發熱,針刺二間穴(滎穴);身體沉重、關節疼痛,針刺三間穴(俞穴);出現氣喘咳嗽、忽冷忽熱,針刺陽谿穴(經穴);氣逆且腹瀉,針刺曲池穴(合穴)。另外,還可以總刺合谷穴(原穴)。
如果把到浮脈,病人氣喘咳嗽,忽冷忽熱,肚臍右側有氣在動,按壓時感覺牢固且疼痛,這是肺病。如果感到心下脹滿,就應該針刺少商穴(井穴);身體發熱,針刺魚際穴(滎穴);身體沉重、關節疼痛,針刺太淵穴(俞穴);出現氣喘咳嗽、忽冷忽熱,針刺經渠穴(經穴);氣逆且腹瀉,針刺尺澤穴(合穴)。
如果把到沉遲脈,病人臉色發黑,容易恐懼、打哈欠,這是膀胱病。如果感到心下脹滿,就應該針刺至陰穴(井穴);身體發熱,針刺通谷穴(滎穴);身體沉重、關節疼痛,針刺束骨穴(俞穴);出現氣喘咳嗽、忽冷忽熱,針刺崑崙穴(經穴);氣逆且腹瀉,針刺委中穴(合穴)。另外,還可以總刺京骨穴(原穴)。
如果把到沉遲脈,病人感到氣逆,小腹部劇痛,腹瀉且有下墜感,腳和小腿發冷且發麻,這是腎病。如果感到心下脹滿,就應該針刺湧泉穴(井穴);身體發熱,針刺然谷穴(滎穴);身體沉重、關節疼痛,針刺太谿穴(俞穴);出現氣喘咳嗽、忽冷忽熱,針刺復溜穴(經穴);氣逆且腹瀉,針刺陰谷穴(合穴)。
以上是五臟六腑的井、滎、俞、經、合穴的針刺方法,深刻體現了《素問》、《難經》的精髓。學習的人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