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第六 (18)
針灸資生經第六 (18)
1. 腦痛(腦風)
強間,治腦旋。(銅見頭痛。) 天柱,治頭旋腦痛。明下云:療頭風腦重,目如脫,項如拔,項強痛不顧。 玉枕,治腦風,疼不可忍。 承靈,治腦風。頭痛惡風寒。 腦空,治腦風頭痛不可忍。目瞑心悸。發即為癲風,引目眇。 上廉,治腦風頭痛。 率谷,治腦兩角強痛。(見痰。) 喑門,療頭風腦疼。 風池,(見面腫。)療腦痛。小兒囟開不合,灸臍上下各五分,二穴各三壯。灸瘡未合,囟先合矣。(下) 少海,治腦風。(銅見齒齲。)凡口鼻出血不止,名腦衄,上星五十壯。(千)
有士人患腦熱疼,甚則自床投下,以腦拄地;或得冷水,粗得。而疼終不已,服諸藥不效。人教灸囟會而愈。熱疼且可灸,況冷疼乎?凡腦痛、腦旋、腦瀉,先宜灸囟會,而強間等穴,蓋其次也。
白話文:
[腦痛(腦風)]
對於強烈的頭痛,可以治療頭部的旋轉感。有種情況是,當看到銅色時會頭痛。天柱穴能治療頭部旋轉和腦部疼痛。有明確的說明,該穴能治療頭風和腦部沉重感,眼睛感覺像要脫落,脖子感覺像被拉扯,頸部僵硬疼痛到無法轉動。玉枕穴能治療腦風,疼痛到無法忍受。承靈穴能治療腦風,頭痛怕風怕寒。腦空穴能治療腦風頭痛到無法忍受,眼睛閉合心跳加速,發作時會像癲風一樣,眼睛斜視。上廉穴能治療腦風頭痛。率谷穴能治療腦兩側的強烈疼痛。
在治療聲音嘶啞時,風池穴能治療頭風和腦部疼痛,也能用於治療面部腫脹。對於小兒囟門未閉合的情況,可以在臍週上下各五分的位置,每個穴位灸三次,等到灸瘡尚未癒合,囟門已經先閉合了。
少海穴能治療腦風。若口鼻出血不止,這被稱為腦衄,可以灸上星穴五十次。
有個學士患有腦部熱痛,嚴重到會從牀上跳下,用腦部撞地,偶爾得到冷水能稍微緩解,但疼痛始終沒有停歇。服用各種藥物都無效,有人教他灸囟會穴後得以康復。對於熱痛都能使用灸法,更何況冷痛呢。對於腦痛、頭部旋轉感、腦瀉,首先應該灸囟會穴,而強間等穴位則是其次。
2. 頭旋(頭重)
[目窗,治忽頭旋。(銅見目痛。) 絡卻,治頭旋耳鳴。 天柱,治頭旋。(見腦痛。) 岐伯灸頭旋。(見目眩。) 申脈,治坐如在舟車中。(銅見腰腳。)
母氏隨執中赴任,為江風所吹,自覺頭動搖如在舟車上。如是半年,乃大吐痰,遍服痰藥,並灸頭風諸穴,方愈。
治頭風搖動。灸腦後玉枕中間七壯。(千翼) 玉枕,療失枕頭重。(明見目痛。) 下云,療頭重如石。 百會,療頭重。(見風癇。) 百會,療腦重鼻塞,頭目眩疼。(下) 陶道,療頭重目眩。 率谷,(見頭痛),療頭重。 付陽,(見頭風),腦戶等,主頭重痛。(千見頭痛。)
至陰,治頭重。(銅見頭痛。) 天柱,療腦重。(明下見腦。) 啞門,(見癲);通天,(見鼻衄);付陽,(見風痹),治頭重。(銅) 腎俞,治頭重。(見勞。) 頭重風勞。腦戶五壯。 頭重不能勝。灸腦戶下寸半。(千翼)
白話文:
[頭暈(頭沉重)]
目窗穴可以治療突然的頭暈。有時眼睛會因銅器反射的光線而感到疼痛。絡卻穴可以緩解頭暈和耳鳴。天柱穴可以治療頭暈,有時也會因為腦部疼痛而見到。岐伯針灸法可以用來治療頭暈,尤其是在眼睛眩暈的情況下。申脈穴可以治療坐下時感覺像在船或車上的不適感。有時腰部和腳部會因銅器反光而感到不適。
母親跟隨父親去上任,途中被江風吹拂,她開始覺得頭部像在船上一樣搖晃,持續了半年。後來,她大吐痰液,嘗試各種化痰藥物,並進行頭風穴位的灸療,終於痊癒。
治療頭部風邪引起的搖晃,可以在腦後玉枕中間進行七次灸療。玉枕穴可以治療落枕引起的頭部沉重,有時眼睛會因明亮的光線而感到疼痛。下文中提到,此穴也能治療頭部沉重如石。百會穴可以治療頭部沉重,有時會因風癇而見到。百會穴還能治療腦部沉重和鼻塞,以及頭目眩疼。陶道穴可以治療頭部沉重和眼睛眩暈。率谷穴可以治療頭痛,也能緩解頭部沉重。付陽穴可以治療頭風,腦戶等穴可以主要治療頭痛和頭部沉重。
至陰穴可以治療頭部沉重。天柱穴可以治療腦部沉重。啞門穴可以用於癲癇,通天穴可用於鼻衄,付陽穴可用於風濕,這些穴位都可以治療頭部沉重。腎俞穴也可以治療頭部沉重。對於頭部沉重伴隨勞累的症狀,可以在腦戶穴施灸五壯。如果頭部沉重到無法承受,可以在腦戶穴下1.5寸的位置進行灸療。
3. 頭腫
[腦戶、治頭腫。(銅)。 前頂、療頭風熱痛;頭腫大。腫極,即以三稜針刺之。繞寸以下。其頭痛腫立瘥。(明)。 上星、療頭風頭腫;皮腫面虛;鼻塞頭痛。 囟會、療頭皮腫,生白屑。 完骨、治頭面腫。(銅見癲)。 腦戶、治頭腫。 公孫、主頭面腫。 完骨等、主頭面氣腫。(並見水腫)。]
白話文:
[頭部腫脹]
治療頭部腫脹可使用腦戶穴。
銅前頂穴可以緩解因風熱導致的頭痛。
對於頭部嚴重腫脹的情況,可用三稜針在頭皮下淺層進行針刺治療,頭痛和腫脹立刻就能得到改善。
上星穴可用來治療頭風和頭部腫脹,同時也能解決面部皮膚腫脹和鼻塞頭痛的問題。
囟會穴用於治療頭皮腫脹及產生白屑的情況。
完骨穴能治療頭臉部的腫脹,也適用於癲癇患者。
腦戶穴再次被指出對治療頭部腫脹有幫助。
公孫穴主導頭面部的腫脹問題。
完骨穴等穴位專治頭面部的氣腫問題,這些穴位也適用於水腫的治療。
4. 頂腫痛
曲差、治頂痛。(銅)前頂、治小兒驚癇頂腫。(見驚癇。)
澧陽有士人之子驚風后頂腫。醫以半夏南星為細末。新水調敷而愈。若灸則宜灸前頂等穴云。
白話文:
[頭頂腫痛]
曲差穴能治療頭頂的疼痛。(在銅人針灸圖譜上記載)前頂穴適用於治療小兒因驚嚇或癲癇導致的頭頂腫脹。(可參閱驚嚇或癲癇的相關療法)
在澧陽有一個讀書人家的小孩,在遭受驚嚇引發風邪後,出現頭頂腫脹的情況。醫生使用半夏和南星磨成細粉,再用新鮮的冷水調和成糊狀,塗敷於患處,病狀得以痊癒。如果採用灸法,則應灸前頂等穴位。
5. 面腫(余見水腫)
巨髎,主面惡見寒;頰腫痛。 (千)上星、天牖,治頭風面虛腫。 (銅)囟會,治目眩面腫。(明下云:面赤暴腫。) 前頂,治面赤腫。 目窗,治頭面浮腫,痛引目外眥上赤痛。 完骨,治頭面浮腫。 水溝,治面腫唇動,狀如蟲行。又云:風水面腫,針此穴出水盡,頓愈。 迎香,治面癢腫。(見偏風。) 大迎,治風壅面浮腫,目不得閉,唇吻瞤動不止,針之頓愈。 合谷,治面腫,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開。 溫溜,治面虛腫。 豐隆(見頭痛)、承漿、陽交(見膝痛),治面腫。 厲兌,治寒瘧、面腫、足䯒寒。 陷谷(見水腫),治面目浮腫。 百會,治飲酒面赤。(明見風癇。)
解谿,治頭風面赤。 腦戶,療面赤腫、頭痛。(明) 厲兌,療面浮腫。 水溝(見肺風)、天牖,療面腫。 陷谷,療頭面虛腫。 風池,療肺風面赤、目視䀮䀮、項強不得顧、面腫皮軟、腦疼。 上星、囟會、前頂、腦戶、風池,主面赤腫。(千) 陷谷、上星、囟會、前頂(並見水腫)。
公孫,治卒面腫。(銅見狂言。) 陷谷等、陽陵泉等、天樞等、中府等、解谿,主面腫。(並見水腫。)
有人因入水得水腫,四肢皆腫,面亦腫。人為灸水分並氣海。翌朝,視其面如削矣。恐面腫亦可灸水分云。
白話文:
【面部腫脹(詳見水腫)】
- 刺激「巨髎」、「主面惡見寒」穴道可以治療面頰腫痛。
- 「上星」、「天牖」穴道可用於治療頭風引起的面部虛腫。
- 「囟會」穴道能治療眼睛眩暈和麪部腫脹。
- 「前頂」穴道能治療面部紅腫。
- 「目窗」穴道能治療頭面部浮腫及眼外角疼痛。
- 「完骨」穴道能治療頭面部浮腫。
- 「水溝」穴道能治療面部腫脹和嘴脣抽動,就像有蟲子在爬一樣。據說,治療風水面腫時,刺此穴位將水排出,可以立即康復。
- 「迎香」穴道能治療面部瘙癢和腫脹。
- 「大迎」穴道能治療風邪引起的面部浮腫,以及眼睛無法閉合和嘴脣不停顫動的情況,針刺後立即見效。
- 「合谷」穴道能治療面部腫脹、嘴脣無法閉合、聲音沙啞無法說話、口緊閉不開。
- 「溫溜」穴道能治療面部虛腫。
- 「豐隆」、「承漿」、「陽交」穴道能治療面部腫脹。
- 「厲兌」穴道能治療寒熱交錯的疾病、面部腫脹和腳部寒冷。
- 「陷谷」穴道能治療面部和眼睛的浮腫。
- 「百會」穴道能治療飲酒後的面部紅色。
- 「解谿」、「腦戶」穴道能治療面部紅腫和頭痛。
- 「天牖」、「風池」穴道能治療面部腫脹。
- 「公孫」穴道能治療突然發生的面部腫脹。
- 「陽陵泉」、「天樞」、「中府」、「解谿」等穴道能治療面部腫脹。
最後,文中提到一個例子:有人在水中活動後得了水腫,四肢和麪部都出現了腫脹。後來,他接受了「水分」和「氣海」兩個穴位的灸法治療,第二天早晨,他的面部腫脹已經完全消退。因此,文中認為,如果面部出現腫脹,也可以嘗試灸法治療「水分」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