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執中

《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第六 (19)

回本書目錄

針灸資生經第六 (19)

1. 面痛

(面赤,面黑)

攢竹、齦交、玉枕、主面赤。頰中痛。(千)中渚、主顳顬痛。頷顱熱痛。面赤。懸釐、主麵皮赤痛。腎俞、內關、主面赤熱。天窗、天突、主麵皮熱。腦戶、治面赤目黃。(銅)懸顱、治面膚赤痛。行間、主面蒼黑。(千)太衝、主面塵黑。支溝、(見咳。)間使、(見狂。)掖門、(見驚。)主面赤。解谿、主面赤。(見風。)

氣海、療冷病面黑。(明下)腎俞、療面黃黑。(並見勞。)關衝、主面黑。(見風。)

白話文:

【面部疼痛】

  1. 攢竹穴、齦交穴、玉枕穴,主要治療面部潮紅。
  2. 頰中部疼痛,可鍼灸中渚穴,尤其對顳顬痛和頷顱熱痛以及面部潮紅有顯著效果。
  3. 懸釐穴,主要治療面部皮膚紅腫疼痛。
  4. 腎俞穴、內關穴,主要用於面部潮紅及發熱。
  5. 天窗穴、天突穴,主要治療面部皮膚髮熱。
  6. 腦戶穴,主治面部潮紅與黃疸。
  7. 懸顱穴,治療面部皮膚紅腫疼痛。
  8. 行間穴,主要用於面部青黑。
  9. 太沖穴,主治面部塵垢色黑。
  10. 支溝穴、間使穴、腋門穴,主治面部潮紅。
  11. 解溪穴,主治面部潮紅。

【面色異常】

  1. 氣海穴,治療因寒冷導致的面色發黑。
  2. 腎俞穴,治療面色黃黑,多見於勞損病患者。
  3. 關衝穴,主要用於面色發黑。

以上皆是針對不同症狀選擇不同的穴位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