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原昌克

《經穴匯解》~

回本書目錄

1. 卷之七

2. 奇穴部第十一

奇穴者,乃所謂阿是、天應是也。而無共名目者,及此土灸法,傳漢地者,載在神應經、聖濟總錄,總收諸主治部中,不錄於此,以無其名目也。岡本氏阿是要穴曰,皇甫士安甲乙經、素問氣府論王注,及滑伯仁十四經發揮,所載俞穴,今所存惟有三百五十六穴,此佗四花。

風市、腰眼、痞根等諸穴,以為之奇俞,亦皆阿是也。內經無奇輸,靈樞刺節直邪論有奇輸二字,而非云三百五十六穴之外,別有奇輸也。又阿是名素靈所無,千金方始見之。經筋篇云,以痛為輸。馬玄臺注證發微曰,俗曰天應穴者,是也。夫輸穴,本系經絡者,而奇輸阿是,

豈有外經絡之理乎?風市者,足少陽膽經之所注,腰眼者,足太陽膀胱經之所流,其佗可類推也。崔氏四花穴,四明高武考之,為足太陽第二行膈俞、膽俞四穴。凡奇俞,明所屬之經絡及本穴,而針灸之效始可照然也。乃今以阿是要穴,所載遺漏不為不少,更輯奇輸名目,散在諸書者,

以錄之。又只淺見寡聞,何能盡於此乎?又以俟後進君子,而如馬蒔所謂,其奇穴必系經絡者,間有與諸書所載不符者云。

白話文:

所謂的「奇穴」,就是指那些沒有固定名稱,又被稱為「阿是穴」、「天應穴」的地方。這些穴位在我們這裡的灸法傳入中原時,有被記載在《神應經》、《聖濟總錄》等書中,不過因為沒有正式的名稱,所以只在各個主治病症的篇章中提及,而沒有特別列出來。

岡本氏所稱的「阿是要穴」,其實就跟《皇甫士安甲乙經》、《素問氣府論》、王冰的註解,以及滑伯仁的《十四經發揮》所記載的穴位相同,目前所留存的穴位共有三百五十六個。至於像「風市」、「腰眼」、「痞根」等穴,這些也被當作奇穴,其實都屬於「阿是穴」的範疇。

《內經》中沒有提到「奇輸」這個詞,只有在《靈樞·刺節直邪論》中提到「奇輸」二字,但並不是指在三百五十六個穴位之外還有另外的「奇輸」。而且「阿是穴」這個名稱在《素問》、《靈樞》中也沒有出現,最早是在《千金方》中才開始有的。

《經筋篇》說「以痛為輸」,馬玄臺在《證發微》中註解說,這就是俗稱的「天應穴」。所謂的「輸穴」,本來就是經絡上的穴位,而「奇輸」、「阿是穴」怎麼會是經絡之外的穴位呢?「風市穴」是足少陽膽經所注的地方,「腰眼穴」是足太陽膀胱經所流經的地方,其他穴位可以依此類推。

崔氏所說的「四花穴」,經過四明高武考證,認為是足太陽經第二行的膈俞、膽俞這四個穴位。所有的奇穴,都應該要明確指出它所屬的經絡和本穴,這樣針灸的效果才會明確。

但是現在對於「阿是要穴」的記載,遺漏之處不少,所以整理各書所載的奇穴名稱,將它們記錄下來。只是我見識淺薄,無法盡善盡美,希望後來的學者能夠繼續完善。就像馬蒔所說,所謂的奇穴,一定也是經絡上的穴位,只是有時候跟其他書的記載不一致而已。

3. 頭面第一

天聰,傷寒三四日以上。宜先灸胸上二十壯以繩度鼻正上。盡髮際。中屈繩斷去半。便從髮際。入發中灸繩頭。名曰天聰。(千金)

按千金翼。聰。作窻。胸。作匈。

神聰四穴(資生),前神聰後神聰(類經)百會四面。各相去一寸。(資生)去前頂五分。自神庭。至此穴。共四寸。後神聰去百會一寸(類經)神聰百會四花求。各取一寸。(大全)以百會穴為中四邊各開二寸半。(銀海精微)

按資生經曰。明堂。有此四穴。而銅人無之。其穴治頭風目眩。狂亂風癇。亦所不可廢者。

明堂,鼻直上入髮際一寸。(資生)

按資生曰。按銅人明堂。及諸家針灸經。鼻直上入髮際一寸。皆云上星穴。明堂經。於此復云明堂穴不知何所據。所謂疑以傳疑也。大全曰。府下五分。(府下言風府)啞門中。門下五分發際終。更有明堂一穴差。

大門,猥退風。半身不隨。灸大門。腦後尖骨上一寸。(千翼)

髮際,兩眼小眥上髮際(資生)平眉上三寸。(類經)

按資生曰。岐伯。灸頭旋目眩。及偏頭痛不可忍。牽眼䀮䀮不遠視。灸一壯立瘥。類經曰。主治頭風眩暈疼痛延久不愈。灸三壯又曰治衄血。於項後髮際。兩筋間宛中穴。灸三壯。蓋血自此入腦注鼻中。故灸立止。

寅門,從鼻頭直入髮際。度取通繩分為三斷繩。取一分。入髮際。當繩頭。針。是穴。治馬黃疽等病。(千金)

按千金翼。針。作鋥。

陽維,耳風聾雷鳴。灸陽維。五十壯。在耳後引耳令前弦弦筋上是。(千翼)

囟中(千金)

額上(千金)

耳上(千金)若目反上視。眸子動。當灸囟中。取之法。橫度口盡兩吻際。又橫度鼻下。亦盡兩邊。折去鼻度半都合。口為度。從額上髮際。上行度之。灸度頭一處正在囟上未合骨中。隨手動者是。此最要處也。次灸當額上入髮際二寸許。直望鼻為正。次灸其兩邊當目瞳子。

直上入髮際二分許。次灸頂上回毛中。次灸客主人。穴在眉後際動脈是。次灸兩耳門。當耳開口則骨解開動張陷是也。次灸兩耳上。卷耳取之。當卷耳上頭。是也。一法。大人當耳上。橫三指。小兒各自取其指也。次灸兩耳後完骨上青脈。亦可以針刺令血出。次灸玉枕。項後高骨是也。

次灸兩風池。在項後兩轅動肋(肋恐當作脈)外發際陷中是也。次灸風府。當項中央髮際。亦可與風池三處高下相等。次灸頭兩角。兩角當回毛兩邊。起骨是也。(千金)

耳尖,按耳尖上。卷耳取尖上。(大成)

耳孔中,耳門孔上橫梁是。針灸之。治馬黃。黃疽。寒暑疫毒等病。又治卒中風口喎不正。以葦筒長五寸以一頭刺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之。勿泄氣。一頭納大豆一顆並艾燒令燃。灸七壯。即瘥。患右灸左患左灸右。千金不傳。耳病亦可灸之。(千金)

郁中,耳前兩邊(雲林神谷)

按雲林神谷曰。灸哮吼神法。患者耳前兩邊名郁中。二穴壽世保元。耳前。作胸中。未知孰是。

顳顬,眉眼尾中間。上下有來去絡脈。(千金)

按與腦空異。千金曰。針灸之。治四時寒暑所苦疽氣溫病等。

當陽,眼急痛。不可遠視。灸當瞳子上入髮際一寸。隨年壯。(千金)去臨泣五分。(類經)

按資生曰。銅人。無當陽穴。而明堂下經有之。亦不可廢者。其穴與臨泣相近。大全曰。當陽二穴當瞳人。

當容,肝勞邪氣眼赤。灸當容。百壯兩邊各爾。穴在眼小眥近後當耳前。三陽三陰之會處。以兩手按之。有上下橫脈。則是。與耳門相對。是也。(千金)

按千金翼。無小眥近三字。外臺。耳前下。有客主人三字。

眉沖,一名小竹。當兩眉頭。直上入髮際。(資生),禁灸。(入門)

按資生曰。明堂上經有眉衝穴。而銅人經。無之。又曰。其穴與曲差相近。入門曰。直眉頭上。神庭。曲差之間。大全曰。眉沖二穴兩眉頭。直上入髮際相求。針灸大成。作直眉頭。神庭。曲差之間。膀胱經攢竹後有此穴。

曲眉,兩眉間。(千翼)

按面風遊風雲云。灸二百壯。

魚腰,眉中間。(大成)

印堂,兩眉中間(大全)陷中(大成)

按此穴曲眉魚腰穴同處。蓋異名也。針之治目疼灸之治急慢驚風。大全曰。兩眉角痛不已。

太陽,眉後陷中。太陽紫脈上。(大成)

按絲竹空也。洗冤錄曰眉際之末者。太陽穴。宜與瞳子髎合考。奇效良方曰。太陽二穴。在眉後陷中。太陽紫脈上是穴。治眼紅腫及頭痛宜用三稜針出血。出血之法。用帛一條。緊纏其頂紫脈即見。刺見血立愈。

魚尾,目眥外頭。(類經)

按銀海精微曰小眥橫紋盡處。大全曰眉外頭。小字是外之誤。眉字是目之誤。此穴似瞳子髎。疑是其穴。千金曰。眼戴精上插。灸目兩眥後。二十壯。蓋指魚尾。

睛中,眼黑珠正中。取穴之法。先用布搭目外以水淋一刻(吳文炳。作冷水)方將三稜針。於目外角離黑珠一分許。刺入半分之微。然後入金針。約數分深。旁入(吳文炳。無旁入二字。)自上層轉撥向瞳人輕輕而下。斜插定目角。即能見物。一飯頃。(吳文炳。作一法要。

)出針輕扶偃臥仍用青布搭目外。再以冷水淋。三日夜止初針之時正坐盤膝。將筋一把兩手握於胸前。寧心正視。其穴易得。治一切內障。年久不能視物頃刻光明。神秘穴也。(大成)

光明,對瞳人上。眉中。是光明穴。(銀海精微)

內迎香,鼻孔中。治目熱暴痛。用蘆管子。搐出惡血。效。(大成)

鼻交頞中,鼻孔頞中一穴。針入六分。得氣即瀉。留三呼。瀉五吸。不補。亦宜灸。然不如針。(千翼)

按經脈篇曰。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之交頞中。是其名稱所出。

鼻準,鼻柱尖上是穴。專治鼻上生酒酢風宜三稜針出血效。(大成)

鼻柱,治涕出不止。灸鼻兩孔與柱齊七壯。(千金)

夾上星,治鼻中息肉。夾上星相去三寸。各百壯。(千金)

上齦里,正當人中及唇。針三鋥。治馬黃黃疽等病。(千金)

按千金翼。作三分鋥。

上齶,入口裡邊在上縫赤白脈是。針三鋥。治馬黃黃疽四時等病。(千金)

按千金翼。脈下有上字。

舌下,挾舌兩邊。針治黃疸等病。(千金)

按千金翼。灸黃法。作舌下挾舌兩邊針鋥。次注曰足少陰。舌下二穴。在人迎前是曰舌本。不與是同。口齒類要曰。舌下廉泉。此屬腎經。說已見。

唇里,正當承漿裡邊。逼齒齦。針三鋥。治馬黃黃疽寒暑溫疫等病。(千金)

按內經集註曰。任脈之齦交。入下齒。詳齦交下。

俠人中,火針。治馬黃黃疽。疫。通身並黃。語音已不轉者。(千金)

俠承漿,去承漿。兩邊各一寸。(千金)

燕口,狂風罵詈。撾斫人。名為熱陽風。灸口兩吻邊。燕口處。赤白肉際。各一壯。(千金)

按千金。風喑狂邪。口眼相牽等往往灸之。宜據本類考之。千金曰狂走刺人。或欲自死罵詈不息稱鬼神語。灸口吻頭赤白際一壯。又小兒大小便不通灸口兩吻各一壯。

頰裡,從口吻邊。入往對頰裡。去口一寸。針主治馬黃黃疸。寒暑溫疫等。頰兩邊同法。(千金)

按千金翼。針作鋥。

聚泉,舌上。當舌中。吐出舌中直有縫。陷中是穴。治哮喘咳嗽。及久嗽不愈。若灸則不過七壯。灸法用生薑薄切一片。搭於舌上穴中。然後灸之。如熱嗽。用雄黃末少許。和於艾炷中。然後灸之。如冷嗽用款冬花為末和艾炷中。灸之。灸畢以清茶連生薑細嚼嚥下。又治舌苔。舌強亦可治。用小針出血。(大成)

左金津右玉液,舌下兩旁紫脈上。(類經)捲舌取之。(大成)

按大全曰。金津一穴。在舌下左邊。玉液一穴在舌下右邊。醫經小學曰。舌底紫脈。有二穴。左為金津。右為玉液。奇效良方曰。在舌下兩脈。紫脈上是穴。捲舌取之。治重舌腫痛喉閉。用白湯煮三稜針出血。

海泉,舌下中央脈上。(類經)

按大全曰。在舌理中。奇效良方曰。在舌下中央脈上。是穴治消渴。用三稜針出血。瘧論曰舌下兩脈。廉泉也。海。疑是廉字之誤。廉泉之說既見。

舌柱,舌下之筋如柱者(類經)

按終始篇曰。重舌刺舌柱。又按海泉。舌柱疑是同處。

懸命,一名鬼祿。鬼邪妄語。灸懸命十四壯。穴在口唇里中央。弦弦者。是也。又用剛刀決斷絃弦者。乃佳。(千金)

按千金翼。剛。作鋼。明堂。作上唇中央弦上。

頭縫,額角發尖處。治頭目昏沉太陽痛。(大全)

按是頭維穴歟。

下頤,頤下骨陷中。(次注)

按骨空論云。髓空。在腦後五分。顱際銳骨之下。一在齦基下。次注曰。當頤下骨陷中。有穴。容豆。中誥圖經。名下頤。

面八邪穴,外科全書云。面八邪。

一承光,兩穴在髮際。

二攢竹,兩穴在眉心。

三禾窌,在口上唇人中兌端左右。

四人迎,在口下唇

回發五處,以繩橫度口。至兩邊。既得口度之寸數便以其繩一頭。更度鼻。盡其兩邊兩孔間得鼻度之寸數。中屈之。取半。合於口之全度。中屈之先覓頭上回發。當回發。(千翼。有中字)灸之。以度度四邊左右前後。當繩端而灸。前以面為正並依年壯多少。一年凡三灸皆須瘡瘥。

又灸壯數如前。若連灸。火氣引上。其數處。回發者。則灸其近當鼻也。若回發近額者。亦宜灸。若指面為瘢。則缺其面處。然病重者亦不得計此也。(千金)

按千金翼。連灸。作速灸。

督脈,卒癲。灸督脈三十壯。三報。穴在直鼻中上入髮際。(千金)

左角

結喉

維角

舌根

按以上四穴。出千金翼方。雜法篇中。無穴注。

額頂

按出大全鶴膝風條。無穴注。未知何處。

中矩,一名垂矩。在齆下骨里曲骨中。此一穴。出□華佗傳也。主中風舌強不能語。及舌乾燥。(丹波康賴醫心方)

按燥。一本作濿。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