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原昌克

《經穴匯解》~ 卷之八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10)

1. 四肢第四

刺貫出舌上。名鬼封。仍以一板橫口吻安針頭。令舌不得動。已前若是。手足皆相對。針兩穴。若是孤穴。即單針之。按千金翼之文。大同小異。或語句上下而其意同者不注。

腳氣八處灸穴

千金曰。凡腳氣初得腳弱。使速灸之。並服竹瀝湯。灸訖。可服八風散無不瘥者。惟急速治之。若人但灸。而不能服散。服散而不灸。如此者。半瘥半死。雖得瘥者。或至一二年。復更發動。覺得。便依此法速灸之。及服散者。治十十愈。此病輕者。登時雖不即惡。治之不當。根源不除。久久期於殺人。不可不精以為意。

初灸風市。次灸伏兔。(千翼無灸字下同。),次灸犢鼻。次灸膝兩眼(千翼作膝目。),次灸三里。次灸上廉。次灸下廉。次灸絕骨。

凡灸八處。第一風市穴。可令病人起正身平立。垂兩臂。(千翼作手。)直下舒十指。掩著兩髀。便點當(千翼無當字)手中央(千翼無央字)指頭髀大筋上是。(千翼無是字)灸之百壯。多亦任人。(四字。千翼作逐輕重灸之)輕者不可減百壯。重者乃至一處五六百壯。勿令頓灸。

三報之。佳。第二(千翼無勿以下十字。)伏兔穴。令病人累夫端坐。以病人手夫掩橫(千翼作橫掩。)膝上夫下旁。與曲膝頭齊。上旁。側夫際。當中央。是灸百壯。亦可五十壯。第三犢鼻穴。在膝頭蓋骨上際。外骨邊(骨邊。千翼作角。)平處。以手按之得節解。則是。

一(千翼有法字。)云。在膝頭下近外。三骨箕踵中。動腳以手按之。得窟解是。灸之五十壯。可至百壯。第四膝眼(千翼作目。)穴。在膝頭骨下兩旁。陷者宛宛中。是。(千翼有灸百壯之三字)第五三里穴。在膝頭骨節下一夫。附脛骨外。是。一(千翼有法字。)云。在膝頭骨節下三寸。

人長短大小。當以病人手夫度取。灸之。百壯。第六上廉穴。在三里下一夫。亦附脛骨外。是。灸之百壯。第七下廉穴。在上廉下一夫。一云。(二字。千翼作亦字。)附脛骨外。是。灸之百壯。第八絕骨穴。在腳外踝上一夫。亦云。四寸。是。(千翼。有灸百壯之三字。)凡此諸穴(千翼無穴字)灸。

不必一頓灸盡壯數。可日日報灸之。三日之中。灸令盡壯數。為佳。凡病一腳則灸一腳。病兩腳則灸兩腳。凡腳弱病。皆多(皆多千翼。作多著。)兩腳。又一方云。如覺腳惡。(千翼作異。下同。)便灸三里。及絕骨。各一處。兩腳惡者。合四處。(千翼作穴。)灸之。多少隨病輕重。

大要雖輕。不可減百壯。不瘥。速以次灸之。多多益佳。

按八穴。皆冠第幾之二字。為次。千金翼。無。諸穴既有本條。宜參考。

白話文:

四肢第四

針刺穿過舌頭,稱為鬼封穴。用一片木板橫放在嘴巴上,固定住針頭,使舌頭不能動。以前的方法,手足穴位是相對應的,需要針刺兩個穴位;如果只有一個穴位,就單獨針刺它。參考《千金翼》的記載,內容大同小異,有些語句雖然前後略有差異,但意思相同的地方就不再贅述了。

腳氣八處灸穴

《千金要方》說:凡是腳氣初期,腳部感到無力時,應立即灸治,同時服用竹瀝湯。灸完後,服用八風散,沒有不痊癒的。務必及時治療。如果只灸而不服藥,或只服藥而不灸,這樣的人,一半痊癒一半死亡;即使痊癒了,也可能在一兩年後復發。一旦發現病情,就應依照此法迅速灸治並服用藥物,這樣十治十癒。此病即使輕微,雖然當下不見得立即惡化,但治療不當,病根未除,久而久之會致人於死,不可不謹慎小心。

首先灸風市穴,其次灸伏兔穴,然後灸犢鼻穴,再灸膝眼穴,接著灸三里穴,然後灸上廉穴,再灸下廉穴,最後灸絕骨穴。

灸這八個穴位的方法:第一,風市穴,讓病人站直身體,雙臂自然下垂,十指伸直,輕觸大腿外側,在手指尖與大腿外側筋腱交會處灸百壯。灸的壯數可根據病情增減,輕者不可少於百壯,重者一處可灸五百壯,但不可一次灸完。分三次灸完最好。第二,伏兔穴,讓病人端坐,用手掩住膝蓋上方,在膝蓋外側與股外側的交界處,也就是膝蓋外側中央灸百壯,也可灸五十壯。第三,犢鼻穴,在膝蓋骨上方外側骨邊平坦處,用手按壓能摸到凹陷處,就是此穴,灸五十壯,也可灸至百壯。第四,膝眼穴,在膝蓋骨下方兩旁凹陷處灸。第五,三里穴,在膝蓋骨下外側脛骨旁,或膝蓋骨下三寸處(以病人自身手指測量),灸百壯。第六,上廉穴,在三里穴下方,外側脛骨旁,灸百壯。第七,下廉穴,在上廉穴下方,外側脛骨旁,灸百壯。第八,絕骨穴,在腳踝外側上方一寸或四寸處,灸百壯。

灸這幾個穴位時,不必一次灸完所有壯數,可以分幾天灸,三天內灸完所有壯數最好。如果只有一條腿患病,就灸一條腿;如果兩條腿都患病,就灸兩條腿。腳氣病大多是兩條腿都患病。另一方記載,如果感到腳部不適,就灸三里穴和絕骨穴,每個穴位灸一次;如果兩條腿都感到不適,就灸四個穴位。灸的壯數依病情輕重而定。

總之,即使病情輕微,也不可少於百壯;如果沒有痊癒,就依次繼續灸,灸得越多越好。

以上八個穴位,都標明了灸治的順序。 《千金翼》中沒有順序記載,但諸穴位在本條文已有說明,可以參考對照。